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之女任远芳题写
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将军题词
李殿仁将军题词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萧军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院创始人、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治国为纪念徐老活动题字。
中国萧军研究会书记刘泽林题写
中旗网北京2021年12月18日现场传真(张伊)
2021年12月20日,万事之师表 坚强老战士一一“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全国行走进北京 暨 纪念徐特立同志诞辰145周年座谈会 筹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萧军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院创始人、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治国,徐特立老前辈的曾孙女、北京育才助学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凯,东北抗联后代、景华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景华,著名收藏家、红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军,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书记雷群,百岁老红军、原成都军区政委、红色文化研究院创始人、名誉院长万海峰上将秘书、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孙德阁大校,原武警武汉指挥学校副校长、中国萧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文华大校姜文华大校,红色文化研究院外联部部长史国典,红色文化研究院外联部副部长史明国,杨虎城基金会秘书长刘长龙,徐特立玄孙、北京育才助学公益基金会宣传部部长徐翰禹,红色文化研究院“两院一馆”秘书长王燕军,红色文化研究院王治国院长秘书林国伟,红色文化研究院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何学强,、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特约编导中旗网总编、今日红色融媒体副主任张伊,红色文化研究院影视频编辑部副主任杨亚丽,红色文化研究院志愿者服务队刘会好等参加。
会上,王治国主席对徐特立同志的革命事迹和贡献,做了重要讲话。徐凯秘书长、雷书记、李军名誉院长、姜院长、孙秘书长等与会领导做了发言,并就会议举办细节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国萧军研究会红色文研究院、红色工程•感恩行行动”全国组委会共同研究决定,这次举办纪念徐特立活动一直连续举办系列活动到2027年。因为毛主席恩师徐特立是老红军老战士、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入者(“八一”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委员兼党务整顿委员会委员、20军第3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我们组委会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100周年和纪念徐特立诞辰150周年做出新贡献。最终通过了纪念徽章、题词、影印文档、车证照片等策划方案、疫情防控等注意事项和其它工作,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萧军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院创始人、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治国做出指导性建议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萧军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院创始人、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治国,徐特立老前辈的曾孙女、北京育才助学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凯,徐特立玄孙、北京育才助学公益基金会宣传部部长徐翰禹参加了座谈会。
徐特立(1877—1961)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无产阶级教育事业奠基人。
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人, 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1877年2月1日出生于一贫苦农家。少时刻苦自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以“定量”、“有恒”为原则,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以达学以致用的目的。1906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教授历史、地理、国文、数学等课程,教小学兼教中学,直至成为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在跨世纪的73年的改革创新教育中,徐特立同志,形成了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宝库,毛泽东、蔡畅、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周以栗、向警予、任弼时、李维汉、肖劲光、许光达、田汉、王耀南、叶选平、白薇、朱近之、任湘、刘英、刘昂、刘玉堤、刘彦娴、劳君展、苏可范、李伦、李鹏、李默庵、何华生、张怀、张昆弟、张国基、陈昌、陈子展、林汉雄、欧阳梅生、罗学瓒、周世钊、周竹安、赵东宛、赵自选、柳湜、贺敬之、贾朝群、夏曦、徐驰、萧三、萧子升、黄彝、黄芝冈、黄墨滨、黄毅诚、戚元靖、章蕴、彭士禄、蒋长卿、程星龄、舒新城、曾宪林、谢冰莹、谢绍明、蔡诚、廖沫沙、熊瑾玎、缪伯英等大批领袖人物、领军将才和出类拔萃的革命与建设精英都是其学生。他先后创办了梨江女校、长沙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他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怎样做人,把求学与爱国有机地统一起来。1907年,他在长沙修业学校给学生讲时事,痛陈帝国主义的暴行和清廷的腐败,讲到痛心处,愤然断指血书“驱逐驼虏,恢复中华”8个字,以激励学生反对侵略者和-者。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对新思想、新文化的追求更加迫切。1919年9月,他已42岁,毅然赴法国勤工俭学,做一个“拄拐棍的留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做工,以惊人的毅力较快地攻克了语言关。在法期间,曾到比利时参观考察教育半年,还去德国考察了4个月。1924年夏,他怀着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改进家乡教育状况的迫切心愿回到湖南,继续自己的教育生涯。1926年冬至1927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湖南农-动如火如荼。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任省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兼湖南农村师范农运讲习所主任。同时,还任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长,协同中共湖南省委全力推进工农革命,从而实现了他“从10岁到50岁以来的思想整个革了命”。大革命失败后,他到汉口,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的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
1927年8月1日,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党务委员会委员,还任二十军三师-表兼政治部主任,随部队转战赣、闽、粤。1928年,党中央派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底回国抵达赣南革命根据地,参加了反“围剿”斗争。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部长。他筹划创办了列宁师范学校、列宁小学,成立扫盲协舍、识字委员会、夜校,亲自组织教材编写工作,为根据地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长。1937年2月1日,延安各界庆祝他60寿辰,毛泽东写信祝贺,称他是“服从党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党中央派遣,以八路军高级参议名义,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代表,在湖南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0年8月返回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虽年逾古稀,仍保持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主要精力领导着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发表了《在教师节谈新民主主义教育》、《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化教育》、《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教育讲座》、《论国民公德》、《各科教学法讲座》、《小学教师自学经验谈》、《青年的学习问题》、《小学校的体罚问题》等一系列文章,对新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宗旨、教育的对象、教育的方法以及培养国民公德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努力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临终遣嘱: 遗体献给医学研究。全部积蓄以党费上交组织。
毛泽东主席在悼词上写下: “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徐特立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 , 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存世。毛泽东曾说:“ 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 ,一位是徐老。”毛泽东不仅把他视为自己青年之师 , 而且把他视为终身之师,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