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在京隆重举办“纪念宋乃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图为合影。
巍巍海堤映初心 薪火相传念宋公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隆重纪念宋乃德诞辰120周年
中旗网北京2025年9月30日电(张伊、黄江週、于文海)
2025年9月27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在京隆重举办“纪念宋乃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新四军老战士后人、革命烈士亲属,以及来自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北京、上海、江苏、阜宁、滨海等地新四军研究会代表,南京、镇江、射阳、阜宁、滨海等地学者、志愿者,滨海县“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及宋乃德同志亲属代表共约150人齐聚一堂,共同追忆这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一生,深切缅怀他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与不朽功绩。
宋乃德同志1905年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早在中学时代便积极投身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将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与人民幸福事业。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山西,他于沁源、安泽、屯留一带坚持地下斗争,发展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即使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岁月里,仍成功组织农民暴动,摧毁国民党县党部,使党的火种在沁源地区顽强延续。
抗日战争时期,宋乃德同志任山西长治县牺盟会特派员,组织爱国学生突击队,坚决同托派势力斗争,有力推动了抗日救国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并着手组建武装,培养骨干。后相继担任潞城、晋城县长,积极发动群众投身抗日。1938年冬,他巧妙利用合法身份,突破阎锡山反动政权的封锁,成功为八路军筹措军粮,其卓越贡献获得了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专电表彰,左权副参谋长亲临致谢。
1940年10月4日,宋乃德同志随八路军第五纵队挺进苏北,参与创建盐阜抗日根据地,并出任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面对频发的海患,他深入调研,力排万难,将修筑海堤、保障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在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首长的大力支持下,1941年5月15日至7月31日,他亲率军民,在日伪骚扰、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极端条件下,克服无钱、无粮、无淡水等诸多困难,顶酷暑、战瘟疫、冒暴雨、斗海潮、克顽敌,不畏艰险,以惊人的意志与毅力,于中山河至扁担港间成功修筑起全长90华里的捍海大堤。这道被民众深情誉为“宋公堤”的海防屏障,与历史上范仲淹主持的“范公堤”交相辉映,不仅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宁,更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连、为民担当的不朽丰碑。
解放战争期间,宋乃德同志转战东北、华北,历任通辽专区专员兼通辽县县长、吉江区行政署主任、嫩江省委财委书记兼财政厅长、黑龙江省财政厅长、东北税务总局局长、冀察热辽分局财委副主任、天津市军管会财经接管部部长等重要职务,参与了锦州战役、平津战役,为全国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湖南省财委副主任兼财政厅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兼财政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地方工业局局长,地方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轻工业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在湖南、中南局、国家计委、地方工业部、轻工业部担任领导职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特别是地方工业与轻工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呕心沥血,功勋卓著。
在江苏省滨海县,“宋公堤”一直护佑当地百姓安宁。现如今,历史上潮灾频仍、民不聊生的盐碱荒滩,已蝶变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阵地、民众竞相奔赴的打卡地。镌刻的“宋公纪功碑”,已成为国家级文物,陈列于新四军纪念馆。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宋公纪功碑”前驻足阅读碑文。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把“宋公堤”编入党性教育主题课程。滨海县纪念宋公堤修筑80周年,建成“宋公堤主题文化展陈馆”,组建“红色滨海行重走宋公堤”志愿队和“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
座谈会上,黄克诚大将长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名誉会长 黄楠,开国中将李雪三之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副会长 李永平,江苏省滨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滨东,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张树忠,宋乃德同志之子宋齐生,中共江苏省党校教授 汪汉忠,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三师分会会长朱宏佑,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副秘书长钱荣毅,宋乃德重外孙刘泊羽等嘉宾先后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宋乃德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尤其聚焦其主持修建“宋公堤”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他所代表的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赤诚初心。
会议指出,“宋公堤”不仅是矗立于黄海之滨的物质堤坝,更是根植于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其承载的“人民至上”理念历久弥新。如今,镌刻着历史功绩的“宋公纪功碑”已作为国家级文物陈列于新四军纪念馆,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驻足细读碑文。江苏省委党校将“宋公堤”事迹纳入党性教育课程,滨海县建成了“宋公堤主题文化展陈馆”,并组建志愿队伍宣讲其精神。更令人感慨的是,当年,宋县长代表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作出的“先治海后治淮”的承诺,历经八十余载,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一期、二期等重大水利工程的接力建设得以赓续传承,形成了“三龙汇大海”的壮丽景观,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诺千金、代代相传的为民情怀。
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特发来祝词,并献上一首诗,表达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执政理财贡献多
宋公堤筑壮山河
干才为党酬华夏
一片丹心万众歌
敬祝座谈会圆满成功!
陈昊苏
2025年9月27日
座谈会尾声,滨海县“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深情朗诵了诗歌《每闻潮声思宋公》,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合唱队演唱了《上战场》《人民军队忠于党》等革命歌曲。在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颂扬中,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以宋乃德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辈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强化宗旨意识,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在新征程上不断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篇章。
座谈会在庄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
出席座谈会的主要嘉宾有:
1、张云逸大将长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张晓龙
2、黄克诚大将子女 黄楠(女)、黄煦、黄晴、黄梅(女)
3、开国上将刘震之子 刘卫兵、刘卫平、刘玲玲(女)
4、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 杨抗美(女)
5、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监事长 祝江涛(女)
6、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长 陈胜华
7、原上海市市长曹狄秋之子、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分会会长 曹嘉扬
9、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汪汉忠
10、滨海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宋滨东
11、滨海县委宣传部部长 王爱军
12、滨海县文旅局副局长 于立群
13、盐城市驻京联络处主任 徐健
14、盐城市驻京联络处副主任 刘向阳
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史部主任 赵迪立
16、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 张树忠
17、淮安市人民武装部部长兼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馆长 徐四林
18、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会长 蒋继宁
19、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徐振理
20、射阳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张同祥
21、阜宁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仇学善
22、中共阜宁县党校新四军研究室主任 戴苏兰等
宋乃德子女及亲属宋齐生、崔杭妹、宋琪、刘铮、刘泊羽 等 出席座谈会。
开国中将李雪三之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副会长 李永平介绍“宋乃德同志生平”
黄克诚大将长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名誉会长 黄楠发言。题目:《纪念宋叔叔》。
江苏省滨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宋滨东发言。题目:《巍巍海堤映初心 赓续奋进向未来》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张树忠发言。题目:《亲切关怀——总书记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宋乃德之子 宋齐生发言,他讲述的是《宋公堤修筑过程故事》。
中共江苏省党校教授 汪汉忠发言。题目:《涛声依旧 换了人间》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三师分会会长朱宏佑发言。讲述父亲朱鸿生前写的《每闻潮声思宋公》纪念文章
已故中国现代文学家、剧作家、批评家、编译家阿英之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副秘书长钱荣毅发言。讲述《阿英与宋乃德革命友情》片断。
宋乃德重外孙刘泊羽发言。题目:《把一生献给党》
滨海县宋公堤小海螺宣讲队朗诵:《每闻涛声思宋公——献给伟大的民心工程“宋公堤”》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合唱队表演节目,
合唱:①上战场 (1942年新四军三师八旅政治部鲁艺工作团、驻地在苏北阜宁时新四军三师战士林风作词、刘亚作曲)
②人民军队忠于党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