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艺途 | 新四军老战士武石捐赠作品展开幕式在京举行

  • 时间:   2019-09-02      
  • 作者:   张伊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8323


2019年8月27日,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隆重举行。

开幕式现场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分会同志

 

在内忧外患中学画,

在战火纷飞中创作。

      ——  武石

 

2019年8月27日,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隆重举行。此次展览展出了其家属捐赠的武石不同时期的作品100余件,既有抗日救亡运动时期的《到前线去》《抗日何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主席》等早期木刻作品,也有反映新中国建设场景的《最后一根钢梁》《麦收》等套色木刻精品,还有多次重走战地路线时创作的《白棵湾》《三五九旅与敌恶战于荆紫关》等国画作品。国家博物馆表示展览旨在进一步弘扬老一辈革命艺术家深沉的爱国热情和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以此鼓舞和引导观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开幕式现场

91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晓阳、张秀华,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欧阳斌,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夏义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文化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刘中刚,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王永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任弼时、董必武、陶铸、林伯渠、吴玉章、徐海东、郑位三等前辈的后人,武石先生的家属代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总会和各分会的在京会员,以及来自武石先生故乡——湖南省文联、美协、湖南省画院美术馆,湘潭市文联、美协的同志,来自武石先生长期战斗和工作过的湖北的——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北省委党史办的代表,以及来自河北省文联、徐悲鸿纪念馆、香港紫荆网的代表和新闻媒体界的朋友4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主持了开幕式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五师分会会长赵小泮讲话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王永平受湖北省委宣传部委托讲话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欧阳斌讲话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

赵小泮、王永平、欧阳斌、陈成军等领导先后致辞讲话。他们对武石同志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凭借深厚的传统功力,以丹青再现革命历史,气势恢宏、气格高迈、用笔遒劲、涉笔成趣,使人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又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教育,并号召当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像武石一样矢志不移地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行,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深入基层,扎根生活,不懈创新,创造更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随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馆长陈成军宣布展览开幕。与会嘉宾移步北4厅参观展览展示。

参观展览

武石,原名冯子树,是我国著名版画家,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自上海美专国画系毕业后投身抗战救亡宣传,在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自觉接受了革命文化的影响,深刻认识到版画在战时利于革命宣传的优点,以笔为“枪”、以木刻刀为“武器”,走上了以版画抗日救国的艺术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他将作品中的“国难和战争”主题转为反映新中国建设和社会新风尚,创作出一批讴歌新中国建设的作品。

 晚年期间,他还多次重访当年战斗生活过的边区和战地,将对边区军民和战友的深厚感情倾注于笔墨之间,以中国画的形式艺术地再现火热的革命战斗情景。

 武石的艺术生涯,充分体现了他在国家命运变迁中的赤子之心和责任担当,他以革命人的满腔激情,毕生专注于革命题材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美术创作。他的作品质朴、简洁,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感人力量,弥漫着强烈的中国精神,无愧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文艺战线优秀战士的创作初心,以其突出的艺术成就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发展过程中难能可贵的革命艺术个案。


左: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武石。

中:20世纪60年代初,武石与花鸟画家张肇铭在美协画室。

右:1980年,武石在黄山参加“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大会期间,与画友的合影。

武石艺术年表 

在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原中共中央处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同志为《武石书画作品集》作序,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编写武石同志生平,该画册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总政宣传部主办,军博承办《战地黄花——武石书画作品展》开幕式上发行。邓力群同志在《序》中高度评价:“武石同志既是一位战士,又是一位艺术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统一的表现手法,是人民艺术家的不二法则。”

原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叶浅予先生评价武石先生的画作:“以中国画的笔墨,写革命事迹,内容形式两者协调,并富美感,且有新意,我认为这是中国画创新的成果,这成果来自你的革命生活、革命思想、革命感情,当然,也来自你对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功力,是对中国画的创新做出了贡献!”

教育部原部长刘西尧同志在“战地黄花——纪念武石诞辰100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幕式讲话上为武石同志革命战斗和献身艺术传奇的一生题诗:“转展天涯一画师,惯将朱墨寄神驰。历经四海风云变,最爱青松傲雪姿。”

《抗日何罪》

28.jpg

《到前線去》

《他是漢奸》1941年

《最後一根鋼樑》1957年

《小麥豐收》1958年

《麦收》

《毛泽东主席》

《劳军图》

武石同志部分作品

本次展览通过四个篇章,系统呈现了武石先生捐赠作品的全貌,涵盖了其各时期的版画和中国画创作。“刀与笔——宣传的战士”部分呈现了艺术家武石在新中国成立前创作的一批版画作品,讲述武石在1930年代中期投身抗战救亡运动后,深刻认识到版画在战时利于革命宣传的优点,以木刻刀为“武器”,走上了以版画抗日救国的艺术道路;“喜与歌——时代的新颜” 部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武石所创作的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新中国成就及社会新风尚的作品;“思与忆——征途的回望”部分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武石重走战斗遗迹时所创作的作品,他以中国画的形式表达了对战友和那段革命岁月的怀念之情;“意与趣——芳草久已茂”部分展示的是武石创作的一批花鸟画作品,生动再现了武石作为父亲、丈夫、朋友等多重社会角色的生活和情感表达。

展览的一大亮点,是结合不同时期的报纸、杂志、档案、手稿、书信、照片等辅助文献,全方位展示武石同志的创作生涯和艺术造诣。策展人通过查阅大量史料,使得武石散失的大量早期版画作品通过此次展览得以呈现,大大丰富了公众对武石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的认识。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3日。

合影

 

链接:武石同志 

武石同志(1915.10—1998.6),湖南省湘潭人。原名冯子树。1927年入团、1938年入党并加入新四军第五师成为英勇的抗日将士,中国著名的画家、诗人。

新四军老战士武石于193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历任桂林《力报》美术编辑、《七七报》美术编辑,湖北省文联美术部部长,湖北省艺术馆副馆长,湖北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副主席。

新四军老战士武石同志是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在革命战争年代,他的作品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炸弹,是唤起人民、鼓舞斗志的号角和鼙鼓。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湖北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组织工作,以极大的热情深入社会主义建设一线,聚焦工业建设,创作了大批回顾革命战争经历和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优秀美术作品。著有《武石诗草》。其代表作品有:《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麦收》、《最后一根钢梁》、《田地回老家》等不朽的艺术作品。

2010年12月,原中共中央处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亲为《武石书画作品集》题《序》,高度评价武石同志。

教育部原部长刘西尧同志在“纪念武石诞辰100周年战地黄花武石书画作品展”开幕仪式上的讲话

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为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办的《战地黄花——武石书画作品展》题写《前言》,高度评价武石同志。

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宣传部、总政治部宣传部主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承办《战地黄花——武石书画作品展》。

2012年3月,为纪念武石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办了《战地黄花——武石书画作品展》。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夫人林佳楣,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原湖北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陈明,原全国政协常委廖静文,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等出席了开幕式。

2017年9月,为了庆祝建军90周年,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战地黄花——武石书画作品展”在湖南省画院美术馆举行。

为了庆祝建国70周年,2019年10月22日,河北省委宣传部、国博和军博将在石家庄共同主办武石同志书画作品展。

武石同志的一生正如2011年由军博出版的《武石书画作品集》中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撰写的武石同志生平中讲到的:“武石同志的作品极其形象深刻的概括了他革命战斗和艺术实践的一生,武石同志是属于我们党的,属于我们军队的,属于人民的,更属于我们社会主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展示展览、教科文卫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