2022-01-11
张伊
来源:中旗网
浏览人数:22217
中国唯一外籍开国少将洪水之子陈寒枫同志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到场致哀
2022年1月9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原巡视员、中国唯一外籍开国少将洪水之子陈寒枫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陈寒枫同志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静卧在并蒂莲花丛中。
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到场致哀,并慰问亲属。
越南驻华武官武德润大校,政务参赞范仲义等到场致哀,并慰问亲属。
各界人士冒着凌冽的寒风,向陈寒枫同志做最后的告别。
中旗网北京2022年1月9日现场传真(张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呕心沥血
中越友谊血脉相连初心常在基因传承
2022年1月9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原巡视员、中国唯一外籍开国少将洪水之子陈寒枫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越南驻华武官武德润大校,政务参赞范仲义到场致哀。
陈寒枫同志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静卧在并蒂莲花丛中。陈寒枫同志的亲属,全国人大常委办公厅、越南驻华大使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山西汾阳林枫中学、民革中央联络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晋绥儿女联谊会、黄埔军校同学会等相关单位,和汪洋、王晨、俞正声、郑建邦、胡耀平、刘源、令狐安、艾平、安民、安国、周秉和、贺晓明、贺黎明、周坚、周强、聂力、张秀玲、苏华、苏斌、李晓英、付彦、付洋、周源等众多亲朋好友敬送了花篮、花圈。
陈寒枫同志生前好友、革命后代:邓淮生、邓小燕、邓运、陈知建、陈知庶、陈知进、陈知涯、萧星华、萧霜、董霞、周坚、孙铮铮、万伯翱、万仲翔、乔宗淮、吕红、马小玫、胡木英、谷丹、李小雪、樊澄、范丽霞、魏海庆、宋扬之、刘建、刘立、王昌为、张晓彭、赵康、黄小敏、段晓飞、郭梅、刘会远、林冬梅、王玲治、李晓原、刘海涛、乔丹林、乔丹阳、乔丹桦、宋大涵、付军、张武军、赵阳、张北英、徐祖哲、方晓梅、陈佳、李凤仙、徐蔚为、邓小岚、陈华、胡战生、陈虎、赵革平、陈晓桥、钱丹焰、胡江峰、柴渝、陈龙潭、田小明、邓卫星、南春明、罗解难、马骁、张伊等各界人士冒着凌冽的寒风,向陈寒枫同志做最后的告别。
越南大使馆参赞在留言簿写道:惊悉越中革命元老“两国将军”阮山少将的长子陈寒枫同志与世长辞,我们深感悲痛。在此,对陈寒枫同志的去逝表示沉痛哀悼,对其全家致以最亲切的慰问。
越南驻华武官留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敬挽!
陈寒枫同志的亲属,全国人大常委办公厅、越南驻华大使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等相关单位和众多亲朋好友敬送了花篮、花圈。
陈寒枫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法案室原巡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陈寒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陈寒枫同志,曾用名陈小丰,山西五台人,1944年1月出生于陕西延安。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大学学历。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至1977年12月,在山西省平定县化肥厂工作。1977年12月至1985年11月,先后任山西省委办公厅写作组干部、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处长。1985年11月至1998年11月,先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正处级干部、经济组组长、政治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副局级巡视员;1998年11月至2001年3月,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1年3月至2005年1月,历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法案室主任、巡视员。2005年1月退休。陈寒枫同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陈寒枫同志出身革命家庭,青年时期胸怀理想、追求进步,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在艰苦环境中不断锻炼成长。在山西省委工作期间,他工作踏实,勇于担当,发挥政治理论和财经知识方面的特长,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干部。调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后,他认真彻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党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立法工作的调查研究,参与起草多项调研报告和常委会工作文件,为推动人大制度完善和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期间,他多次组织和参与外事活动,为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对外交往职能做了大量工作;参与起草陆地边境法草案,认真开展调研、论证和修订工作,为法律出台定了坚实基础。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法案室主任期间,他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参与相关法律的研究和执法检査,推动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落地见效,为加强新时代侨务法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寒枫同志连续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在港澳台侨事务、财政经济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寒枫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他认真学习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光明磊落,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高风亮节,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
陈寒枫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学习和怀念!陈寒枫同志安息吧!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 徐祖哲
中国计算机事业自1956年启动以来,已成国之重器,贡献卓着。然而,至今尚无一座“中国计算机博物馆”。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陈寒枫先生,仗义直言,上报提案“建立中国计算机博物馆、研究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史”。直接向有关领导反映了计算机界人士对历史的怀念与诉求,在中国计算机史的进程中,成为一个闪亮的发光点。计算机界应当感谢他对计算机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陈寒枫先生
2022年1月3日,中国共产党员,陈寒枫先生不幸逝世,享年78岁。陈寒枫,1944年1月生于于延安,1963年至1968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在山西省平定县化肥厂、山西省委研究室工作。1986年后,陈寒枫先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工作。2008年后,陈寒枫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委员会委员,《晉察冀日报》研究会副会长。曾为中越友谊作出过突出贡献。他的父亲开国少将洪水是新中国唯一授衔的外籍将军。
陈寒枫先生
陈寒枫先生的父亲洪水,又名阮山,原名武元博,1908年生于越南,1925年随胡志明来到中国,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四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洪水参加过长征,是一位有着特殊经历和传奇色彩的外籍红军干部。
洪水回国后被任命为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直接领导和参加了抗法战争。1948年1月,39岁的洪水被授予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是新中国授衔的唯一一位外籍军官,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是同时拥有中越两国将军称号的第一人。1956年10月,洪水在越南河内病逝。在其短暂辉煌的一生中有31年奉献给革命事业,在中国大地上转战26年。
附件: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徽印章)
二○一○年八月二十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提案办公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10年8月24日印发
是否同意公开:是(本文原件注明)
附件一:
陈寒枫委员:关于建立中国计算机博物馆,研究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史的提案(2010年全国政协13届会议)
1956年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和周恩来总理亲自确定的“紧急措施”,开拓了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培养人才、建立机构、生产设备、展开应用,取得巨大成就。
其一,确认计算机是“提升脑力劳动”的“智力机器”,开始了用机器来减轻人们脑力劳动的时代(1955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其二,在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条件下,确认计算机是新的技术革命,不失时机地实现了科学与产业的成功结合(1956年)。
其三,研制和批量生产计算机,在集中力量完成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同步在石油、电信、铁路、水利、飞机制造、电力、冶金等国民经济领域广泛应用(1958年)。
1966年,毕业和在校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已有6000余名;工业科研队伍1万余人。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和聂荣臻、张劲夫、李强、武衡、蒋南翔、王诤、王士光、范长江等领导干部都为中国“两弹一星”的项目保障,对计算机研制、教育、应用等做出重大贡献,这都是全民族的宝贵财富。
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服务业高速发展,全面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奠基和国民经济的腾飞。在许多领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已经从过去的辅助工具、支持保障作用,转变成为业务系统的基础或主体,特别是在金融体系、城市管理、社会服务和基础产业运行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动力。至今,我国已成信息大国,发展计算机事业成为重大国策。
建议承担原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职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中科院、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中国科协与军队等有关部门,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和科教、企业单位尽快制定建立“中国计算机博物馆”的实施方案,紧急完成搜集中国计算机创业史料的抢救工作。
由于早期计算机事业严格保密和计算机软硬件不断升级换代,使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难于让社会周知,参与计算机事业发展的创业先驱的决策、创新的事迹也少有记载,至今,中国计算机博物馆的规划还未落实,而参与创业的先驱人物多已高龄或陆续故去。
几十年来,国产和应用的计算机型号多,保存实物少;应用成功的领域多,决策与成效记录少;完成的重大课题多,参与人士的讲述少;为两弹一星和国民经济立功的国产和引进应用的计算机,绝大部分都已销毁,许多建筑也已拆迁,历史遗迹屈指可数,众多资料也陆续失散;绝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教材中,都少有国人贡献叙述,许多中青年公务员和大学生仅仅知道国外的计算机发展历程。
当年,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的奉献精神是中国要成为“信息强国”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财富,应当永存,也是国家博物馆和未来的“计算机博物馆”应当保留的内容。
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相关部门,为“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立项研究,并在2010年内成立博物馆筹备机构,完成以下任务:
1,制定中国计算机博物馆和资料馆的建设规划,落实资金和筹备、管理机构;
2,组织相关政府和产业部门成立“史料工作组”,紧急搜寻和保存散落在各处的原始资料与实物,组织亲历者回忆,动员参与创业的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师生和他们的亲属寻找与50年来计算机事业相关的历史资料、照片、实物,组织研究、分析、宣传;
3,遵照工信部的职能:“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发战略。”组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专家开展课题研究,立项研究中国发展计算机历史的决策思维、创业环境。并将这种研究、总结形成制度,形成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中国计算机史的研究和中国计算机博物馆的建设,应当成为中国信息化的组成部分,成为经济发展、改革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长期研究内容,成为爱国主义与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组成部分。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信提案[2010]65号 签发人:娄勤俭
----------------------------------------------------------------------------------
对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04058号
(文化宣传类241号)提案的答复
陈寒枫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中国计算机博物馆、研究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史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自1958年第一台国产计算机诞生开始,我国计算机事业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计算机主要以定制和小批量生产为主,用于“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期间科研院所和高校是计算机研制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计算机事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全球计算机制造大国。2009年我国计算机产量占全球产量70%;自主研制的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星云”系统跻身世界前列(在2010年最新发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TOP500中名列第二);涌现出联想、方正、同方、浪潮、长城、曙光等一批自主品牌。国内计算机产业链不断完善,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产品已走向世界。
建立中国计算机博物馆,研究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史是一项很好的建议,有助于全面记录总结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记载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计算机产业的伟大成就,可以成为激发大、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的科普和教育基地。据了解,已有部分国内科研单位、计算机企业通过建立陈列馆、产品展示厅、制作历史回顾手册等方式,整理和保存了部分计算机发展历史的档案、照片和实物,对保存计算机历史发展资料、弘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教育青年科技工作者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专门的国家级计算机博物馆,短期内要建立一座能常年对外开放的国家计算机博物馆尚存在一定难度:
一是建立博物馆涉及场馆、土地、资金、人员、管理等问题,需立项论证。
二是历史资料收集需要较长时间。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分散在各个科研院校、企业及用户单位中,收集整理时间长;早期的计算机科研工作者多数已经退休,走访和收集资料困难。
三是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归口是文物主管部门,这项工作还需要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科院、军队等多个部门共同支持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产业主管部门,由我部牵头建立计算机博物馆组织协调难度较大。
在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总结和研究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在积极开展工作;2008年,我部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在改革开放30周年电子信息产业成就展中设置了计算机展场,图文并茂回顾了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展出了部分历史实物。我部已建立了计算机行业的专业媒体和咨询机构,专门跟踪行业的发展情况,定期发布行业信息,同时我部每年都要编写和发布计算机产业信息年鉴,中国计算机产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世界计算机产业年度研究报告等,对每年计算机行业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记录行业内的重大事件。我部也积极支持各企业事业单位、学会协会等组织机构开展计算机研发应用历程等方面的总结及历史产品的保护。2009年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编辑了名为《目穿长路》的中国计算机史资料册,采访了200多位我国计算机创业的亲历者,搜集了1000多张老照片,对我国计算机早期发展历史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今后,我部将加强计算机发展历史资料的收集工作;发挥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支持协会等组织机构开展计算机史研究,收集、整理、完善计算机发展历史的有关资料,并对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继续开展计算机产业年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编写和研究工作,形成指导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参考。您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积极推动此项工作,让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国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我国广大计算机科研工作者拼搏奋斗为国争光的精神成为爱国主义与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组成部分。
感谢您对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亲属做最后的告别
送别仪式现场
送别仪式现场
叔叔一路走好……
怎么没有陈小越?
附件2提案甩锅经典版
安民放在安国前,因是他哥
报道详细准确,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