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赣州的于都河畔,那里巍然矗立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在纪念碑前的广场上,总书记低头细看着大理石上镌刻的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示意图中红蓝两色箭头交织缠绕,勾画着反围剿的浴血奋战和万里长征的雄关漫道……
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事件往往会展现出更丰富的内涵,闪烁出更有魅力的光芒。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它以特有的伟力,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把精神涣散的古老民族推向重生。它的影响已经超越国界、远播四海。
长征,为什么有如此影响广泛的魅力?长征,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历史穿透力?
有人说,那是因为超人的坚忍性。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的总结中给予了长征这样的赞誉:“红军主力在朱德及毛泽东指挥之下的长途西征……证明中国红军具有中国任何军阀所不能击破的高度的觉悟性、超人的坚忍性和战斗精神。”
有人说,那是因为绝不承认失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道:“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有人说,那是因为有了主义与组织。敌对的御用文人虽极尽污蔑,但也不得不承认长征的惊世壮举。国民党少将参议胡羽高写道:“共匪西窜,为中华有史以来未见如此破天荒之流寇,即民国南北战争,亦无如此绵延不断万里之穷兵,盖共匪有主义,有背景,有组织……”
有人说,那是因为为理想而奋斗到底。1938年,张闻天为陕北公学的学生这样激情讲演:“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在这次长征中,我们的确曾经碰到了无数的困难。困难几乎是不能克服的。然而,那时我们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红军到达陕北后集会合影
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这是一支史无前例的年轻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士兵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他们为什么能创造这样震慑人心的力量?
尽管红军出发时是悲怆的,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落脚点在哪里、何时才能结束,但他们坚信“革命不会失败,革命的火种不断,革命的高潮一定会到来”。他们曾经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手工业者、失业工人,甚至盲流。但当他们成为红军时,他们知道,只要跟着那面鲜艳的红旗走,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浑身充满了力量。他们激情万丈,视死如归,前赴后继,因为他们怀揣着对新中国的向往。
方志敏即使在狱中,也畅想着这个新中国的美好:
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
▲革命烈士方志敏
这就是红军真实的内心世界!
人们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四川芦山县双石镇马家四合院的南侧楼房一面石灰墙壁上,发现了写于1936年2月12日,落款为“涪陵彭家模”的红军题壁诗:
别了/我的故乡/离情别恨/莫缭绕我的征裳/国泪乡愁/莫羁绊我的戎装/我要先踏上妖氛弥漫的战场/把我的热血与头颅/贡献给多故多难的党/……/别了我的故乡/感谢你饯行的三杯美酒/从此长征去/奋勇杀贼/誓死不休/尚得凯旋重聚首/再行握手/勿悲切/诀别之悠悠。
▲落款为“涪陵彭家模”的红军题壁诗
诀别是一种十分伤感的离情,而毛笔竖写的二十几行诗,字迹工整清晰,笔力刚劲凝重,却表达了在极为艰苦的征途中,红军对故乡的无限眷念、对国家苦难的深切关怀,流露了为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和慷慨赴死的必胜信念。
这样的诗情会一次又一次叩问当下的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红军当年的信念,而我们今天的信念又是什么呢?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在《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中,把长征定义为“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长征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普通的“战役”和“战斗”,而是征途漫漫、险象环生、历时两年之久的不停息的苦斗,是由一个个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悲壮故事编织而成的英雄诗篇。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条件的险象环生,党内分裂主义的干扰,都没有阻挡住红军胜利地实现战略大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蒋介石调集了数十万人马,千方百计地进行围追堵截。红军始终要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激战不断。
长征突破了敌人严密防守的十数个雄关险隘,翻越了众多高山峻岭,渡过了30多条河流——其中不少堪称“天堑”,还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人烟罕至、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遍藏死亡陷阱的广袤湿地——海拔在3000米至4000米以上的“草地”。
▲飞夺泸定桥油画
长征途中,红军干部自上而下以身作则、勇于献身,真正成为大无畏英雄精神的楷模。红5师师长贺炳炎,右臂六次负伤,必须做截肢手术。可当时又没有手术器械,医生只好用锯木头的锯子锯掉他的伤臂。没有麻醉药、止痛药,他硬是把咬在嘴里的毛巾都咬碎了。贺龙特意留了块锯下来的碎骨头,常常拿它教育、激励干部,说:“看,这就是共产党的骨头!”
红18团在长征途中前后有四任团政委或受伤或牺牲。首任团政委余秋里左臂被机枪打伤,血流不止。由于无药可治,只能用冷毛巾敷在伤口上镇痛,他就这样强忍着剧痛坚持战斗行军,实在痛得不行就将左臂浸泡在冷水中。直到走出草地,医生才用剃刀刮去腐肉,用钢锯锯掉骨头。余秋里因伤离职后,继任者杨秀山在一次战斗中被一颗子弹打伤左眼,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硬是让卫生员用刀取出子弹后,绑上纱布继续指挥战斗。杨秀山调离后,第三任政委董瑞林、第四任政委周声宏先后在战斗中中弹牺牲。
除了要与敌人搏斗,与自然苦斗,红军还要与内部的分裂进行艰苦的斗争。张国焘拥兵自重,大搞分裂活动,将党和红军置于危亡关头。党中央在北上途中,先后七次致电张国焘说服他放弃南下计划随中央北上,而他拒不受命。经过党中央及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努力,红军才稳妥地处理了这一分裂问题,避免了严重的内耗和危机。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在长征前,共有将近20万人,最后仅剩数万人。其中红一方面军损失近8万人。在红军主力转移后,各反动势力以火烙、刀剐等极为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大多数被捕的流散红军指战员、红色政权干部、游击队员。
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许多将军未曾回家探亲,工作忙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不是不想回,而是不敢回。廖汉生将军常常回忆起红军从湘西出发长征时,许多老乡将子女和亲人托付给他的情景,当时,他承诺:“有我廖汉生在,就有你们的儿子、丈夫在!”可是将军无法将这些乡亲的亲人带回到他们身边。将军说:“因为他们的亲人大多在长征中牺牲了,有些连牺牲在什么地方我也很难说清,这笔沉重的感情债,在我心头压了几十年。”
现在,各级政府在长征路线上建有许多的纪念陵园,但愿那些英魂能够找到安息的归所。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他们的精神质量。一个没有精神或者精神低下的人是没有前途的。同样,一个没有伟大精神支撑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前途堪忧、无所作为的民族。
古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印证着这样的规律。
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辉煌的民族。但进入晚清时期,政府腐败,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民族自卑心理日渐积淀,民族志气日渐消沉,民族精神日渐涣散。
清末最著名的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多次上书日本天皇,指出“中国之精力,全耗于形而之下之事,崇尚虚华,拜金风靡,国不似国,民不似民,国家外形虽日新月异,实是一虚肿之人,元气萎靡,不堪一击”,“根据鄙见,我日本人多数对清国过于重视……而不知在精神上早已制其全胜矣,即使清日不战,早则10年,迟则30年,清国必将支离破碎呈现一大变化”。这些论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晚清中华大地整个民族精神的溃败。
▲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
民国成立,清朝灭亡,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民族精神依旧。共产党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建立,风气为之一振,但限于地域,影响有限。
而长征的横空出世,惊天动地,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精神创建,是雄毅刚健的唐汉文化的回归和超越。长征表明了新的精神力量的诞生,是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原点。那是民族精神的重塑,民族灵魂的再生。
长征不是一个物理空间位移概念,长征丈量出了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丈量出了中华民族对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承受之重,更丈量出了红军将士坚定信仰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度、深度、力度和所能达到的高度。
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揭示出一种为着理想能够克服所有困难、一往无前的人类精神力量,是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忍不拔精神的典范。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无论是何种肤色何种意识形态的人,都不能不承认,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足以深刻地影响并鼓舞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改变乃至生存方式的崭新创造。
长征这种传奇般的精神力量,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从而唤起了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人和亿万群众对中国革命的向往和同情,乃至无比的崇敬。从此,人们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了解,总是把它同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
▲《七律·长征》
民族精神是民族最显著的标识。民族的历史就是民族精神的图谱。精神委琐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有高尚民族精神而不知敬仰与继承的民族也是可悲的民族。今天,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信念。要实现这样的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必然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艰苦奋斗。这是新时代的新长征,照样会有“敌人”,会有“高山”,会有“急流”,会有“草地”,照样会有各种各样的磨难甚至牺牲。这样的长征同样需要震慑人心的精神力量。
只是,当下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逆流正在悄然泛滥,民族精神正遭受全面的冲击和侵蚀。一些人在社会歪风之下,让质疑革命历史、否定民族英雄的言论大行其道。金钱成为民族精神极大的腐蚀剂,信仰缺失成为社会乱象的重要根源。只图眼前利益,一切向钱看,精神萎靡,意志消沉。
要想搞垮一个民族,割断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最见成效。要想颠覆一个国家,涣散这个国家民众的信仰和精神依托,最有效快捷。同样地,要想打败一支军队,摧垮这支军队的精神和意志最可致命。我们的事业比想象的困难和复杂得多,时代正迫切需要强壮我们的精神。
民族伟大复兴正呼唤着一往无前的精神伟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正呼唤着一往无前的精神伟力。长征就能提供这样的能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