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下午,《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新书分享会在此举行。
活动现场
合影
一场跨越80年时空的精神对话
——《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新书分享会暨签售会在京举行
中旗网北京2025年8月17日电(张伊、于文海)
2025年8月17日下午,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内洋溢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由北京图书大厦、北京新闻广播、光明读书会、人文在线、中旗网 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新书分享会暨签售会在此隆重举行。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一书作者:童丹宁、吴素莲、钱幼康、郝锦绮、郭北阳、张杭美、林力、乔松都、王东哈、李志刚、袁明、成宇、杨波;革命后代:王素萍、杨静兰、江岩、申丹妮、申晓陵、申小平、申丹红、梁华京、宁兴胜、邵小梅、张宝权、房景;原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光明读书会会长 邓永标,人文在线出版公司总经理潘萌,站桩养正创始人、本书赞助方 付洪波,中旗网总编张伊、部主任于文海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读者 严文娟等共同见证了这一承载历史记忆与革命精神的珍贵时刻。北京新闻广播《编辑部的故事》主持人 李雷主持。
红色记忆:用文字镌刻不朽精神
活动在悠扬的主题音乐中拉开帷幕。15时30分,北京新闻广播著名主持人李雷以饱含深情的开场白,带领观众走进那段峥嵘岁月。他说:“我们今天不仅是在举办一场新书签售会,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80年时空的精神对话。”
本书主编童丹宁作为作者代表率先致辞,他动情地回忆道:“这本书是红岩村孩子们共同的‘家书’,记录了我们父辈的信仰与我们的成长。红岩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指引当代人砥砺前行的明灯。”
原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邓永标从媒体视角高度评价本书:“这些鲜活的个体记忆,填补了宏大叙事中的细节空白,它让教科书上的红岩精神变得可触可感,是当代教育的精神富矿,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提供了生动教材和立体课堂。”并表示:作为媒体人,将继续以笔为旗,以镜头为舟,让红岩精神的光芒穿透时空,播撒新时代的精神火种。
人文在线出版公司总经理潘萌通过“讲清三件事:为什么再版?为什么等了七年?为什么值得?”的发言,“一次跨越 80 年对话的红岩精神”让在场观众为之动容。他透露,这本书的出版历经七年坎坷。”2013年首版3000册半年售罄后,很快就出现了盗版书。作者们说‘历史还没讲完,书不能断货',这句话让我们下定决心再版。”潘萌说,在再版过程中,出版团队新增了9篇从未发表的亲历文章,而几位作者已经离世,让这些文字更显珍贵。
活动现场,赞助方代表付洪波的形意拳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刚柔并济的拳法,象征着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诠释了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交融。
多元对话: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随后进行的圆桌对谈中,作者代表郭北阳、王东哈、袁明、林力、等人与特约编辑吴素莲 分享了更多书中未尽的细节。现场观众凝神静听,说到动情处,不少读者悄悄拭泪。
有读者问道:“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红岩精神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坚定地回答:“红岩精神告诉我们,任何时代都需要信仰和担当。当年我们的父辈在枪林弹雨中坚守信念,今天的年轻人要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用怎样的代价换来的,希望他们能够传承父辈的革命精神,同样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互动传承: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活动尾声,十余位作者在签售台前为读者逐一签名。购书队伍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少年。不少读者表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回忆录,还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材,更是一次跨越三代人的精神接力。活动最后,全体嘉宾与读者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据悉,这部凝聚红色记忆的珍贵著作《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由23位红岩后代亲笔撰写,记录了他们在红岩村的成长经历和父辈的革命故事,被誉为“新时代红色家谱”。该书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再次出版,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吸引超过5万人次观看,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红色主题活动之一。
活动现场
下一篇: 没有了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