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新四军老战士、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夫人马龄松同志
中旗网北京2023年6月6日电(张伊、赵春毅)
戎马青春英雄花世纪风雨开不败
战士本色忠贞志百年人生永流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四军老战士、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夫人马龄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零时52分与世长辞,享年101岁。6月5日,马龄松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告别厅举行。
5日上午,301医院告别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马龄松同志”,横幅下方是马龄松同志的遗像。马龄松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马龄松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上午8时许,马龄松同志在京生前友好、有关领导、相关单位同志等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马龄松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马龄松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向马龄松同志亲属深切慰问。
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四师的师部所在地中共泗洪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专程前来送别。
马龄松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党和国家及有关领导同志前往医院、家中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马龄松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齐心、王冶坪、邓先群、栗前明等同志送了花圈。
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等相关单位送了花圈。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四师的师部所在地中共泗洪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众多单位送了花圈。
革命前辈后代,来自马龄松同志家乡、亲朋好友等等,也送了花圈。
新四军老战士、张震将军夫人马龄松
马龄松,1922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张震将军夫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竹沟教导队学员,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直属队指导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部直属队指导员,华东军区司令部直属队指导员,华东军区司令部直属队协理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轻工业厅计划财务处处长,第四机械工业部计划财务处处长。
马龄松是河南洛阳人,1922年出生于河南一户贫苦人家。虽然马龄松出身贫困,但是她却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家里没条件让她读书,她就自己想办法认字,还当上了教员。在她16岁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寻求救国的道路,马龄松放弃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加入了抗日游击队,参加了革命,并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最初马龄松是在河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工作,因为她读过书,有文化,组织上安排她做战士们的文化教员。后来,马龄松又被调动到八路军部队工作,担任直属部队的指导员,为部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建国以后,马龄松先是在江苏工作,担任华东军区部队的指导员。后来她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担任江苏省工业部门的财务主管,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因为工作能力突出,马龄松被调动到北京,担任四机部财务处的处长。
1991年冬,张震将军携妻子马龄松出席活动之后,被拍下一张温馨感人的照片:头发花白、年逾七旬的张震见妻子的衣扣没扣好,便主动弯下腰帮妻子扣上。这样自然的举止,可看出夫妻之间感情极深,到了老年依然甜蜜温馨。这对老夫妻在动荡的年代里组建家庭,为革命历经多年分离坎坷之后,更加珍惜和平,也珍惜夫妻团聚的美好时刻。
马龄松是在河南参加八路军的时候认识自己的丈夫张震的。
张震,1914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
张震同志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十四届中央委员。1985年9月、1987年11月被分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马龄松和张震一共有五个子女,其中四个儿子一个女儿。由于张震将军公务繁忙,几个孩子基本上都是马龄松在教育。四个儿子全部都效仿父母的优秀榜样,参军报国,并凭借自己在部队的功绩,成为我军的重要将领。不得不说,他们的成就离不开马龄松的悉心培养,马龄松称得上母亲中的典范!
马龄松一路走来,不仅是孕育了多位优秀的儿子,更是始终以不屈不挠的革命形象出现,是出色的中华民族母亲代表!
深 情 怀 念
向马龄松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向马龄松同志亲属深切慰问。
张震、马龄松同志长子向前来送别的同志亲切问候、致敬!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黄楠、朱宏佑等同志前往家中吊唁马龄松同志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