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秘书长张星星:在纪念抗大挺进敌后办学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时间:   2020-01-20      
  • 作者:   本站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1243

2020年1月18日,“弘扬抗大精神,砥砺初心使命 —— 纪念抗大总校挺进敌后(邢台)办学八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旗网张伊摄)

2.jpg

合影。(中旗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中旗网张伊摄)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学府。毛泽东主席曾亲自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在浴血奋战的战斗岁月,抗大在培养造就数以万计优秀干部的同时,铸就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为主要内容的、特别是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抗大精神。不朽的抗大精神,极大地鼓舞、激励着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战热情和昂扬斗志。抗大的历史是中共党史和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烽火中所放射的璀璨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为了弘扬抗大精神和优良传统, 牢记我党我军的初心使命,将红色基因不断传承下去,使抗大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与中共邢台县委、邢台县人民政府于2020年1月18日,在北京举行“弘扬抗大精神,砥砺初心使命--纪念抗大总校挺进敌后(邢台)办学八十周年座谈会”。会议期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赠送抗大校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向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七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向邢台县委、县政府授《国史宣传教育基地》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和邢台有关领导,来自全国各地抗大分校和抗大学员后代代表,有关专家学者和有关媒体记者等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秘书长张星星在座谈会上代表主办单位做主旨发言。


在纪念抗大挺进敌后办学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年118日)

张星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以“弘扬抗大精神,砥砺初心使命”为主题召开座谈会,纪念抗大总校挺进敌后(邢台)办学80周年。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出席今天的座谈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后,根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抗日红军大学从保安(今志丹县)迁至延安,正式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创办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担负起了为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造就大批干部的光荣使命。在9年多的办学历程中,抗大先后开办8期,建立了14所分校,培养了十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有抗大的旗帜,到处都能听到抗大的校歌。从抗大毕业的学员,不仅在抗日民族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许多人成长为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之材。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我军的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要发展时期,抗大为这一空前的大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抗大建校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重温抗大的历史,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到来之际,及时地作出创办抗大的决策,把培养大批干部提到党的重要议程,是具有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的。


1939年5月,毛泽东在纪念抗大三周年时曾指出:“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抗大之所以能够做到“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根本的原因,就是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把树立和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抗大教育方针的第一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

毛泽东发表《抗大三周年纪念》后不久,抗大总校于1939年7月告别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开始了敌后办学的新阶段。经过在晋察冀根据地河北灵寿县陈庄地区和晋东南根据地山西武乡县蟠龙镇等短暂停留,于1940年11月初转移到冀南根据地的河北邢台县浆水镇,直到1943年初抗大撤离浆水镇,返回陕北绥德。抗大总校敌后办学和抗大各分校,直接置身于敌后抗日战场汪洋大海般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为抗大的教学提供了广大的课堂和丰富的营养,为抗大直接吸取前线军民的作战经验,从战争实践中学习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各地抗大学员把理论学习与战争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战争实践中锻炼和掌握作战技能与指挥艺术。正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在丰富多彩的战争实践中,抗大“越抗越大”,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

我们纪念抗大、弘扬抗大精神,就要把树立和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要位置。毛泽东同志不仅为抗大规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而且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热情参加抗大的政治教育。1936年底,他为抗大第一期学员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春夏,他又在百忙之中为抗大第二期学员讲授哲学课,历时3个多月,讲课110多课时,后整理成哲学名著《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重要著作作为抗大的基本教材,对广大学员端正思想路线,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纪念抗大、弘扬抗大精神,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抗大创建于偏远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成长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艰苦的斗争环境,简陋的生活条件,锻炼和造就了抗大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抗大所培育和锻造的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保持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和政治本色。

我们纪念抗大、弘扬抗大精神,就要着眼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勇于创新。抗大创建之时,正处在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从以运动战为主到以游击战为主的战略转变时期,我军的作战对象、战争特点、部队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抗大积极适应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战术的转变,把培养学员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作为中心任务,为创新和发展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大精神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保证,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

预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教科文卫、资讯中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