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辽娜:参加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纪念活动 感悟爷爷乌兰夫寻求革命真理之路

  • 时间:   2025-06-18      
  • 作者:   乌兰辽娜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2533


微信图片_20250617221348.jpg

莫斯科红埸


参加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纪念活动

—— 感悟爷爷乌兰夫寻求革命真理之路

乌兰辽娜


2025年4月26日我由北京首都机场飞往俄罗斯的莫斯科,去参加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同时也感受一下5月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前的莫斯科。我们一行乘坐的是中国海航的飞机,机上90%都是俄罗斯人,在俄乌战争的阴影下,我想这么多的俄罗斯人选择中国航班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吧。飞机到达俄罗斯已是莫斯科时间的晚上六点太阳还没有落下,第一次来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不免有点紧张,但当我走出飞机看到机场内外到处都有中文标识,顿时让人感到温暖而亲切。

从机场去酒店路上有点堵车,街上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产的汽车,莫斯科感觉现代化的住宅高层建筑楼没有北京的多,我们订的酒店就座落于莫斯科河河畔,回到酒店就想狠狠的睡上一觉,把时差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天上午,我们就先去了莫斯科的红场。正好赶上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来袭,整个莫斯科比起前几天下降了有十度左右。广场上大风夹着雪花飘落而下,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寒意,今天是个星期天,广场上除了一些外国的游客,也有不少俄罗斯人来广场游玩,为了庆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今天的红场上也是装饰一新,广场上伫立着的红旗犹如遍地的火焰,一些没有完工的建筑物前,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阅兵前红场装饰一新的建筑物

1941年11月7号苏联莫斯科数十万红军官兵在红埸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前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直接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

今年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也将在这里举行隆重的阅兵庆典。庆祝这神圣而伟大的胜利日,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将于5月7日至5月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庆典。在当今动荡的世界形势下习主席的到来,无疑成为世界最大亮点,这是场立足历史与战略的高度出访,也为两国元首交往多年又添浓墨彩的一笔。今年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八十周年和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中俄两国作为亚洲和欧洲的两个主战场,当年浴血奋战,相互扶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站在红场中央,让我感受到了当年苏联红军的英雄壮举,也感受到了今天我们同俄罗斯人民的并肩同行。

在红场的另一边是亚历山大花园,那里就是著名的永恒之火,象征着烈士们的精神永远照亮前行之路,是俄罗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象征。它代表着光荣、荣誉,以及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烈士们的奉献与牺牲,这火焰自点燃之日起从未熄灭,是国家与民族的生命之火燃燃不息。

接下来的一天是我们来莫斯科的主要目的,参加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的纪念活动,由于展览的开幕式是在下午举行,上午我们一行就先跑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址去看一下,我们的翻译小张虽然在莫斯科度过了七年的读书生涯,但也从未知晓莫斯科还曾经有一个叫中山大学的学校,我们的汽车停在了定好位的地方,但我们在同一条街上来回走了两遍,也没有找到这个地方。这时候突然想起了国内的朋友说,莫斯科中山大学就在普希金美术博物馆边上,我们重新定位在普希金美术博物馆,果然在另外一条街上找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址,可惜他们的教学楼正在进行古建维修,整栋大楼都被包裹起来,大门外也用木板阻挡起来,不许进入,旁边写着一个施工说明牌匾,这栋建筑要在2026年9月才能完工,飞行了5800公里来到莫斯科,却遇上了维修,可想而知心里感到有多么的惋惜。

上图 是原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大门

我的祖父是乌兰夫,是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之一,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100年前与中共北方区委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习近平主席曾讲:早在建党之初,我们党就十分关注民族问题。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工作。1923年,内蒙古产生了包括乌兰夫在内第一批共产党人。

微信图片_20250617231231.jpg

年轻时期的乌兰夫

我想我的祖父今天一定会感知到我的到来,看着他曾经生活和学习地方感慨万千,我来到这里感受他寻求革命真理之路,感知他坚定之信仰,奋斗之艰苦,站在这里更能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气息。父亲曾告诉我,我的祖父可以用俄语背诵普希金的诗,今天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门与普希金美术博物馆的墙是共用一条不宽的马路,当年中山大学的学生用俄语朗诵普希金诗的时候,那优美的诗句可以穿越校门穿过马路透过墙壁与诗人普希金先生的灵魂隔空对话。

下午纪念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暨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八十周年,永远铭记历史,携手共建未来在莫斯科中央学者之家举行,纪念会有俄中友好协会、中央学者之家,国际人文合作发展中心、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湖南红色记忆文化基金会共同举办,主持会议的是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里科娃主持,他在中国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勋章,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前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常旭红等中俄各界及嘉宾代表100余人共聚一堂,共同缅怀这段历史,共创未来,会场上有80位革命先辈履历展览板面,都是百年前在苏联时期来莫斯科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照片。每一块小小的展版,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年他们离开父母,拋下妻子儿女,远赴万里之外,追寻改变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革命真理,建立平等自由的新世界。看着他们年青的脸庞,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愿他们为之而奋斗的祖国在我们后辈人的努力下繁荣昌盛,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他们当年的勇气也同样鼓舞着我们今天前行的步伐。

我的爷爷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创建人,一百年前他同一批追随共产主义理想及信仰的人,怀揣着新中国的梦想来到了莫斯科,学习革命理论知识,工作生活在这里,今天我做为先辈后人能来莫斯科参加这个活动感到非常激动与万分荣幸,爷爷乌兰夫(曾用名云泽,俄文名字拉谢维奇)蒙古族,当年选送莫斯科学习的第一批学员里蒙古族只有4人,乌兰夫(云泽)、康根成(俄文名字加里宁·谢苗米哈依洛维赤)、云润(俄文名布别道夫)、多松年(多寿,俄文名克拉辛),当时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还处于秘密状态,不对外公开,也不挂牌子,每个中大学生都起了个苏联名字,这主要考虑到中国学生回国以后的安全,爷爷乌兰夫在莫斯科学习工作4年后主动要求回国参加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得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瞿秋白同意后并派遣回国,他冒着白色恐怖危险,回到内蒙古土默川,重新点然革命的烈火,从事秘密地下工作。1936年2月策动内蒙古“百灵庙"武装暴动,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可贵的草原抗日第一枪”,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奏响了序曲。1947年5月1日建立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并当选主席,他为祖国的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4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6月至6月21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88年12月8日因病逝世。

纪念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上的展板

云润:乌兰夫的堂兄,内蒙古第一批早期共产党员之一,他的身躯却永远的留在了当时苏联的这片革命热土。


存放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中:

云润写下来俄志愿“学革命改造社会研究社会科学。

康根城:乌兰夫的表妹夫,内蒙古第一批早期共产党员之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在苏联学习、工作、生活了31年后,回到他的祖国中国。


存放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中:

康根成先辈写下来俄志愿:“求革命的知识和方法。

多松年:内蒙古早期共产党员之一,1926年秋回到中国,1927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之后在张家口英勇就义。



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中:

由多松年(多寿)先辈写下的来俄志愿:“学社会革命方法。”

据莫斯科中山大学在短短存在的5年时间里,总共接收中国859名囯共两党留学生,莫斯科中山大学是由前苏联出资创办的全称“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是联共(布)中央在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他而创办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创办的倡议人是斯大林,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在莫斯科建立孙中山劳动大学,创建人是鲍罗廷,莫斯科中山大学在中国的招生也是他一手操办的,在他的参与下国共双方挑选了310名学生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占学员总数的80%以上,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也于1926年1月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们这批学员中还有傅钟、李卓然等,莫斯科中山大学走出了许多国共两党决策层的高级领导人,培养出王明、秦邦宪、张闻天、邓小平、乌兰夫和蔣经国等,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于1925年10月学制二年,第一学年课程学习俄语、政治经济学、历史、现代世界观、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的问题。第二学年的课程为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主义原理、经济地理等。中山大学还有一门重要的课程就是军事训练,主要内容为步兵操典、射击、武器维修等。

当时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据苏联档案记载莫斯科中山大学预算为1000多万卢布。还动用了当时十分紧缺的外汇,供学生回国探亲用。苏联政府尽一切努力来保障学校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生活,中国学生享有优于苏联教师的待遇。学校给学生发西装、大衣、皮鞋、冬装。寒暑假还组织学生进行夏令营或参观旅游。

永记在中国革命的初期最艰难困苦时期,苏联人民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共同抗击,在反法西斯的战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苏联红军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为两国人民凝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以及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培养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我的叔叔乌杰也曾于1954年留学前苏联列宁格勒化工学院工程物理系,这次在莫斯科中央学者之家与俄罗斯及中国来的嘉宾共同见证了这所红色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永记历史是为更好地开创未来,在两国元首共同引领下,两国友谊历久弥坚,牢不可破。

参加纪念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有曹耘山先生(左三毛泽民烈士外孙湖南"红色记忆”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及夫人唐双合(左一)、王娜(左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创始人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外孙女)、乌兰辽娜(右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孙女)、许雪青(右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创始人司令员许光达大将孙女)。

这次莫斯科之行刚好赶上“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冒着小雨去了莫斯科郊外的五一村 ,中共“六大”的会址就在这里,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由于当时国内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很难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开会地方,中共中央向国际共产国际提出申请,希望中共“六大”能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同意这一方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

我的爷爷乌兰夫当年已完成中山大学的学习转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做翻译工作,所以他也被选调去参加“六大”,是做翻译工作人员之一,据爷爷回忆:(《乌兰夫回忆录》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在党的"六大”前后这章节)校领导通知他立即去中山大学见波古里耶夫同志,说这是一个要保密的工作,当他见到波古里耶夫后就拿出了20多页俄文手稿,让他一个星期内译成中文交稿。当他译好的文稿交到波古里耶夫同志那里并得到好评后,才通知他连夜坐火车,什么都不带,一切保持原样。当他们在一个小火车站下车后,被一辆大汽车拉到了一栋漂亮的白色楼房面前,同行的有10余人,其中有他认识的李培之和李昌浩的夫人杜作祥。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他才听李培芝说,中共“六大”将在这里举行。波古里耶夫是中共“六大”大会秘书处的苏联方负责人,爷爷的工作任务就是翻译文件资料,把国内带来的译成俄文,把俄文资料译成中文,工作很紧张,每晚要加班到深夜,每天的行动路线就是宿舍、办公室、餐厅、小花园。他回忆,有一个傍晚,去小花园散步,遇见了白海峰,他是作为旁听人员出席"六大”的,是出席“六大”唯一一个蒙古族同志,而莫斯科炮兵学校的康根成也参加了会议的接待工作。

上图是:乌兰辽娜与许雪青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原会址常设展览馆留影纪念。

在“六大”会址里面,王馆长特意提醒我们上三楼让看一下翻译人员住过的房间,总共有4个房间,爷爷当年就住在这其中的一间里。登上阁楼远眺这个小村落,中国共产党“六大”就在这样的一个安静优美的小乡村里召开,在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当年有表决权的84人,参会人数为142人,当年许多重要的代表发言都不念名字,只念几号代表,从这点就说明当时的白色恐怖及革命形势是多么的严峻,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走出这个宁静的乡村和美丽小楼的人,都有可能会成为你的敌人。据爷爷回忆:(《乌兰夫回忆录》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在党的“六大”前后一章中”)“六大”结束后,他当天就回东方大学了,大约在9月下旬,周恩来同志利用“六大”结束后回国前的空档,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看望在莫斯科学习的中国青年,他在中山大学的大礼堂里做报告,周恩来同志向同学们介绍了党的“六大”精神和国内斗争的形势,他讲起来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同学们听得入神儿,而且很受教育,会后他又来到同学们中间进行交谈,他无拘无束,谈笑风生,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和笑声,当他走到我的面前时,米夫校长向他介绍,我叫云泽,是蒙古族,周恩来同志马上伸出手来,握住我的手,问我何时来的,生活习惯吗?我一一作答,米夫在旁插话说,他的俄语学的非常好,已经是很出色的翻译了。爷爷就是这样与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相识的,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60多年以后,爷爷再回忆起这段历史,他都还历历在目。

“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国外举行的由共产国际与苏共中央和斯大林的指导下召开的代表大会,“六大”会址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困苦岁月,这栋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埋在了历史的尘埃里。由于时间久远,这房子又经历火灾,几经损毁殆尽。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按原样修复的,而这却是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共同签署“关于互设文化的协定”的补充协定书,确定对这栋建筑进行修复,习主席与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共同出席了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

有了两国元首的共建共识,才让我们后人有机会回顾和见证这段中俄两国人民相互支持的宝贵历史,更好的缅怀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烈们。这也是我们深刻的红色记忆遗产,它让我们更好的铭记历史,传承友谊。

今天的莫斯科又降温了。走出酒店好兴奋,因为莫斯科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这也是我们在莫斯科的最后一个白天,晚上将乘坐中国民航航班返回北京,莫斯科用瑞雪给我们送行。

我们一行坐车去了莫斯科胜利广场,广场上的纪念碑高141.8米,最引人瞩目。这个数字意味着参战各国经过1417天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从而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碑的底座有一组雕像,英勇的格奥尔基骑士,用利剑奋力砍下邪恶的怪兽的头,象征了法西斯的灭亡,每年的5月9日,胜利广场都举行纪念二战胜利活动,1991年12月26日,前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1995年二战胜利50周年。现在的俄罗斯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修建了胜利广场,胜利纪念碑和森林公园,并定每年5月9日在红场阅兵,纪念由苏联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人民参加的伟大的爱国战争胜利日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而今年刚好是八十周年,这些天在莫斯科已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各种各样的宣传画随处可见,中国的仪仗队已经提前到了莫斯科,4月29日晚上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夜间彩排,这是跨越时代的兄弟战友情的充分体现,尤其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来莫斯科参加这个庆典,昔日的盟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共同推动下。两国元首共同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苏联的卫国战争与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是一段无法磨灭的伤痛记忆,也是反法西斯力量战胜邪恶的伟大史诗,这场战争的胜利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是自由与奴役的胜利,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看那广场上的雕塑有如自由女神的剑,直指苍穹,坚决粉碎任何篡改、抹杀中俄二战历史功绩的行为,愿我们两国4300公里的边境线变成牢不可破的友谊线,长长久久,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作者:乌兰辽娜在胜利广场雕塑下留影纪念



写于2025年5月7日  北京

 

责编:中旗网晶晶

统筹: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革命人物故事、作家专栏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