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一新的北大红楼
2021年7月13日,30多名一二·九后代前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 —— 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
观展前,部分人在北大红楼前合影。(摄影:孙晓青)
第一排蹲:俞慈声、张文双、史睿、秦素银(鲁迅纪念馆主任)、陆莹、顾红;
第二、三排:薛延、张延宝、赵萌、谢珩、王昌为、吴安、马海亭(红楼馆主任)、张炜元、李焱、杜安陆、蒋爱平;
第四、五排:刘智、董政、王京川、黄祖英、王梅、王南阳;
第六排:姜晓谦、白和平、高佩瑶、李百替、龚怡怡。
(未在此合影中的参观者还有孙晓青、葛惟昆、张北英、崔武年、石继明、佟延燕、李力、赵战生、苏洪权、史存刚。)
观展前,部分人在北大红楼前合影。(摄影:孙晓青)
第一排左起:俞慈声、张文双、陆莹、顾红;
第二排左起:薛延、谢珩、张延宝、黄祖英、赵萌、王昌为、蒋爱平;
第三排左起:刘智、董政、吴安、王梅、王南阳、李百替;
第四排左起:姜晓谦、葛惟昆、张北英、龚怡怡、杜安陆、高佩瑶、李焱。
观展结束时,部分人在红楼照片前合影。(摄影:孙晓青)
左起:李焱、杜安陆、王京川、顾红、赵萌、姜晓谦、刘智、秦素银、佟延燕、张炜元、张文双、陆莹、董政。
观展后,部分人在北大红楼前合影。(摄影:孙晓青)
左起:赵萌、张文双、董政、刘智、张炜元、王京川、李焱、佟延燕、杜安陆、顾红、秦素银、张伊(中旗网主编)、陆莹。
中旗网北京2021年7月14日报道(张伊)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7月13日,30多名一二·九后代前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 —— 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
这次大部分参观者的父辈也曾在北京大学读书学习,在红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追随共产党走上抗日战场。一二九后代早已耳闻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北大红楼。为建党百年精心筹办的北大红楼主题展,使他们走进红楼,缅怀先辈,感受初心,重温党史。
走进红楼,参观者就像走进了百年前的历史时空,仿佛听见了北大爱国师生唤起民族觉醒的呐喊声、中国革命先行者们寻找救国道路的脚步声。跟随讲解员的讲解,按照展览的六个部分,依次参观三层楼的展览。一、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二、唤起民族觉醒,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三、高举爱国旗帜,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四、播撒革命火种,打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五、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览复原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分别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文科学长室、第二阅览室等6处旧址,使观众身临其境,感悟先辈革命足迹。19个单元、1357件文物、近千张图片图表生动展现红楼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红楼是共产党先驱者的觉醒地,留下共产党人艰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中国道路的足迹。
刊登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新青年》5卷5号、6卷5号原件,一级文物、第一本五四运动的史料集《五四》原件,新中国成立以前《共产党宣言》的7个中文译本……红楼东侧,一间教室被复原成五四运动前夕北大学生正在准备游行旗帜、标语时的情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五四运动学生领袖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全体学界通告》正是在这里书写完成。红楼二层西南角的第三十六教室是红楼内面积最大的教室,李大钊、鲁迅都曾在这里登上讲台,座位常常爆满,挤满了求知若渴的学生。1920年,李大钊先后在此为学生讲授“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等课程——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入课程,通过大学讲坛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学习、工作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与埃德加·斯诺交谈时,曾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看到展览中李大钊上刑场的照片,陈独秀撒传单而被捕大楼的照片,……。他们执着追求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矢志不渝,为之奋斗,不怕坐牢,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走向刑场,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为后人所敬仰。
北大红楼如同丰碑,镌刻着一代代爱国知识分子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所建立的不朽功勋,也激励着后人沿着前辈的足迹接续奋斗。
参展者中一些老同志不顾年事已高、炎热酷暑,克服红楼博物馆楼梯高,不适上楼的困难,认真聆听解说员讲解,仔细观看每一幅图片……红楼展深深吸引着大家,有的同志随讲解员参观一遍后,又翻回去重点细看。有同志看到12点多钟的,也有的没吃午饭,连续看到下午。
参观红楼展的一二·九运动后代们表示,牢记来时路,不忘初心,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把红楼精神、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80余岁高龄的赵战生、李力两位特意佩戴“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参观展览。(李力83岁、党龄59年。赵战生82岁、党龄63年)
左起:刘智(父亲刘居英)、王京川(奶奶王季青)、张文双(父亲张毓琦),三位前辈是北大化学系同班同学,一起参加一二·一六游行,一起南下宣传,一起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
参观交流互动
李大钊办公室复原图(局部)
李大钊办公室复原图
陈独秀办公室复原图
蔡元培办公室复原图
毛泽东工作过的图书室复原图
张申府办公室复原图
红楼东侧,一间教室被复原成五四运动前夕北大学生正在准备游行旗帜、标语时的情景。
位于北大红楼二层西南角的第三十六教室。第三十六教室是红楼内面积最大的教室,李大钊、鲁迅都曾在这里登上讲台。
刊登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新青年》5卷5号(右)、6卷5号(左)原件。
新中国成立以前《共产党宣言》的7个中文译本。
1918年8月,红楼在沙滩建成,整体建筑风格朴素外观坚实、庄重,主题色彩呈红色,故名红楼,是北京大学文科、校部、图书馆所在地。图为1920年的红楼。
陈独秀在北京大学进行了扩充文科、废除必修等一系列改革,图为1917年北大文科中国哲学门第一届毕业班合影。(前排穿西装者为陈独秀)
陈独秀先生主编《新青年》。
《新青年》八大编辑,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高一涵、李大钊。
《新青年》杂志。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五四前夜。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群众聚会现场。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界游行大会被拘留之北京高师爱国学生7日返校时摄影。
北京大学师生热烈欢迎被捕同学出狱。
毛泽东与李大钊
1920年1月18日,辅社同人游陶然亭摄影。前排左三为毛泽东。
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半公开的刊物《共产党》月刊,介绍革命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推动建党工作的开展。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毛泽东在湖南创办《湘江评论》。
共产国际代表来中国。
出席党的一大会议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东的陈公博,旅日 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西湖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李大钊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在苏联期间珍贵历史影像。
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50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为北京大学“五四”庆祝活动的题词。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