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平:我的读书、藏书、著书的艰辛与乐趣
今日是世界读书日,不禁回忆起我的读书、藏书、著书的充满艰辛与乐趣的经历。
1967年11月,在65军梁团长指引下奔赴了大草原。只带了《诸家评毛主席诗词》和《唐宋名家诗选》。在草原的风雨冰雪中不断阅读。几年下来,也涂沫出若干作品。其中不乏得意之作如《读赤壁怀古有感》、《登长城赋》。
1972年,十分幸运的被梁团长送进了北京化工学院。那时有机会读到各类书籍,可用如饥似渴形容。读了不少流行的政治及世界名著,但由于书少人多,一本书往往仅有一天时间,便要传给下一位同学。一段时间内,我竟读了雨果、巴尔扎克等等,没想到留下多本读书笔记。那时也读了《九级浪》等手抄本。
改革开放后各种书籍如雨后春笋,我阅读、购买了大量中外收藏类书籍并开始著书立说,先后出版《洋古董银器》及《集邮展览手册》。
与此同时,开始撰写《寻找父亲刘光典烈士的红色足迹》、《潜战》、《刘光典传》,并读了大量中共在台湾进行革命斗争的著作。今天,回想起曾读过的书,的确受益非浅。由于吸收了众多营养,才能拿起笔来,在传承红色基因及宣传人类文化的活动中贡献出一份力量。
【责编:中旗网张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