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张宝印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
送别:优秀海军科技专家张宝印同志
中旗网北京2023年3月28日电(张伊)
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张宝印同志因病于 2023年3月26日早上6时去世,享年 88 岁。3月28日,张宝印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
3月28日上午,八宝山竹厅庄严肃穆,吊唁大厅中间,播放张宝印同志的生平视频,下面摆放着张宝印同志的遗像,张宝印同志的遗体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静卧在鲜花丛中。
10时许,孟昭澄、孙治国同志等有关领导及同学、战友等向张宝印同志的遗体告别,向张宝印同志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中国郑和研究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等相关单位,及有关领导、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及亲友,分别以赠送花圈,或到现场,或到住所悼念的形式,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还特别发来唁电,对张宝印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
优秀海军科技专家张宝印同志永垂不朽!
张宝印同志的遗体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静卧在鲜花丛中。
张宝印同志的亲属在送别仪式现场。
孟昭澄、孙治国等有关领导及同学、战友等在送别仪式现场。
向张宝印同志默哀。
中国郑和研究会秘书长孙治国宣读唁电、致悼词。
张宝印同志的女儿深情缅怀父亲
张宝印同志生平
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张宝印同志因突发疾病于 2023年03 月 26日早上6时去世,享年 88 岁。
张宝印生于 1934 年9月 14 日,1949 年12 月参军,第二野战军 11 军。1950 年参与抗美援朝途中,应招转入海军在南京联校学习 2年。1955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 1月至 1957 年 10 月在大连海军潜艇学院进修兼任助教1958 年在北海舰队青岛政治学校学习并工作。1970 年 10 月份,调入北京海军装备研究所工作。1975 年调回北海舰队科技部,1980 年调回北京海军装备研究所工作,至 1989 年 12月退休。退休后返聘为科技委的委员,期间多篇论文获奖后参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工作 20 余年。依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天津海水淡化所等单位,在 1994 年11 月成立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先后任秘书长、副理事长。
2006年4月25日,中国郑和研究会第一次筹备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代表合影。前排左3张保印。(陈振杰供图)
2002年1月1日,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全体代表在海军大院第一招待所会议厅以茶代酒庆祝筹委会成立。图为筹委会委员。(陈振杰摄影)
2003年11月:陈振杰、 加文 孟席斯(英国 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作者)及夫人马萨拉(意大利人)、郑明将军、 张宝印秘书长在北京大学合影。(陈振杰供图)
在张宝印秘书长的带领下,海洋分会开展的主要活动有:积极推进我国引进的海上油田工程装备的国产化;推进我国海洋农牧化发展;推进我国海水利用技术产业的发展,分会自 1996 年起就多次召开海水利用的研讨会,承担国家科技部下达的有关海水利用的课题研究,在取得经验和进展的基础上,于 2001 年 12 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大力发展海水利用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建议》;为推进陆海统筹战略和海水西调项目的推进,开展了《“海水西调’根治我国沙漠和沙尘暴学术研讨》和《“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并向国务院上报了院士、专家的建议,受到了关注和国务院领导的批转:积极参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2004 年、2005 年分别在汕头市政府和海南省政府支持下,召开了《全国海洋高科技产业化论坛》,推进了有关产业与地方的合作。在 2005年召开的论坛还向中央提出了包括尽快将南沙永兴岛行政建制升格为三沙市建制的四条建议: 积极推进拓展和弘扬海洋文化发展的活动。2008 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陆海统筹‘引渤济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后向中央提交了院士专家建议报告。2014 年召开了“海水淡化与水安全及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形成了《海水淡化与用水安全建议报告》。2017 年-2021 年,先后承担中国工程院“绿水西输”重大课题研究,并形成积极成果。同时分会还与其他兄弟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调研、研讨、展览、交流等活动,受到业界欢迎。
2002 年开始筹备北京郑和研究会,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于 2004 年7月6日,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成立,张宝印同志先后任秘书长、副理事长。积极参与国内外郑和研究事业,建议并推动国家航海日相关活动的进行。
张宝印同志安息吧!
亲属向张宝印同志做最后的告别
亲属向张宝印同志做最后的告别
亲属向张宝印同志做最后的告别
亲属向张宝印同志做最后的告别
鲜花寄托哀思
鲜花寄托哀思
上一篇: 追思:著名作家杨沫之子马青柯同志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