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宋庆龄主持召开的远东反战大会

  • 时间:   2023-10-26      
  • 作者:   黄霖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883


回忆录:宋庆龄主持召开的远东反战大会


黄霖


1933930日,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召开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的远东反战大会。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宋庆龄主持召开的。

当时,我受中共江苏省委的委派,担任了这次大会的警备委员长,负责保卫大会的安全。

1933928日上午,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曾一凡同志到我的住所来找我,说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交给我。此时,我担任中共沪中区委书记,因患疟疾在养病。曾一凡同志把我领到一个地方,进屋后才知道这是江苏省委的秘密机关。省委宣传部长冯雪峰同志在这里等候我,他郑重而简单地向我交代:组织上将要给我一项重要的任务,我须在此地等候,组织上会派另一位同志来具体向我布置任务。冯雪峰交代完毕随即离去。

过了一会儿,进来一位瘦瘦的、中等身材的同志,他讲普通话。我虽然不知道这位同志的职务,但我估计,他不是省委军委的负责人,便是中央局军委的负责人。他很严肃地对我说:“远东反战大会即将在上海秘密召开。组织上决定由你担任大会的警备委员长。你要把这个工作做好,保证大会的安全。”我明白,在国民党的眼皮底下召开这次大会意义非同一般,任务十分艰巨。我心里很激动,但又唯恐做不好,回答道:“好,那我试试看吧!”“不能试试看,同志!这是个紧要得很的工作。”那位同志严肃地说。

我考虑了一下,说:“好!我担负起来!”事后,曾一凡同志告诉我,组织上是在一份14人的候选者名单中选中我担任警备委员长的;因为我早先进过军官学校,带过兵,并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1931年起又一直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各方面条件都较具备。

当晚,亮灯时分,冯雪峰同志领我去大会会场。我们各乘了一辆黄包车,一前一后地走。会场在霍山路的一幢楼房内(现为虹口区霍山路85号)。该楼房是临时租用的,已经交付了一个月的房租,但还没有来得及接通水电。

霍山路85号大会旧址外景

我们在后门下车,并按暗号敲门。楼内点着蜡烛。我们进去后,冯雪峰同志指着我向里面的几位同志介绍:“这就是大会的警备委员长,你们听从他的指挥。”又指着一位女同志向我介绍:“她是交通阿梁,你们有什么问题可要她来找我。”接着,我们开会研究了大会的保卫工作。我们决定组成一个家庭:我是家主,阿梁是主妇(后来才知道她的名字叫梁文若)。我的“母亲”是位叫朱姚的老太太,她专门照顾一个4岁多的小男孩。这孩子是彭湃烈士的儿子,很懂事,就是我的“儿子”(注:后来得知这小孩是刘少奇和何宝珍的孩子毛毛)。我还有“弟弟”“弟媳”,他们都是交通。“弟弟”主要负责采购,“弟媳”是广东人,他是周文同志的爱人郑育之。我们这个家庭共约10个人,小孩子非常聪明,他对“爸爸”“妈妈”“叔叔”“婶婶”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此外,还有几位保卫人员,但他们不属于“家庭”的成员。

第二天我们布置了会场。会客室挂上了字画,摆好了沙发、桌椅,放上了花瓶、茶具;这些东西都是租用的布置得挺像样子。我们还采购了面包、毯子和常用药品;为防万一,还买了些石灰和十来根一尺多长的铁棍,准备和敌人搏斗时用。

929日凌晨开始,与会代表陆续来到会场。白天来的人很少,一般都是深夜来人。前后门都有人轮流日夜看守,听到敲门的暗号才开门。我连着两晚没有合眼,一直守候在楼下的会客室;凡有人进来,都要向我通报。我认为有必要的,还要和他们谈谈话。代表们一般都是两三个人一批,由省委组织部长或省委巡视员曾宝(现名李大林)领来。

到会的代表共有560名。其中有苏区红军的代表,东北义勇军的代表,工人、农民、十九路军的代表,国际反战大会派来的代表等。日本、高丽和台湾地区的代表都在会议前被捕,未能到会。到会的外国人有:英国前陆军大臣马莱爵士、法国《人道报》编辑久古里、比利时人波比、《大美晚报》记者伊罗生。

代表们报到后就悄悄上楼,卧地休息等待,不能随便走动。喝的开水是我派人到街上的老虎灶挑来的。因为自来水没有接通,马桶没法冲洗,几十个人大小便成了问题,后来干脆将二楼的浴缸做了马桶。

30日凌晨两三点钟,阿梁把宋庆龄先生接到了会场。当时宋庆龄家的四周已有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他们好不容易才甩掉了“尾巴”,乘着出租汽车来了。

 

宋庆龄

早餐后,大会正式开始。会场设在二楼的一个大房间,宋庆龄和全体代表都在楼板上盘腿而坐。

大会由宋庆龄主持,她宣布大会开始。大会首先推举了九人主席团。然后由马莱等国际反战大会代表作了演讲。翻译是社联负责人吴作先,他懂得好几国语言。为了防止暴露,大家都压低了嗓门说话,鼓掌也不能出声,只能做鼓掌的样子。

我因为要注意会场内外的情况,紧张得很,顾不上坐着从头到尾听,只能有时站在门口听几句。

会场里因为人多,十分闷热。古久里坐在宋庆龄旁边,二人共用一把扇子,不时地交换扇着。

三十日中午,最大的问题是面包不够,我就让“兄弟”再去采买,并规定他十二点开饭前一定要赶回来。十二点宣布休会了,我在楼上招呼把面包拿上来,可是隔了好一阵还没有动静,我跑到楼下一看,原来是“兄弟”买面包还没有回来。我心里真是焦急万分。代表们饿肚子是一回事,最担心的还是会议的安全。

按照规定,如果超过了时间,就有可能是出事了,当然最坏的设想是“采购人员被捕了”。这样,会场就有暴露的危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就必须马上宣布散会,让代表们立即开始分批转移。可是,会还没有开完呢,这怎么办呢?

当上级领导交代任务时,我心里就已经明白,这次大会组织起来,能够争取到中国上海召开,是多么得不容易啊。有一些国际上的朋友,还有从苏区来的同志,集中到上海来一起开会,都是冒着多大的危险才来的呀。怎么能让大会在我的手里半途而废呢?我作为大会的“警备委员长”,必须胆大心细,遇见问题时不能慌乱,一定要冷静,不能为了一点儿小的问题,就马上造成会议的中断,应该尽量让会议开得圆满。

我冷静地想了想,“兄弟”既然是个省委内部交通,那是经过省委精心选拔来工作的,照一般来说,应该是可靠的同志,就是被捕的话,也不会马上出什么问题,何况也可能是被别的事耽误了。于是我就决定再等半个小时。如果他再不来,我就叫阿梁马上去报告省委,同时向大会的主持人通报,以便决定是否立即结束会议,再将代表们迅速转移。我把我的分析和决定告诉了交通员阿梁,她同意我的分析和决定。

我一边等,一边把原先买的面包给代表们分着吃。一个面包二两。一个人只够吃半个。我就决定让外国人、年纪老的和年纪小的代表先吃。年纪最小的代表只有十五,六岁,是位女工代表。本来是应该让从苏区远道而来的红军代表先吃的,但考虑他们是久经锻炼的,晚吃一点也不要紧。

幸好,在将近十二点半钟时,“兄弟”买面包回来了。我就赶紧下楼去询问他,为什么回来晚了?他说提篮桥一带没有面包卖,他就跑到远点的地方买。一个店又没有那么多,只好连着跑了好几个店。一直到了南京路才把面包买齐。紧赶慢赶,还是耽误了时间。

我和阿梁同他谈话时,看他神色镇定,一点也不惊慌,眼神里还流露出那种因为自己的迟到而表示出来的歉意。估计没有发生什么问题,我还是严肃地说了他一句:“你如再迟回来半个钟头,恐怕我们的会也就开不下去了!”他听到我的话后,显得十分内疚的样子,再三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不对。

我看他这个样子,又赶紧放缓了口气,劝慰了他几句话,让他赶快拿了两个面包吃,抓紧时间休息。

不过,按照党秘密工作的纪律和规矩,我还是让阿梁去把事情前后情况和我们的分析,向省委一五一十地进行了汇报。事后,省委、军委的同志认为我们处理这个问题很沉着,没有造成代表们的恐慌,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

宋庆龄和几位外国代表围在一起吃饭,和大家一样,都是就着开水吃着面包夹果子酱。

代表们吃完面包后又接着开会。这时,我才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下楼吃面包。

下午,我生怕又出什么问题,心里更加紧张,有时在楼上,有时在楼下,又要注意会场里的情况,又要注意楼外面,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

在会上宋庆龄作了题为《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演讲;接着是各界各地代表的发言。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和几项决议,其中有《上海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大会开幕宣言》《反对白色恐怖的决议》《反对帝国主义和中国军阀进攻中国红军的决议》等。大会还成立了中国反帝大同盟,选举宋庆龄为主席。

下午4时多,会议圆满成功,宋庆龄宣布散会。散会后,代表们按照事先的规定分头从前。后两个门疏散。一个门走两三个人,五分钟走一批。撤离的顺序是,国内代表在先,国外代表在后,宋庆龄待所有代表走了后,才由阿梁陪伴撤离。约一个钟头,与会代表们全部安全撤离,一点都没有惊动敌人。

我和另外两名交通最后撤离。临走时,我们故意让楼内燃着蜡烛,好像里面还有人似的。把门带上后,我们分头往两个方向走,我还故意寒暄:“晚上再来打麻将呵!”另一位交通送我到提篮桥,我上了出租车才与他分手。

第二天上10时,我根据交通阿梁的通知又来到了省委机关,冯雪峰和军委的那位同志没有说别的,只是长时间紧紧握着我的手,祝贺我圆满完成任务。后来听说,也就是在第二天,我们的人开了出租卡车把楼房里的家具、陈设等全都拖走了。

这次大会开得很成功,消息和宣言、决议等,很快就通过外国记者伊罗生在《大美晚报》上公开发表了。大会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反响,给革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为纪念远东反战大会90周年  罗解难据其父黄霖回忆整理)


附:不倒的红旗寻访团到上海霍山路85号远东反战大会会址寻访


左起:临时家庭家主黄霖女儿罗解难、弟媳郑育之女儿周七康、母亲朱姚外孙女朱继姚

楼梯转角

左起:周七康、朱继姚、陈庆、罗解难、刘振红、王海君、胡山

在远东反战大会会场合影

前排左起:孟惠惠、陈海风、洪钉、房东倪义明、周七康、罗解难、朱继姚、刘振红、李东生

站立左起:胡山、黄晓宁、汪向明、王海君、陈庆


责编:中旗网晶晶

审核: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历史记忆、革命人物故事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