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宜宾,是一家专业烙制非遗·武记三河肉饼的饭店。2023年2月,三河肉饼制作技艺,被廊坊市人民政府评为“廊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3月,该饭店被三河市老科协挂“科普示范基地”牌;2023年8月,饭店经理武得劲被评为 ——“三河市诚实守信 道德模范。”该饭店是三河肉饼第11代传承人武凤俭先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赵河沟村创办的,主要烙制三河肉饼。
今天我想告诉各位朋友的是,三河肉饼始创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60余年的烙制史了,已经传承到了14代。多年来,三河肉饼烙制者,对这项非遗技艺进行了认真传承。据查:
第九代:张丰。三河肉饼的第九代传承人张丰,三河市新集镇人。张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三河城内国营城关饭店烙制三河肉饼。
第十代:张连芬。张连芬,三河市程官营村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三河城关国营饭店工作,向张丰学习烙制三河肉饼。
第12代:武得劲。武得劲,三河市泃阳镇赵河沟村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武得劲向武凤俭学习烙制三河肉饼,将三河肉饼烙制的越来越好,把饭店经营的越来越红火。
第13代:丁桂燕。丁桂燕,三河市泃阳镇赵河沟村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了宜宾饭店工作。2005年,丁桂燕向武得劲学习三河肉饼的制作技艺。现在,丁桂燕的肉饼烙制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烙制的三河肉饼,多次获得了京津冀等地的食客和俄罗斯、瑞典、加拿大等国外消费者的赞誉。
武艺调馅
武涵和面
第14代:武艺、武涵。三河市泃阳镇赵河沟村人,从小在宜宾饭店长大的武艺、武涵,女承父业,2020年,开始向武得劲、丁桂燕学习烙制三河肉饼制作技艺。由于天赋较高,心灵手巧,加之学习刻苦,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武艺、武涵均已掌握了——和面、剁馅、调馅、包馅、擀饼和烙制的六道工序,不仅能轻松的烙制传统的牛羊肉大葱肉饼,还创新出了——门钉肉饼、鸡雏肉饼、鸽雏肉饼,成为了一名服务热心、技术精湛的高素质非遗传承人。
截至目前,宜宾饭店的非遗传承人们,已把武记·三河肉饼制作技艺,给以了很好传承。该饭店经理武得劲表示,现在武记·三河肉饼这一非遗美食,距离全国知名品牌的目标,还相差很远。在以后的经营中,宜宾饭店将继续努力,诚实守信,守正创新,精心操作,制作精品,将三河肉饼这一舌尖美食,尽快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把三河肉饼这一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更好地传承下去。
责编:中旗网晶晶
审核:张伊
上一篇: 王福利 王振伶 王秀珍 平谷抗日三父女
下一篇: 特稿:香河第一城里赶大集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