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铭记:晋察冀抗战三英模后代聚首,赓续八十载红色血脉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报告会侧记

  • 时间:   2025-10-29      
  • 作者:   张伊、黄江週、于文海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29



GE6A8074.png

2025年10月25日,由晋察冀画报研究会、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晋察冀抗战三英模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



报告会现场

合影


山河铭记:晋察冀抗战三英模后代聚首,赓续八十载红色血脉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报告会侧记


中旗网中旗网2025年10月25日电(张伊、黄江週、于文海)

2025年10月25日,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缓缓开启。由晋察冀画报研究会、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晋察冀抗战三英模事迹报告会”,将战斗英雄邓世军之子邓其平、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孙女李秀玲、民兵爆炸英雄李勇之女李国云齐聚一堂。这是三英雄后代80年来首次共同站上讲述台,也是晋察冀精神在新时代的一次深情回响。

与会嘉宾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一、烽火凝成的丰碑:三英雄与敌后抗战的壮阔图景

1937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成为插在日军腹地的一把尖刀。这里没有正面战场的百万对峙,却有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的“人民战争”长城。

邓世军,9次立功的八路军战斗英雄,在百团大战的磨河滩血战中率队背水一战,被戎冠秀冒死救下;

戎冠秀,用肩膀托举伤员爬崖、撕棉衣为伤兵暖脚的“子弟兵母亲”,她的粗瓷大碗盛满军民间生死相托的深情;

李勇,首创“地雷加步枪”战术的民兵爆炸英雄,一人毙伤日伪军364人,让地雷阵成为侵略者的噩梦。

三英雄的事迹,共同勾勒出晋察冀军民“一手拿枪、一手生产”的抗战图景。正如邓其平所言:“晋察冀的英雄谱,是人民战争最鲜活的注脚。”

二、血脉传承:后代讲述中的精神密码

报告会上,三位后代的讲述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邓其平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他提到父亲邓世军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场,遗骸至今留在韩国。多年来,他数次赴韩寻找, “不仅是尽孝,更是守护一种精神——中国军人宁可向前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血性。”

李秀玲的讲述让许多听众落泪。她重现了祖母戎冠秀在反“扫荡”中守护伤兵的细节:深夜蹲在崖边让伤员踩肩攀岩,撕开女儿棉衣为冻伤的战士包脚……“奶奶常说,‘伤员也是娘的孩子’。”

李国云带来父亲李勇的战术智慧。她描述李勇如何用“滚山雷”在绝境中反败为胜,如何用麻绳缠雷创造杀敌奇迹。“父亲的地雷阵背后,是人民战争的辩证法:智慧与勇气,从来不分前线与后方。”

三、历史的见证者:笔与镜头下的晋察冀

报告会的深度,因两位红色媒体传承人的加入而延展。

晋察冀画报研究会会长王毅强(沙飞之子)展示了《晋察冀画报》1944年刊登的“三英雄”合影。“这本我党我军首个画报,用150余幅照片向世界证明:敌后战场同样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他的父亲沙飞镜头下的黄土岭战斗、狼牙山五壮士,已成为民族记忆的底片。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陈华则讲述了“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游击办报史。“《晋察冀日报》在转移中出版,发行量却超过20万份。笔杆子与枪杆子,共同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四、赓续:从记忆到使命的升华

报告会的尾声,全体起立高唱《歌唱祖国》。八路军研究会文工团演唱的《八路军军歌》《在太行山上》,将现场带回那个“红日照遍了东方”的年代。

李秀玲演唱《戎冠秀》



更动人的是,三英雄后代手持当年《晋察冀画报》刊登的合影,在会场复刻了父辈的站位。镜头定格这一刻,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80年的接力

“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是让红色基因成为时代的压舱石。”这句话,道出了所有参会者的心声。



结语

这场报告会,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对精神的叩问。
在有些人模糊了“敌后”与“正面”战场界限的今天,晋察冀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抗战史诗,书写在每一寸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镌刻在每一位用生命守护家国的普通人心中。

正如戎冠秀那句朴素誓言:“爱护伤病员是我们的责任,咱们是一家人。”——这或许正是晋察冀精神最本真的答案:人民,就是江山。

主持人:张宝权


会后,与会同志参观了位于军事博物馆一层的“光影铸剑——沙飞镜头中的抗战记忆”展览。展出图片全部来自沙飞后人的无偿捐赠。



沙飞作为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12年出生于广东开平,早年受进步思想影响,立志以摄影为“战斗武器”。1936年开始投身革命摄影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主动请缨奔赴华北抗日根据地,历任八路军政治部摄影记者、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科长等职,在枪林弹雨中克服器材短缺、环境恶劣等困难,用相机捕捉下无数震撼人心的抗战瞬间。其作品以真实的视角、饱满的情感,成为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程的珍贵视觉文献,为后人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记忆。


此次展览精心遴选沙飞经典摄影作品近300幅,以“时间线+专题”的方式展出。

时间线聚焦1937年至1945年全国抗战时期,揭露日军罪行,生动还原了中国军队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壮烈画面,反映了各地同胞参加救亡运动的情形。专题分为“军营生活”“军民抗战”“国际支援”“沙飞·片段人生”四个板块。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感受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不屈意志,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活动现场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革命人物故事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