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王惠荣
来源:中旗网
浏览人数:1285
首都书画家志愿者走进峡山,开展“振兴乡村文化”公益活动
中旗网山东潍坊2025年4月15日电(王惠荣)
春天的峡山区,桃红柳绿,山水旖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尤其是传承本土的历史文化,是乡村文化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也是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的主要动力来源。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受全国幸福教育学校联盟秘书处的邀请,北京的部分书法家和画家志愿者,2025年4月中旬来到了潍坊市峡山区,深入到村镇,深入到企业,深入到学校……看到峡山区蒸蒸日上、生机勃勃的气象,书法家和画家们感慨、感动不已,把所见所问、所感所受,以艺术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峡山水库》。庄明正先生作品。
2016年,为保护和综合利用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潍坊市成立了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
峡山区虽属于新区,但水库沿岸(原属高密、诸城、安丘、昌邑)历史悠久,人物辈出,源远流长,是一个富有厚重底蕴的文化高地。经学大师郑玄出生地、楚汉潍水之战古战场、前凉台东汉晚期墓葬等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朱熹讲学地、刘伯温隐居地、玉皇大帝峡山登基等传说流传甚广;涌现出了近代卢志英、王兴选等一批革命志士。现有凉台遗址、龙且冢、郑公祠、岞山火车站旧址等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峡山区代表了潍水文化。
2025年4月17日,书法家和画家来到了峡山区郑公街道办事处。郑公街道位于潍河右岸,早在东汉末年就被北海相孔融命名为郑公乡,至今存续了1800多年,历史深厚,文脉连绵,郑玄文化源远流长。
踏上郑公这方文化重地,书画家流连忘返。他们深入到刘家沟村,访问农户,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之后,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郑公祠,拜谒了经学大师郑玄的祠堂。
郑公街道文化部门的同志向书法家和画家详细地介绍了郑公祠文化园里的文物和郑玄的故事以及郑玄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书法家和画家表示,作为经学大师故里,就应该擦亮郑玄这张名片,并把郑玄文化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心点。
拜谒郑公祠
在康成书院,书法家和画家们挥毫泼墨,为峡山区和郑公街道以及村庄、企业留下了墨宝。书法家们围绕郑玄文化贡献的书法作品,一定为提升峡山区郑公文化的高度而不断增色。
书法作品:通德门
2022年8月,峡山区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峡山区太保庄小学、望仙埠小学、赵戈初中和峡山二中初中部迁入原峡山二七一实验初中,并正式更名为潍坊峡山凤凰学校。
学校秉承“生态自然,生长自由”的育人理念,依据学习空间和学习情境,打造学科、社团、生活三大课程领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顶天立地、秀外慧中”的中国人。
书法教育,是峡山凤凰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2025年4月18日,书法家和画家来到了峡山区凤凰学校。
走进峡山区凤凰学校
学校十分重视书法教育,通过举办书法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推动书法教育在学校的开展。
来自首都的书法家和画家们参观完校园后,在图书馆和书法社团的学生见面。大家一起聊书法,谈传承,磋艺术,孩子们望着书法家们现场挥毫,瞪大了眼睛,充满了向往。峡山区教育和体育局侯忠彦副局长说,北京的书法家来到学校,和师生一起研讨书法艺术,指导书法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的书法教育,而且会将对孩子们今后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和学生一起座谈
在书法教室,大书法家和小书法家进行了现场切磋和交流,书法家们具体地指导孩子们如何进行书法写作。
现场指导书法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对“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做出部署,要求围绕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等开展工作。
近年来,峡山区把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强化文化赋能效应,更好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
峡山水库一角
峡山区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可以像一个正常的区域那样发展,而必须寻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峡山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永光指出,峡山区立足于生态功能定位,发挥区域独特优势,依托“山水文静、负富有艾”八大核心优势,围绕潍水左岸湖光漫步长廊、潍水右岸书蕴果香长廊和潍水养生谷“两廊一谷”,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创新突破,全力书写现代化田园城市建设新篇章!
从北京来的书法家和画家们还受邀参访了落户于于峡山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被突出的研究成果所震撼。作为农业大国,种子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峡山区,正承载了这一决定国运的重任。有了良种,就能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
参观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在书法家和画家们返程的路上,还依然被峡山区美丽的风景、厚重的历史、冲天的干劲、未来农村振兴的希望所感染、感动。同行的书法家王建勋先生赋诗一首,表达了这种心情。
千峰壁立势如虹,水光潋滟映碧空。
路转峰回藏古寺,云开叠嶂隐仙宫。
舟行浪起浮青影,鸟啭林静送微风。
天然胜境尘世远,缱绻回望意无穷。
天时、地利、人和,峡山区正逢其时。
首都书法家和画家走进峡山区,为振兴乡村文化助力,为峡山发展鼓与呼,这预示着,峡山“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郭尊先先生作品
赵天民先生作品
刘春志先生作品
王建勋先生作品
责编:中旗网晶晶
统筹:张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