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背景图版为《鲸波吼浪 郑和船队航行在印度洋上》(油画)张嘉壎(2013年)创作 摄影:陈振杰
大会现场。(中旗网张伊摄)
中旗网2019年6月20日电(张伊)
6月16日,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研究会创会人之一、原海军副司令、中国军事科学院原政委张序三中将,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专家海军少将霍玲、海军少将李方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理事长张宝印,海军大校孙安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管理部主任孙武权,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交通运输部郑和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孙治国、郑和第二十代后裔郑宽蘋等出席会议。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会员代表以及相关媒体记者等9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换届选举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孟昭澄(原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主持了换届选举大会。
大会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中旗网张伊摄)
全体与会人员向为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已逝世的研究会老前辈、老领导、老专家海军少将郑明、海军航海专家孔繁才大校、原海政歌舞团资深画家张嘉壎等默哀致敬。(中旗网张伊摄)
换届选举委员会主任、第三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孟昭澄主持换届选举大会。(中旗网张伊摄)
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霍玲作《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旗网张伊摄)
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孙治国作《第三届理事会财务报告》。宣布《换届选举办法及监票人和计票人名单》,介绍了《第四届理事、监事候选人产生办法》。(中旗网张伊摄)
田小川代表第三届理事会监事长郑立中作《第三届监事会工作报告》。(中旗网张伊摄)
第三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王予和宣读《章程修改说明》和《章程修改(草案)》。(中旗网张伊摄)
会员代表认真填写选票。(中旗网张伊摄)
监票人认真监票,计票人员认真唱票。(中旗网张伊摄)
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换届选举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和第四届监事会,通过了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会费标准、使用和管理办法》。(中旗网张伊摄)
第三届理事会副秘书长陈振杰宣布:换届选举符合法律程序、真实有效。(中旗网张伊摄)
换届选举大会休会期间,第四届理事会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议。(中旗网张伊摄)
大会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全体与会人员向为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已逝世的研究会老前辈、老领导、老专家海军少将郑明、海军航海专家孔繁才大校、原海政歌舞团资深画家张嘉壎等默哀致敬。
此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霍玲作的《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孙治国副理事长作的《第三届理事会财务报告》;田小川代表郑立中监事长作的《第三届监事会工作报告》;王予和副秘书长作的《章程修改说明》和《章程修改(草案)》;孙治国副理事长宣布《换届选举办法及监票人和计票人名单》,介绍了《第四届理事、监事候选人产生办法》。
会议对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进行了无记名投票选举。
第三届理事会副秘书长、换届选举监票人陈振杰宣布:换届选举符合法律程序、真实有效。大会选举产生了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和第四届监事会,通过了研究会《会费标准、使用和管理办法》。
换届选举大会休会期间,第四届理事会和监事会分别召开第一次会议。理事会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并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秘书处和办公室工作机构的设置及管理办法。监事会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监事长。
换届选举大会复会,由新当选的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予和(海军大校)接替主持会议。王予和宣布:章宏伟(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当选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田小川(中国科协任命的第六批中国船舶工程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研究员)当选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监事会监事长。
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共同创会人、名誉理事长张序三将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旗网张伊摄)
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共同创会人、名誉理事长张序三中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对研究会成立15年来在推动国家海洋战略建设、国家海洋意识教育与普及方面以及促进海洋事业发展和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多重成果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他说,郑和下西洋航海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成就,郑和航海的伟大历史史实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郑和也成为了世界的郑和,全世界都在研究。因此,我们要有“文化自信”,郑和下西洋航海就是文化,更是航海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华民族创造了郑和海洋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源泉。我们要团结和吸收更多的青年学者和年轻人研究和弘扬郑和精神。研究郑和,要古为今用,很好地为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他还语重心长地嘱咐新一届领导班子,要把握好当前国家大力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机遇,积极探索,为建设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在21世纪海洋时代,同心协力,把研究会建设的更好,取得更大的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团管理部主任孙武权代表北京市社科联致辞。(中旗网张伊摄)
孙武权主任代表北京市社科联对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换届选举大会的成功召开和新一届研究会负责人当选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首都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等这样的社科组织的努力和贡献。他提出:研究会开展工作,要遵循北京市社团组织的各项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做好研究会的党建工作,要汇集集体智慧,发挥积极作用,健康持续发展,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他还表示,北京市社科联也将会在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一如既往地支持研究会工作,促进研究会不断壮大发展。
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章宏伟讲话。(中旗网张伊摄)
新当选的理事长章宏伟博士在就职讲话中表示,研究会在张序三将军、侯仁之院士等前辈的倡议下成立以来,在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作风正派,成绩不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为我们研究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我们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系统总结历史经验,为建设新时代海洋强国、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学理支撑提供智慧和方案,也要进一步融和传播手段和方式,增强文化自信,为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传播平台和交流路径。通过实实在在的历史研究和经验总结,就像我们的前辈提出“国家航海日”的倡议一样,真正地讲清楚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尽到智库的作用,贡献我们研究会的力量。他指出,郑和与郑成功的海上功业,名垂千古,有利于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中国丰富的传统海洋文化更是中华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只有了解海洋、关心海洋,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才能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对海洋文化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面向未来。这里面有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也有科学、技术层面的内容,都是我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研究会有老一辈领导、学者的无私关怀和帮助,有一大批中年、青年会员的积极参与,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一定会将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一代一代接力下去、传承发展下去。我将与理事会的同志们一起,尽心尽力,把学者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及党员在研究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办会,根据《研究会章程》确定的宗旨,真正做点事,而且是齐心协力地去做,扎扎实实地去做,既发挥团体的能量,也发挥每个人的比较优势,在北京市社联的领导支持下,开展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朝着一个大目标,共同创新、一起前进,争取多出成果,创作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学术著作、通俗读物,更好地传播郑和与海洋文化,争取成为、并且应该成为北京市社科联的优秀社团。
研究会成立15年来,许多同志默默无闻,为研究会做了大量工作。大会对为研究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张序三将军,北京大学的唐晓峰教授、邓辉教授,霍玲将军、李方来将军,孟昭澄大校、前秘书长张宝印、桂林瑞给予表彰,授予“海洋文化研究贡献奖”荣誉称号,并颁发了荣誉牌匾;对为研究会学术研究及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刘义杰、孙治国、倪鹤鸣、范汉江、陈振杰、曹彩云、姜冬梅、谢柏毅、桂志仁、廖军令同志给予表彰,授予“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长章宏伟向为研究会做出杰出贡献的获奖者颁发荣誉称号牌匾。(中旗网张伊摄)
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长章宏伟向为研究会学术研究及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获奖者颁发荣誉称号证书。(中旗网张伊摄)
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中旗网张伊摄)
参加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会员代表合影留念。(中旗网张伊摄)
会员代表在大会会场合影留念。(摄影:张伊、陈振杰)
链接: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
《劈波斩浪 郑和下西洋二千料六桅宝船》(油画)张嘉壎作(2013年10月最后修改稿)本画以明代《天妃经》卷首画中郑和下西洋舟师图像等史料为依据创作。 摄影:陈振杰
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中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和平外交家郑和,自1405年到1433年28年中,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和开辟了中国到东南亚和东非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海上通道,建立和扩大了亚非国际间的和平友好关系。郑和船队的航海壮举,和平友好交流的伟大历史功绩,深受中国和亚非各国人民的称赞。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远洋航海,远比西方迪亚士、达·伽马远洋航海探险,以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大航海时代的航海探险船队,时间要早得多,规模要大得多,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同时郑和下西洋航海又有中华民族和平友好特色,28年远洋航海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侵犯他国一寸土地,带去的只有和平、友好贸易和文明、文化互学互鉴的交流。这是伟大航海家郑和,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历史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进行伟大的复兴进程中,我们必须充分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文化,并挖掘利用,古为今用,发扬光大,为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建设海洋强国,促进祖国和平崛起和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郑和精神
纪念郑和下西洋,就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郑和的“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开放进取、敦信修睦、包容合作、共同发展”的伟大精神。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奇迹,郑和精神永留世界。
——2005年7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大会国家领导人讲话摘录
三、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的创立与发展
2001年至2004年,在原海军副司令、军事科学院政委张序三中将、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院士陈述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活动家的积极努力和影响下,聚集了国内志同道合的同志,会同有关学术团体,积极建议、推动、配合国家在20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庞大船队1405年7月11日首次下西洋纪念日)开展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并以中央提出的“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纪念郑和的主题为指导思想,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多场次纪念郑和和弘扬海洋文化的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座谈会。这些活动不仅在北京引起了强烈反响,还吸引了京外以及海内外的许多学者和有关学术团体,前来参与北京的一些郑和研究与纪念活动,有力地配合了国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的工作。
北京是我国首都,明朝永乐年间在此建都,北京有一些郑和的遗迹。因此,成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是形势发展所需,也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成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北京有很好的条件。北京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文博单位多,外事机构也多,特别是历史、考古、海洋、航海、造船和水上运动等方面的领导部门和研究、管理单位也多,所以,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的成立,必将能凝聚京城内学者,有利于联络海内外学者,共同推进郑和纪念与研究活动,并起到更好的交流作用。
在此形势下,以张序三将军、侯仁之院士等社会活动家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历史系、考古文博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家海洋局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未来学会大战略分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等单位、团体共同发起,联合向北京市上报了《关于申请成立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的报告》,并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主管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关心指导,很快批复了同意成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的报告。2004年7月6日,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成立。
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的宗旨是:联合北京有关高等院校、学术研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海内外有关人士积极开展纪念、研究郑和下西洋活动,致力于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资源和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和发掘郑和下西洋历史文化遗产,宣扬郑和精神,为弘扬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加速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和北京经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国际睦邻友好往来和共同繁荣做贡献。在积极开展的一切活动中,遵守国家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这是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的初衷。
研究会成立15年来,为推动和促进国人增强海洋意识、推动国家海洋战略和弘扬海洋文化做出了重要的积极贡献。2005年,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建议国家成立“中国航海日”,由担任政协委员的会员代表在两会上提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以纪念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27800多人的船队七下西洋进行和平友好外交和开展海上经济贸易的历史功绩。
为适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形势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拓展研究会郑和研究与发展海洋文化的研究创新领域,2008年,研究会决定将“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更名为“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得到了主管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赞同和批准。“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的名称沿用至今。
四、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习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中国全球治理的思路和方案,需要“中国故事”来协助表达。中国故事,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是理论的,也是生活的。
古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史实,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功绩,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好的中国历史故事。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要以郑和下西洋航海开展和平友好外交,拓展经济贸易和文明文化交流途径,促进世界大同,共享太平之福的历史,通过研究考证、学术研讨,著书立说等活动,讲好“中国故事”。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继往开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经过15年的建设,迎来了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服务21世纪“一带一路”建设,即是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任务。生动活泼地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充满自信地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我们就应不忘初衷,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陈振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