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瑞回忆“无定河畔六烈士”

  • 时间:   2019-05-07      
  • 作者:   马文瑞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4122

1933年8月3日(农历六月十二日),在陕北米脂县南十里铺的无定河畔,王兆卿、毕维周、崔明道、高禄孝、王守义、高庆恩等六位共产党员,迎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共产党人的正气歌。人民为了纪念他们,称颂他们为“无定河畔六烈士”。作为六烈士生前的同志和战友,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了解到的史料,将他们的英雄事迹撰写出来,以慰藉先烈,启迪后人。


1.jpg




1933年,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正处在艰苦阶段。蒋介石调集重兵围攻陕甘革命武装,陕北军阀井岳秀派兵清乡“剿共”、实行保甲政策,妄图将革命力量全部消灭。而革命队伍内部,由于当时担任红二十六军政委的杜衡左倾盲动,强令红二十六军主力南下,惨遭失败。不久,杜衡又叛变投敌,出卖了党组织和许多共产党员,一时间,黑云漫天,狼烟遍地,整个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处在十分困难的时期。

中共陕北特委为了部署陕北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开展武装斗争,决定召开第四次特委扩大会议,地址在佳县的偏僻山村,中共党员高禄孝同志的家里。

特委会议从7月22日开始。特委代理书记马明方同志主持会议并作特委工作报告。特委委员王兆卿、毕维周、崔逢运、鲁学曾和我出席了会议,与会的各地区党组织代表还有崔田夫、崔田民、张达志、高朗亭、高长久、赵福祥、张岗、贾怀智等。

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和北方代表的文件精神,总结了特委的工作,分析了陕北的革命斗争形势,着重讨论如何在陕北开展游击战争问题,选举了新的特委委员。会议决定:迅速在神(木)府(谷)、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和延川、安定(今子长)等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分派特委各同志到以上地区开展工作。

在这次特委会上,王兆卿同志就如何武装群众,打击敌人,提出了许多好建议,被选为特委委员,分管军事工作。会后他被派往安定地区,协助毕维周同志整顿游击队第一支队,开展游击战争。王兆卿是陕西神木县王家坬村人,时年二十五岁。早在1925年,他在绥德师范读书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曾任国民军联军第十三路总司令部政治处书记官,后在陕北、山西、甘肃等地搞兵运工作。红二十四军余部开到陕北神府一带失败后,他曾冒险营救战友,将梁子秀、老牛等同志掩护在自己家中。他参加过靖远兵变,曾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工作。记得1933年11月间,他由家乡前去陕甘游击队,路经瓦窑堡找我接头。当时我任陕北特委南路特派员,住在安定一带。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同志送给陕北特委一批经费,让杨庚武、雷云亭带到安定,要我转交特委。我一时找不到可靠的人,非常着急,便和王兆卿商量,让他先把经费送给特委,再去找游击队,他欣然接受。王兆卿带着经费,和一个老乡同路前往驻在米脂的特委机关,当走到无定河畔时,那老乡见财起意,用石头将兆卿同志打昏在地,将经费抢跑了。兆卿同志伤势很重,在米脂、佳县养了一段,回到了特委。特委负责人马明方同志把他留在特委,曾到佳县、吴堡一带指导工作。

毕维周同志是米脂县城关镇华严寺湾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入团,后转为党员,历任共青团区委委员、中共米脂县委委员和陕北特委委员。在担任中共陕北特委联络员赴北平等地联络时,曾不顾个人安危,探望身陷囹圄的刘澜涛等同志,给狱中同志以很大的鼓舞。1933年2月,特委派他到安定地区巡视工作时,他同强世清、郝醒民同志率领游击队员,机智勇敢地在栾家坪桥头击毙伪安定县长刘述明,缴获步枪两支,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这次特委扩大会上,他又当选为特委委员,并由特委派任红军安定游击队政委。


2.jpg


 

当时,米脂驻军是敌八十六师井岳秀部的一个连队,连司务长名叫董培义,是渭南人。他伪装进步,诡称参加过渭华暴动,没有经过严格审查,就把他接收入党。董培义参加过地下党的一些活动,逐步了解到党的秘密联络点和领导人的行踪。后来,他的老婆在和敌人鬼混时,告发了他。敌连长李子宜把董培义捉起来审问,他叛变了。敌团长姜梅生根据董培义提供的情报,制定了搜捕的计划。那时米脂地下党区委(相当于县委)的宣传委员王守义、工作人员高庆恩住在县城内,李子宜带领匪兵先把他们两人笼捕,然后窜到镇川堡,将米脂区委书记崔明道同志家团团包围。

崔明道是米脂县城人,后来移居镇川堡,1906年10月生,1927年参加革命。他以班家沟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特委扩大会议结束后,王兆卿、毕维周和高禄孝同志一起,由佳县赴安定,途经镇川堡,住在崔明道家里。黎明时分,凶残的敌人破门而入,王兆卿等同志奋起反抗,但寡不敌众,不幸被捕。

紧接着,李子宜又率匪兵到郝家坪抓常学恭(此人以后叛变),扑空后,又急忙开往姜家兴庄,企图逮捕住在姜好兴家的其他特委成员。当时,我和马明方同志以及常学恭在姜家的窑洞里整理特委扩大会议的文件,姜好兴的母亲在门口放哨。她看见白匪军来了,赶忙拿起一把扫帚,跪到地上,边向前移动,边装着扫地,到窑门口低声说:“白匪军来了!”我急忙收拾好文件,顺手塞到炕筒里。迅即走出窑洞跳过矮墙,顺河道向后沟方向跑去。敌人扑了空,恼羞成怒,把群众捆起来拷打,群众宁肯挨打受苦,也要掩护党员,掩护干部。

我们从姜家兴庄跑出来后,向镇川堡方向进发。我一口气翻了几架山峁,天黑赶到一个农民家里吃了些南瓜。第二天,我到镇川堡去找崔明道,才知他们几人已经被捕,情况十分危急。我随即在附近找到比我先来的马明方同志,我们分析,敌人可能要发通缉令,扩大逮捕范围,必须做好隐蔽工作,并设法营救被捕同志。

敌人没有抓到我们,就以十倍的疯狂,把罪恶的毒手伸向被捕的六位同志。

3.jpg


 

敌人把王兆卿、毕维周、崔明道、高禄孝、王守义、高庆恩六同志关押在伪连部所在地——米脂县城财神庙里,拷打审讯无效,又押送进伪县政府看守所,继续威逼利诱,残酷折磨,烙铁烙、杠子压、灌辣椒水、跪火铁绳,用尽了各种酷刑。但六同志大义凛然,守口如瓶,坚贞不屈。面对吃人的豺狼,他们坚定地说:“要吃张口,要杀开刀!要我们背叛共产党,办不到!”

敌人从王兆卿等同志嘴里什么也没有得到,又害怕我们的游击队劫狱救人,决定以押往绥德为名,阴谋在半路上进行枪杀。

1933年8月3日早晨,米脂城内,敌人增岗加哨,戒备森严,笼罩着一片恐怖气氛。王兆卿等同志,个个被五花大绑,在敌押解下,昂首离开县城,向绥德方向进发。

当走到米脂县南十里铺官家湾路口时,敌人强迫他们沿着田间小路走向无定河畔。王兆卿等同志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横眉冷对,大义凛然,奋力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敌人慌忙开枪,我党的忠诚战士,陕北人民的好儿子王兆卿、毕维周、崔明道、高禄孝、王守义、高庆恩六同志,倒在哺育他们成长的陕北大地上。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河水,烈士的精神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王兆卿等六烈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用宝贵的生命,维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保障了陕北党团组织的安全,我们在佳县召开了特委会议,马明方、崔田夫和我参加会议,会议认为要以六烈士为榜样,鼓起勇气,开展游击战争,推翻反动统治。并决定:派常学恭到平津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马明方去安定整顿一支队;我到神府地区组织游击队活动;张达志、高长久同志留在佳县开展武装斗争。

1933年12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谢子长同志以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陕北,协助特委开展武装斗争。陕北人民在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广大农村组成了革命武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积极配合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的战斗。1935年夏,在刘志丹同志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一举解放六座县城,发展了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以后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为了纪念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王兆卿等六烈士,1941年春天,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绥德烈士纪念碑上铭刻了六烈士的英名,表彰他们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革命人物故事、历史记忆、马文瑞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