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赣北抗战遗迹 ——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成立85周年

  • 时间:   2022-11-03      
  • 作者:   廖菊莲、洪果、解难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1455


寻访赣北抗战遗迹

——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成立85周年


中旗网江西2022年10月讯(文/图 : 廖菊莲、洪果、解难)

2022年10月5日,在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举行了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85周年座谈会。


10月6日,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座谈会的战地服务团后代,在渝水区仙来办事处廖家管理处书记阮秋华、珠珊镇沙头村委书记胡永军、以及新余市洪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洪果先生、廖菊莲女士等陪同下,从新余渝水区赴上高官桥、镜山和宜丰找桥寻找先辈抗战足迹。

第一站:上午十时,服务团后代寻访团来到上高泗溪镇官桥,在当地抗战史研究者昝鸿祥老师接待下,参观了“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第74军58师战时指挥部旧址”。

从左至右:洪果、陈济平、赵保平、阮秋华、张明明、郑悦、彭文娟、彭静丽、罗解难、彭彦昌、昝洪祥、彭大齐、王林方、朱晨晨、刘洪洪、郑茵、郑义军、伍严安、肖玮、萧梅、方季飞、胡永军、傅财根

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中日军队在赣北进行了为时25天的上高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以下1.5万余人。这对中国军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会战。

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自淞沪抗战爆发后到罗卓英第十九集团军战地服务了三年。第74军曾属十九集团军旗下,故战地服务团到74军进行过战地宣传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战地服务团在1940年底撤出了十九集团军,但她们激励十九集团军抗战杀敌的影响是不会磨灭的。

罗卓英曾在服务团成立三周年时赋诗赞誉道:

八省关山非浪迹,三年汗血可成河。

伫看荡寇收疆日,汝辈勋劳永不磨。




第二站:在结束官桥参观后,战地服务团后代寻访团即赶往宜丰县潭山镇,寻找当年服务团员曾到过的足迹。

1940年初夏,十九集团军在赣北一带与日军作战,消灭了不少日本鬼子,可是战后打扫战场的工作迟迟无人布置。战场不打扫是会发生瘟疫的,直到战斗结束四五十天,罗总部才决定派部队清扫战场。 并把任务交给了战地服务团。战地服务团23位女兵由任秀棠带领,立即和掩埋队两个连的战士300余人开赴战地。

这是服务团去打扫战场出发去找桥时的相片。

女兵们徒步行军在烈日下,忍着饥渴,赶到了找桥村一带进行清扫战场。现场所见的是一片凄凉悲惨的景象,到处残垣断壁、横尸遍野,恶臭扑鼻而来。她们在军部不给发任何防护措施下,赤手进行清扫战场和掩埋尸体,接连几天翻肠倒肚地吃不下饭,致使多名战士感染瘟疫,高烧到40度。其中一名年仅18岁的女战士周文南(中共地下党员)被抬回驻地后,因感染太重而又坚持战地宣传演出,不幸牺牲了……

周文南

1922-1940

服务团后代就是为此缘由,一定要到宜丰来寻访找桥的。

进入宜丰地界,就是八叠岭抗日战场遗址。天气虽然下雨变冷,但阻挡不了服务团女兵家属探寻当年妈妈们清扫战场时走过的足迹。

服务团后代召集人罗解难将书籍《青春在战火中》和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女兵出征85周年纪念邮简《春早木兰花》赠送给潭山镇来迎接我们的找桥村委邱学军主任。

找桥村是个坐落在宜丰县潭山镇北部、九岭山脉以南崇山峻岭中的小山村,她连接宜丰、奉新、秀水和铜鼓四县交通要道,是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客家山村,曾经是名闻赣北的商贾重镇。

如今80多年后的今天,抗日战场的遗迹已看不见了。但服务团女兵走过的老桥、驻扎时住过的土墙木屋和老街的石板路依然还在。

在邱学军主任带领下,我们穿过找桥老街




找桥是历朝战乱的兵家必争之地,导致古街损毁严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找桥的商业地位更是被大大削弱,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野,早已失去了古街以往的繁华,变得破旧不堪。但我们相信当地人民会奋力描绘“美好生活在宜丰”的新画卷,开发绿色旅游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找桥得以新的发展。

找桥村委会邱主任特意带我们观看了这里的千年银杏树和红豆杉树。

银杏树,是神奇的不老不死之树。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爆炸中心,万物俱灭,唯独有几棵银杏树奇迹般的存活至今,这就可以证明银杏树的顽强生命力。

服务团后代在服务团女兵见证过的千年雄雌银杏树下合影。


找桥村周边还生长着几百棵红豆杉树,红豆杉是第四世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全世界自然分布极少。它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很多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服务团后代在服务团女兵见证过的千年红豆杉树下留影。


第三站:下午3点钟,寻访团告别找桥,从八叠岭抗日遗址迅速开车下山,去上高县镜山祭拜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刚一下车,镌刻着“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八个大字的伟岸门坊就映入眼帘。这是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亲自题写的陵园名称。陵园里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建造格局由门坊、会战亭、墓碑墓冢三部分组成。

上高的抗战史研究者、特邀讲解员昝鸿祥老师放弃节假日休息,早早来到陵园门口等候,欢迎大家到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昝老师引领大家拾阶而上,在上高会战经过要图的展板前,向大家介绍道: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是为了纪念1941年3月至4月发生在江西赣西北的著名战役——上高会战中阵亡的9600多名中国将士。此次战役中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和国威。整个战役,指挥有方,将士英勇,保障有力,毙伤日军15000余人,史称“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堪称国共合作、军政合作、军民合作之典范,载入史册。

大家怀着肃穆的心情登上陵园台阶。

台阶两边浮雕墙上,再现了中国军队奋力杀敌和上高国民政府县长黄贤度(中共地下党员)带领政府、中共党员和民众积极支前的壮观画面。

会战亭中伫立着一座青石碑,概述了上高会战的经过和评价。第十九集团军和其他参战部队的将士们,殊死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近万人。他们为保卫祖国山河,捍卫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牺牲。

亭内上方六个画面,描述了会战中将领指挥,将士杀敌,中共地下党布置支前和民众积极支前的场景。

昝老师向大家介绍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为纪念上高战役写下的诗篇《赣北大捷四首》。

听着昝鸿祥老师对当年历史战役的精彩讲述,寻访团员们为中国军队将士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所震撼!当特意准备好的悲壮音乐《献花曲》响起时,由罗解难和张明明,代表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后代和纪念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85周年座谈会与会者,到阵亡将士墓前敬献花篮,抚平挽带。然后,大家依次献上手中的鲜花,一起默哀、行三鞠躬礼,深切缅怀阵亡将士,并致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中国军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篇章!

墓碑两边是上高会战阵亡将士名录墙。上面记载的只是已经搜集到的部分将士名单。其中军衔最高的是一位名叫张雅韵的第72军新编15师45团团长,他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少将。2015年张雅韵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单。

在墓碑后面有三个衣冠冢。

在会战亭西侧有一块写着“军爱民,民助军,军民合作打日本”的抗战标语墙,这是按照原墙原砖原砌法整体搬迁到陵园内的。

大家在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门坊下合影。

从左到右:前排 郑悦、彭文娟、刘洪洪、彭静丽、彭彦昌、朱晨晨、彭大齐、王林方、郑茵、昝洪祥、郑义军、罗解难、胡永军、张明明、方季飞、肖玮、萧梅、傅财根、廖菊莲

通过一天马不停蹄的赣北寻访,我们仿佛穿越到七八十年前的抗日战场,目睹了抗日将士卫国保家、英勇杀敌的场面,看到了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的壮举,也更加感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

活在今天幸福时代的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为和平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硝烟虽散,但历史从未远去,抗战精神依然在激励我们投身新的征程……

抗日阵亡将士的贡献和牺牲,必将永远被历史和民族所铭记!


文/图 : 廖菊莲、洪果、解难


【责编:中旗网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历史记忆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