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朱龙广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庄严举行。
早早来到现场的同志们排起了长龙
告别仪式现场
中旗网北京2025年8月6日电(张伊)
如来佛祖证菩提本无来去
悲智双运渡众生自有圆明
八月的北京,天空湛蓝如洗,八宝山殡仪馆兰厅前早早就排起了长队。2025年8月6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朱龙广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庄严举行。这位在《地道战》中塑造了英勇不屈的高传宝、在《西游记》中诠释了庄严慈悲的如来佛祖的表演艺术家,因病于8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清晨的八宝山,松柏苍翠,白菊如雪。来自艺术界同仁、老战友等各界人士手持白花,神情肃穆地等待着与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作最后告别。
告别厅内,朱龙广同志的遗体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大厅正中央循环播放他的生平事迹,照片上,他的目光炯炯,嘴角含笑,仿佛随时准备为观众带来新的艺术形象。
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在追思会上深情回忆与朱龙广老师合作《西游记》时的点点滴滴:“朱老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更是一位用生命诠释角色的艺术工作者。”“朱老师塑造的如来佛祖形象深入人心,那种庄严中带着慈悲的气质,是他多年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自然流露。”
朱龙广同志的战友田歌动情地回忆:“朱老师对待每一个角色都一丝不苟。拍摄《地道战》时,他亲自到冀中地区体验生活,与当年参加过地道战的老民兵同吃同住,这才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高传宝形象。”她的发言让在场许多人潸然泪下。
朱龙广同志小友、电影资料馆刘樹回忆道,“朱老师常说,演员的最高境界是‘忘我',要完全融入角色。”“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教导我们。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经典角色,更有宝贵的艺术精神。”
告别厅两侧摆满了花圈和挽联,中国电影家协会等相关单位送了花圈。
朱龙广同志的亲属、亲朋好友、老战友、老同事等 送了花圈。大家纷纷表示:“《地道战》中高传宝的形象激励了我们那一代人。今天我来送朱老最后一程,感谢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朱龙广同志的亲属送了花圈
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送了花圈
朱龙广同志的亲属等送了花圈
六小龄童、邓玉华、胡自和、王伯昭等艺术界同仁、各界人士送了花圈
朱龙广同志的老战友等同志送了花圈
深情寄语
电影《地道战》顾问王耀南将军之子王太和(中)和工程兵大院老战友在送别仪式现场
电影《地道战》顾问王耀南将军之子王太和代表老一辈革命家后代接受采访时指出:“朱龙广同志塑造的高传宝形象,不仅是一个艺术典型,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精神的象征。他用艺术的方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朱龙广同志在电影《地道战》中扮演的高传宝深入人心
《西游记》中扮演的如来佛祖
朱龙广同志193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早年参军入伍,后进入原军委工程兵政治部文工团工作。他一生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尤其以1965年电影《地道战》中的高传宝和1986年版《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最为观众熟知。他的表演风格朴实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在中国影视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告别仪式庄严肃穆,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达300余人。除艺术界同仁六小龄童、邓玉华、王伯昭、张青等外,还有工程兵大院的老战友支来柱、徐州选 等40余名老同志。他们中许多人虽已白发苍苍,仍坚持前来送老战友最后一程。
向朱龙广同志的遗体默哀、三鞠躬
慰问亲属
告别厅庄严肃穆,人们依次向朱龙广同志遗体鞠躬告别。许多观众忍不住失声痛哭,现场气氛庄重而感人。朱龙广同志的家人对前来送别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们表示将继承朱老遗志,弘扬他的艺术精神。
艺术之光永不熄灭,精神力量代代相传。朱龙广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塑造的那些鲜活的艺术形象,他对表演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史册上,激励后来者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朱龙广同志用生命诠释的那些角色,将永远活在亿万观众的心中。正如一位网友在悼念留言中所写:“您塑造的角色教会我们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慈悲。今天,我们以同样的勇敢面对您的离去,以同样的慈悲铭记您的艺术人生。”
送别仪式现场
六小龄童接受媒体采访
工程兵大院的老战友:王太和、支来柱、徐州选等
大巴车上40余位70、80岁高龄的工程兵大院老战友
特别感谢亲属部分供图
下一篇: 没有了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