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丹青无半分: 原色的郎郎——著名艺术家张郎郎绘画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启幕

2023-08-21

张伊

来源:中旗网

浏览人数:2681


2023年8月19日下午,“原色的郎郎——张郎郎绘画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启幕。

启幕仪式现场



启幕仪式现场


诗句丹青无半分:

原色的郎郎——著名艺术家张郎郎绘画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启幕


中旗网北京2023年8月18日现场传真(张伊)

我在走,影子贴在脚上

一会长,一会短

冲向前边,又落到后面

心里很高兴。

我喜欢受点小委曲——要人道歉.

我喜欢受点痛苦——要有个尽头。

我把手伸出,扳开一个个大指头。

我愿意自我牺牲——要有人为此幸福

我愿意大病初愈——要在明媚的早晨。

我回头看看脚印

小得奇怪

望望前面

亮得像探照灯。

我喜欢一个人走——要有影子跟在后头

—— 张郎郎 1962年

2023年8月19日下午,“原色的郎郎——张郎郎绘画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东厅启幕。此次参展作品50余件,时间跨度长达60余年,这些作品以人物肖像为主,或已或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轨迹,是艺术家至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回顾展。

郎郎父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要设计者张仃,曾经两次画展也是在东厅举办的。张郎郎自己都不知道,是巧合吗?是天意?


艺术家张郎郎和夫人海鸥,秋醒楼画廊创始人马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学术主持朱青生和夫人吴宁,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文化学者王鲁湘,中國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中央电视台前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工艺美术出版社社长陈高潮,中国部长将军画院院长陈树新,北京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武,中国国际商会文旅委员会汲琳,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万捷,香港中文电视台台长袁勇,华侨出版社副社长曾旭,中国对外展览集团总经理刘振林,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兆忠,《财经》杂志主笔、《财经评论刊》执行主编马国川,影艺拍卖公司总经理李欣,刘炜,杜学敦,邢燕珩,佩鲁贾,萧大忠,杜玉松,唐斌,王极,高捷,丘挺,季崇建,徐蔚、季崇建夫妇,陈思毅,刘绍海,连方,马跃,谢晓东,刘麒,周俊,赵平,唐秋实, 陈凤贤,王忠,陈虹,史保嘉,王彤,贾云涛,薛炜,唐丽丽,鲍栋,聂睿姬,叶一火,李兰芳,王新友,金春茂,张北英,刘云云,陈内瓦,王小宁,谢慕,谭维,韩楠,林松,杜杰,马跃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开幕式。策展人、作家苏丹主持。

GE6A0165.JPG

策展人、作家苏丹主持开幕仪式

展览学术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朱青生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凤凰卫视高级策划评论员、主持人王鲁湘致辞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致辞

北京秋醒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马冰致辞

朱青生、王鲁湘、胡妍妍、马冰同志先后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张郎郎的作品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中国社会现当代转化庚续过程中,艺术家及其所紧密接触的一些人物表情。这些作品画面大多色彩涂染鲜亮明艳,线条勾勒布线行针,映现出这位富有传奇色彩艺术家在半个多世纪里人生心境的变迁,是人们追寻其逆旅人生轨迹的线索。这些线索是牵引我们触碰其内心深处记忆的脉络,也如一处破碎的镜像吸引着我们凝望其人生的境遇。

艺术家张郎郎致辞

正如苏丹同志在《前言》中所述,绘画作品只是这次展览内容的一半,它的另一半是藏匿在文字里的,包括那些看似轻松的作品题目,极短促的一行注解,还有就是对他影响至大至深的几本诗集。我想对朋友们说,只有将图像和文字对照着去看才可以真正领会这个展览,解读这些作品。张郎郎先生是个诗人,他的诗性不仅反映在他的诗集里,也浮现在这些绘画作品中,若隐若现却不曾断绝。展厅里的每一幅画面和作品题目流露的诗意是整个展览叙事的一个个元素,它们的存在以及相互的应和使得整个展览看起来调性明朗,生动愉悦,余味悠长,无异于艺术家“美丽人生”的精彩写照。而诗性则是结构性的,虽然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却展现出了一种神秘的引诱力,强劲的传染力、巨大的震撼力和尖锐的穿透力。

诗性是一种关于人类观念表达的特质,它可以折射出个体的人生态度和存在的精神状态。声音、语言文字是逐一升级的情感表达形式,而诗性应当是抽象的且有所克制。所以最悲伤的咏叹绝不止于哀号它根本上离不开诗性的文字。绘画可以看作为一种自我宣泄的行动,最终可以生成有效言说的图像。这些图像首先是对自我而言的,它是个体精神世界在画布上或纸本上的投射。绘画具有诗性的天然潜质,它可以较为直接地再现个体心中的情感波动,还会细腻地表现心绪的纠缠和情感的力量。它们具体体现在画面构图的稳定和失衡之处,线条游走中的颤动与决绝之间,色彩的燃放或沉寂之中。

张郎郎先生的诗歌诙谐、委婉、隐忍,他的画作具有形式美感染力和言语精妙暗示的双重属性。其画作和诗句之间的上下呼应表现在色彩大胆的运用和线条微妙的颤动之中,不仅是心绪的流露,更在对人生观念的传达。另一方面,其画面对形式美法则独特的表现和含混复杂的语义所构成的矛盾,达成的妥协和默契,是这些作品迷人之处。他的画中有诗,一些是关于自我心路的解析,一些是自我的抚慰,一些是对生命中相逢的非凡个体的赞美和纪念,还有一些是关于风景中空间结构的神奇想象。它们表现了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生活的洒脱,以及对人生境遇举重若轻的超然态度。


接受媒体采访

采访艺术家张郎郎老师(视频)


原色的郎郎——著名艺术家张郎郎绘画艺术展。

本次展览出品人马冰,学术主持朱青生,策展人苏丹。将展出至8月29日。


艺术家张郎郎自画像

张郎郎,1943年生于延安,我国知名画家、作家、自由撰稿人。其父张仃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要设计者,其母陈布文先生是作家、教师。张郎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此后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员、院刊编辑,美国康奈尔大学驻校作家,普林斯顿中国学社研究员,并曾在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教授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

展览:

1987年美国缅因州立大学举办个人画展

1992年美国加州桑塔克鲁茲举办个人画展

2011年北京798盛世天空美术馆举办“热情.红与黑”个人画展

2017年清华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一个文人的从心童画”大型个人画展

2019年北京举办“音乐与绘画的合聚”个人画展

2020年北京举办“诗歌与绘画的合聚”个人画展

2022年北京举办“美就是生命力”个人画展

2023年北京举办“枝条载荣——张仃、张郎郎、耿乐三代联展”

著作:

201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张郎郎画集》

1992年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从故乡到天涯》

2004年上海新民文汇出版社出版《大雅宝旧事》

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宁静的地平线》

2018年东方出版社出版《郎郎说事儿》

收藏:

张郎郎的作品被众多美术馆、企业及私人收藏家收藏:香港友邦集团,中国360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华帝集团,中国足球协会,凤凰卫视等。


艺术家张郎郎作品欣赏

海默印象 2014年

迷宫藏猫 2023年













参观展览









启幕仪式现场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教科文卫

  • 匿名用户
  • 2023-09-02 04:35:34
  • 0
  • 0

北京素描: 寬恕 by 張郎郎 | 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en/item/cuhk-3129956


  • 匿名用户
  • 2023-09-02 04:29:10
  • 0
  • 0

寬恕 by 張郎郎 Forgiveness by Zhang, Langlang 北京素描: 寬恕 | CUHK Digital Repository Beijing Sketch: forgiveness ——五年來的同窗好友,竟然主持刑訊你的儀式。 張樹德、靳之林、佟景寒、高皋姐弟...,都被刑訊。他要我們寬恕,說不能再重複那種自相殘殺的故事。他只想好好地活着,而我呢? 那是老周向我提出的:趙想請我吃頓涮羊肉。 北京人只要一提涮鍋子,肯定兩眼放光,毫不猶豫。何况我向來脾氣隨和,還喜歡熱鬧。別説請吃, 請喝茶都去, 自己搭茶錢也去。 可這囘...第一次讓我犯難。 雖然只難了三個鍾頭,可把我折騰得够呛,勾起了滿腔的陳谷子爛芝麻。 想完了,終於還是去了。 自己對自己説:至少羊肉不錯,至少白吃白喝。至少得明白明白:他到底現在怎麼想,又怎麽 説。 且不提如今的羊肉薄如紅絹,豆腐嫩得哆嗦,白菜脆生得透明...也不提老酒的滾烫、啤酒的冰凉...看着老周寬慰地吃着、喝着、笑着,倒像是了結了他自己的一樁心事。 老周是天生畫畫兒的,連賣畫兒都不會。對什麽都認眞,連做個動物標本,都比人家做個動物雕塑費勁。決心要説和這件事,他肯定琢磨了不少功夫。 我們当年的典獄長 事情很簡單,他對我説,得「寬恕」趙,趙活得很不安寧,很不容易。 他可能對趙説:得主動要求我「原諒」他,我活得也不容易,他對周圍的朋友們、同學們説, “得幫忙一塊解開這個死結”。好像這個死結也是他自己的心結。 簡短地説,趙是我們當年的典獄長。如今,他在靠畫畫兒養家糊口。 其實,那不是眞正的監獄。那是北京隆福寺的一座灰樓,幾十年來一直掛着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的牌子。如今,我姪子正在那兒學畫畫,做着藝術家的老夢。他可能不知道:當年,這裏曾一度成為血腥的刑訊監獄。説「血腥」一點不誇張。 當我第一次被押到這兒。作為刑訊用的地室,我感到震撼性的驚訝。 震驚於刑訊室安排的相當專業(比現在許多電影導演的佈景都逼眞)。 幾盞强光燈,貼近地照着你的臉, 一羣冷靜的小伙子穿着灰色海軍制服,手裏擺弄着各種刑具,靜靜地默默地威懾着你。 其他房間傳來拷打的慘叫聲。 更使我震驚的是:五年來的同窗好友,笑咪咪地坐在暗處的桌後。 而最溫文爾雅的趙——平時不斷微笑的書生,竟然主持刑訊你的儀式。而且用的方法,完全是從電影裏學來的蓋世太保那一套。 他和他的同夥愉快地學着,用着,仍不稍減幽默與溫雅的風度,絶沒有絲毫的不安與內疚。 他們認為自己站在「正義」和「眞理」一邊,他們有權並有快意來虐待獵獲物,彷彿小孩在撕碎小動物——同一種殘酷心理。 打人,而且師出有名 血溅在他們潔白的襯衣上,毫不眨眼。 那眞是羣「勇士」,不再像文弱書生。 原本拿慣畫筆的瘦弱的手,居然毫不發抖地舉起皮鞭、鐵棍、鐵釘...... 他們讚嘆説:老包眞行,他直接往劉迅老師臉上踢。 我愕然地想:難道我們祖傳的血液中都有嗜血的衝動麼? 不,他們冷靜而且出師有名。 沈在開打之前,舒口氣慢慢摘下手錶, 叫我站起來。朗誦着説:「我沒打過人。可今天出於革命的義憤,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話音未落,我眼前一黑,似乎聽到了一聲雷鳴。臉貼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只是不太明白?如何界定出我對「中國人民」感情傷害的程度?而沈又是通過什麽途徑接受了這樣神聖的委託? 別人更慘。 當我第一輪刑訊之後,囘到四樓的牢房。 張樹德老師(他比我早幾天進來,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悄悄遞給我一枝香烟,説:「抽口烟吧,好受點。 」後來, 他終於下去後不再囘來了。 人們説:他在地下室「自殺」了。 他是溫順到底的人。 靳之林老師被押進來, 佔了張老師的舗位。 他小聲問我:「要刑訊多久?」 「不知道。我是六天六夜。」 靳老師在下一輪刑訊後囘來,兩眼只能直視。 趁看守的同學吃飯時,當他嘴裏還有半個饅頭,突然跳起來一頭撞碎了玻璃窗,想要跳樓。 在最後一秒鐘,被看守拽住了後腿。幾個人衝上去把他扯囘來,摔在地上,在我眼前狠狠地毒打他,染上鮮血的饅頭滾在地下......。 好在,他如今還健在,在中央美院默默地研究着中國民間藝術。 佟景寒老師成功地從另一間屋跳了下去,...... 他命大,只摔斷了兩條腿。 高皋兩姐弟,只因為認識我而被抓來刑訊。 版畫家蔣建國因為同樣的理由被打穿耳膜...... 音樂史學者蔣定穂至今腮上留着用香烟燒下的疤痕...... 我有寬恕權麼? 我們聰明的、文雅的學藝術的同學們,竟能如此有想象力的、天才地刑訊着同類......至少有幾十人。 如今,眾口一詞,都眞切地記得:趙是主審,而且是刑訊主持人,往往親自動手。美院的許多老教授至今對他念念不忘。連我自己的記憶也都如此。 當我被送到公安局,尤其是進了死刑號,不只一次我咬牙切齒地想:你們把我置之死地而後快。只要我不死,總有一天:一定要報仇。 青年詩人張久興,熱情的從小一起長大的 知心朋友甘露林,都為當局製造的這個假案牽 連,而被迫獻出了生命......血債要用血償。這一切我永遠不能忘記。 然而,時間慢慢冲淡了仇恨。像天方夜譚瓶中的魔鬼,我漸漸靜下心來,傾聽時間老人囘答的聲音。 歷史自有安排,自有報應。當年刑訊隊的紅人,轉眼間你方唱罷他登塲。輪到他們被關、被鬥、 被打、被迫自殺......品嘗了我們吃過的苦果。他們和我們一樣變成受害者,只是排列的順序不同。我不能再向他們索仇,那樣,他們會雙倍的悲慘:一面是政府的圍剿,另一面是我們的復仇。 不能了,不能。 等我出獄時,心中已不再燃燒着復仇的火燄。 卽使如此,老周要我去見老趙,要寬恕他,心情依然十分複雜矛盾。 我有寬恕權麽? 當年在刑訊室,我無權説這句話,也沒有勇氣 這麽説。只有秋瑾、甘地那樣的勇士,才會這 麽説,才能這麽説。 當年也許我的那個「案子」中,有勇氣的人或許説過。 比如,我們崇敬的作家海默,他在另一個刑訊室中「自殺」了。作為這種勇氣付出的代價是他血氣澎湃的生命。 如今,我是否有寬恕權利?令我自己懷疑。 好吧,至少我要問一些問題。要求知道一些眞象。 眞正的打手在喑處 我:你當時打那座多人,是怎麽想的?怎麽下得去手? 趙:其實是有些誤解。我基本沒打人,只打過三個人。我主要是負責審訊。當時,由於我出身不好,壓力大。又被對立面追蹤。所以急於洗心革面。在這個環境,可以躱一躱。 主要人物其實坐在後面,包括公安局的人,讓我 在前面説話。找你們寫材料也是我的工作。 所以,都認為我是主謀,是我在打人了。 我:許多人傷還在,連我都記得是你打了,怎麽會有這麽大的誤會呢? 趙:説話是我,打手是別人。我知道你心臟不好,公安局對你們的案子很重視。我多次嘱咐打手們對你要手下留情。其實,打你的時候我都不在場。你記成我打人也不奇怪。眞正的打手在暗處,他们也都不説話。使你和別人都誤解是我打的。 如今我很內咎, 對不起你們。 當時,我們以為是為政府而做,就是為人民而做。如今知道錯了,希望你能原諒,也希望你向其他人轉達這個意思,也幫我解釋一下。 我:查、包等人也都主動表示後悔。我是願意原諒的,因為我畢竟還活着。我可以幫你們解釋,説明如今你們內心的困境。但我無法保證他們會同意宽恕。尤其是死者的家屬,尤其是至今傷痕暴案的人。 我可能用這樣的理由去説:當我們以為正義在手的時刻,我們不能去替天行道,更不能以為有權去替天行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麼,我們就同意降低到同一獸行的等級,同意玩同一種嗜血,私刑囘敬的遊戲。我們必須學會寬恕。要跳出這個輪迴圈。 但是,我們無法寬恕那些至今堅持這種觀念的人:「必需以殘暴對付自由的訴求者。」對他們我們不可能寬恕;我們不能寬恕不肯寬恕我們的人。 趙:(寬慰地笑了笑,笑中含着深深的苦澀) 謝謝你。 我們不能再重複那種知識份子自相殘殺的故事了。我們不能再當官僚手中的牌,讓他們當槍使。 只想好好地活着 他的表情眞誠也很傷感。 我能相信他的話麽?可能當人們想澄清這段歷史時,發現當事者全都説不清。我們這些倖存者,在恐怖震撼中,在汚辱與損害中,不可能有冷靜客觀的記憶與陳述。 他們那些設計者與行刑者,在作為復仇準對象時,他們內心中巨大的壓力必須要找一個合理的解釋,久而久之會使事實和想象發生混淆。 我只能宏觀地想”復仇不會有任何,良性的後果。 只能寬恕一切改悔的人,必須寬恕他們的親屬。 老周舉起了酒,三個人乾了杯。 趙終於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我想趙的心底的死結終於打開了,他安心了。 老周説:趙踏實了,他只是想好好地活着,讓孩子們安靜地活下去。 我想:那是不錯的,孩子們沒有錯。 我本以為:寬恕是雙向的,雙方的心結可同時化解。可我的心結卻沒有打開。我依然不斷地做 着刑訊、監獄、死牢的噩夢。 同犯們千篇一律地問我:「你怎麽又囘來了?」 那恐怖的夢做多了,變成壓抑的夢。明明知道, 其實是夢。而那陰影卻再説:你並沒有眞正得到自由。那心再像是九層象牙球,層層都轉,越來越複雜。 那是心底的烙印。 我和藹地對待着一切,為了換得和藹的囘報。 我只能期許多元社會的寬容,將允許軟弱的書生能自由地生存,正常地思想,説些自己的話。 我不想去吶喊「消滅」、「奪囘」、「打倒」、「樹立」什麽什噱之類的口號, 只想保留自己,保留自己寬恕的權利。 這就是弱者最後的溫和的勇氣,一個書生的自尊。 九十年代月刊 1990/3


  • 匿名用户
  • 2023-08-22 18:02:34
  • 0
  • 0

表情叙事。去伪存真。 精致尖锐触碰人心。 像一束束初创之光。 “要有光”的光,回光返照,穿越人文迷障。遥远而真确。 (读感 焱红 20230822)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