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基辛格博士的一次会见
唐瓦加
11月29日,惊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不幸逝世,深感悲痛,回忆写出我与基辛格博士二十七年前的一次会见,以表达我对伟人的沉痛哀悼!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基辛格博士
1996年3月初,我在美国受到中国昆明电视台的聘请,担任了纪录片《旅美华人系列片》赴美摄制组的导演助理兼英文翻译。3月下旬,我们“中国昆明电视台赴美摄制组”飞抵纽约进行了采访拍摄。经中国中央电视台驻美国记者站与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的联系,基辛格博士同意在纽约接受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昆明电视台摄制组的采访,并把采访的日期定在了3月29日的下午一点半。
3月29日上午,由于我们摄制组在联合国总部对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采访进行到中午12点钟才结束,我们赶到与中央电视台驻美记者站记者约好的汇合地点“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就晚了一点儿。那时,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已离开那里了。但还好,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纸条,让我们尽快赶到纽约帕克街350号大楼的26层的“基辛格咨询公司”( Kissinger Associates Inc ) ,一起对基辛格博士进行采访。
纽约帕克街350号大楼是基辛格博士卸任后,以自己名字命名创办的咨询公司的所在地。许多的美国对华贸易专家顾问及一批退休美国外交官,其中包括前美国驻华大使的芮效俭先生等人都在那个公司工作。 那时,“基辛格咨询公司”生意兴隆发达,如火如荼。
由于我是第一次来到纽约的,对这个大都市的市区交通并不太熟悉,又由于天刚下过小雪,路面湿滑,迫使我行车速度放慢。就这样,1点15分,我们摄制组才赶到“基辛格咨询公司”楼前。我刚把汽车停在大楼正门马路边,却发现楼前有明显的警示牌:“楼前严禁停车。违者,车将被拖走,特此警告!”。这突然的警示,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那时,离预定采访的时间只剩下15分钟了,我们摄制组人员都心急如焚,我也不顾上找停车场了,索性把车就停到了马路边了。当时,连汽车车灯都没来得及关,我就与导演﹑摄影师一起带着拍摄设备直奔大楼内了。
纽约帕克街350号大楼的外景
我们刚一进楼,马上就被一楼大厅的保安值班人员拦住了。保安人员对我们说:“楼前是禁止停车的,你们要把车停到楼下停车场才行。”我作为我们摄制组的翻译赶紧对保安人员解释说:“我们是中国电视台的,我们是专程前来采访基辛格博士的,采访时间定在下午一点半,由于外面刚下过小雪,交通堵塞,我们来晚了,请你们关照一下吧!”保安人员一听,我们是采访基辛格博士的中国新闻媒体,又见我们带着大摄像机及灯光等设备,态度立刻转变了,说道:“好吧!这次给你们一个例外吧,请你们不要久留,采访完后,就请马上下来。”听到这话,我们一行三人喜出望外,连声谢了保安人员,就乘电梯直上第26层了。
到了第26层的“基辛格咨询公司”后,见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已经做好了采访准备工作,我们摄制组也忙把灯光和摄影机都架了起来了。没过几分钟,时针正指1点30分,基辛格博士的秘书走过来问我们是否都己准备好了,然后转身去请基辛格博士去了。
1996.3.29. 在“基辛格咨询公司”对基辛格博士的采访。左: 唐瓦加,中:基辛格博士,右:昆明电视台吴导演。
不一会儿,那年73岁的基辛格博士穿着一套黑色西服,札着深色领带,精神饱满地走进了接待室。基辛格博士跟我们大家点头示意后,声明说道:“我只有15分钟来接收采访”,然后,就坐在一个准备好的软椅上了。
中央电视台记者和昆明电视台导演就当时台湾海峡紧张局势向基辛格博士提出了5个问题,基辛格博士一一都做了回答。原来那年,台湾海峡出现了紧张趋势。1996年3月,中国政府为震慑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在台湾海峡地区举行了军事演习,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出于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向台海附近水域派出了两个航母战斗群,中美两军在台海隐然呈对抗之势。正是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和昆明电视台赴美摄制组对中国人民始终怀有友好感情,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的基辛格博士进行采访。
亨利·基辛格博士晚年经常接受媒体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基辛格博士每回答完一个问题,都要向我站着的方向看上一眼。以往这种类似情况也在我身上发生过,那是由于我外貌长相很像俄罗斯人,时常给第一次与我接触的陌生人一个错觉,往往让人误认我是俄国人。所以,根据以往自己的经历,我想,基辛格博士也一定把我当成俄国人了,他一定对此感到很好奇吧!不一会儿,15分钟的采访结束了,就在基辛格博士从椅子上站起来,准备回办公室的时候,我发现,基辛格博士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我,这时,我决定上前,向这位伟人详细地介绍一下我的中俄家庭背景。
我记得,我用英文对基辛格博士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同时,我也注意到基辛格博士的表情,他看着我的眼睛,微笑地摇了摇头说了一声:“No”。但这没有让我扫兴,反而让我高兴起来了,因为眼前发生的现实证明了我的猜测,基辛格博士真把我当成俄国人了。我决定立刻向基辛格博士进行解释,说道:“基辛格博士,实际上,我确实是中国人,是中俄混血儿。我父亲是中国湖南人,我母亲是俄罗斯籍乌克兰人。我叫唐瓦加,我的姓是中国的“唐”,我的名字“瓦加”却是俄罗斯的。”这时,基辛格又注意到我还没来得及从胸前摘下来的、进入联合国总部大厦的胸牌,上面有“中国电视媒体” 的英文字样。这时,基辛格博士高兴起来了,说道:“原来如此啊!认识你,很高兴啊!你一定会说俄语吧!”,还没等我回答,昆明电视台的吴导演走过来了,他对基辛格博士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表示了谢意!还交谈了一会儿,而我进行了翻译。
就在基辛格博士与我握手交谈的一瞬间,我们摄制组的赵摄影师,用相机抢拍了这一历史镜头。基辛格博士与我握手的照片成为了我一生中最为珍贵的照片之一。
现在,基辛格博士溘然长逝,我不禁回忆起二十七年前我与基辛格博士会见、交谈的难忘的时刻。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不仅有幸见到了这位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做出历史性贡献的伟大人物,而且用“我是中国人”这么一句话加深了基辛格博士对我的印象,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
推荐:刘煜鸿
责编:中旗网张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