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6日下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文萃堂读书汇组委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主办的《陈毅诗抄》品读座谈会在中共党史美术馆(筹)隆重举行。大家齐聚一堂,缅怀陈毅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学习他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追思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旗网张伊摄)
部分参会嘉宾合影留念。(中旗网张伊摄)
品读座谈会现场。(中旗网张伊摄)
中旗网北京2019年5月27日电(张伊)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这首短诗《青松》不但是陈毅人格力量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党和人民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的形象再现。
陈毅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同志在戎马倥偬和国务繁忙之余创作了大量诗词。2019年5月26日下午2点,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文萃堂读书汇组委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主办的《陈毅诗抄》品读座谈会在中共党史美术馆(筹)隆重举行。大家齐聚一堂,缅怀陈毅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品读陈毅同志诗词,鉴赏他的诗歌艺术,学习他诗作中体现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追思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原第二炮兵副政委、中将、罗荣恒元帅之子罗东进,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同志之女任远芳,97岁新四军老战士周东葵,91岁新四军老战士储渭,原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张云逸大将之子张光东,原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少将、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朱德委员长外孙刘康,原空军后勤部副政委、少将乔泰阳,原工程兵指挥学院政委、少将刘华苏,原武警总部组织部部长、少将彭水朋,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邓子恢同志之子邓准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晓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王小戬,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邓子恢同志之子邓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邓子恢同志之女邓小燕,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抗美,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朱德委员长外孙刘进,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吕彤羽,老一辈革命家林枫同志之女林耿耿,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中国新闻出版研宄院院长魏玉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晓新,人民出版社融媒分社社长张文勇,新华社北京分社原社长陈新洲,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赵刚,中新华文化金融创意园董事长、中共党史美术馆(筹)发起人蔡新选,文萃堂读书汇组委会秘书长王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和有关方面代表200余人出席了本次座谈会。著名电影演员林永健、专业主持人赵梓涵主持了本次活动。
著名电影演员林永健主持了本次活动。(中旗网张伊摄)
文萃堂读书汇组委会主任、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副主任黄峥首先致辞。(中旗网张伊摄)
文萃堂读书汇组委会主任、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副主任黄峥首先致辞。他讲到,陈毅同志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丰功伟绩,不愧为开国元勋。1927年,陈毅同志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在井冈山时期,他和毛主席、朱老总并肩奋斗,是朱毛红军的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组建新四军,先后任新四军代军长、军长。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同志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后来又兼任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和邓小平、刘伯承一起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全歼长江以北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1月,他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所部参加渡江战役,5月兼任上海市市长。全国解放后,陈毅同志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作出了杰出贡献。曾经前苏联赫鲁晓夫来访,陈毅同志当面批评他的大国主义。
陈毅同志是元帅,又是诗人,性格豪爽,能文能武,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陈毅同志在戎马倥偬和国务繁忙之余,创作了大量诗词。读陈毅同志的诗,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大气的壮丽画卷,是红色经典。我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要让更多的人读到让我们的红色经典,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受到人生的启迪。
陈毅元帅之子、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陈毅诗抄》编著陈昊苏现场解读《陈毅诗抄》,不时迎来阵阵掌声。(中旗网张伊摄)
本次活动的主讲人、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简述了整理汇编《陈毅诗抄》的经历。他说,从1921年11月父亲陈毅创作的第一首诗歌作品直到1968年7月写成最后一篇诗作《毛主席去安源》,他的诗歌写作生涯长达47年,留下各种体裁诗词诗歌作品约360篇。1973年我母亲张茜编成《陈毅诗词选集》,收入其中150篇。这次我编《陈毅诗抄》,入选作品进一步压縮到55篇。对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作品都有所容纳。《诗抄》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革命战争年代(1921-1949年)的诗作,包括早年、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类诗词诗歌作品33篇。从气勢来看,正是他前半辈子投身中国革命在党的领导下,一往无前踏上胜利航程的写照。下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和平建设时期(1949-1966年)的作品22篇,这是他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局良好之际写下的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的展望,也是他终生不渝、奋斗实践的心声表达。
陈昊苏现场讲解了陈毅元帅部分诗词,如,《哭阮啸仙贺昌》《三十五岁寄怀》《梅岭三章》《十年》《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幽兰》《含羞草》《题西山红叶》等诗词。
他还说,父亲的诗词作品对我有着极强的示范意义,这是我永远徜徉着的精神生活园地。回顾父亲走过的革命道路,学习他的革命精神,解读他的诗词作品,是我诗词创作的重要内容。
在陈昊苏讲述过程中,专业主持人赵梓涵为大家朗诵了陈毅元帅的诗词《舟过崇明岛向吴淞口》、《十年》、《梅岭三章》等。
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将军发言,回顾了与陈毅伯伯的往事(中旗网张伊摄)
朱德委员长外孙刘康讲述了朱德与陈毅的革命情谊(中旗网张伊摄)
邓子恢同志之子邓运同志以《励志的武器,精神的家园》为题,表述了陈毅那种永不悲观,充满乐观,充满革命精神和满满正能量的激情,将永远是我们励志的武器和精神的家园。(中旗网张伊摄)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顾问乔泰阳少将做了题为《永远的丰碑 最好的传承》的发言,深切感受陈毅同志诗如其人,树起了永远的丰碑;以诗言志,抒发了伟大的情怀;解读诗意,这就是最好的传承。(中旗网张伊摄)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同志发言,讴歌了陈毅元帅的丰功伟绩。(中旗网张伊摄)
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晓龙饱含深情发言,并向陈昊苏致以深深的祝福(中旗网张伊摄)
《中国报道》杂志总编辑赵俊同志发言(中旗网张伊摄)
诗人代表朱彦同志发言,讴歌陈毅元帅的丰功伟绩(中旗网张伊摄)
军旅歌唱家赵真燕演唱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报答》(中旗网张伊摄)
首都军歌嘹亮合唱艺术团男高音歌唱家袁晓勇演唱歌曲《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我和我的祖国》(中旗网张伊摄)
神秘嘉宾(陈昊苏)演唱歌曲《映山红》、《八月桂花遍地开》为大家带来了红色经典歌曲(中旗网张伊摄)
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将军、朱德委员长外孙刘康、邓子恢同志之子邓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顾问乔泰阳少将、会长张晓龙、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中国报道》杂志总编辑赵俊和著名诗人朱彥等先后发言。他们从各自的独特角度缅怀了陈毅元帅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品读了陈毅诗词的气势雄浑、豪放奔腾;赞美了共产党人陈毅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畅谈了陈毅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随后,军旅歌唱家赵真燕演唱了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报答》,首都军歌嘹亮合唱艺术团男高音歌唱家袁晓勇演唱了歌曲《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我和我的祖国》,陈昊苏同志激情演唱了歌曲《映山红》、《八月桂花遍地开》,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嘉宾纷纷合唱,汇成了一股歌的海洋,陈昊苏同志的演唱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座谈会现场。左起:罗箭、罗东进、任远芳、陈昊苏。(中旗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左起:邓淮生、刘康、张光东、乔泰阳。(中旗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左起:91岁新四军老战士储渭、97岁新四军老战士周东葵、张晓龙、林耿耿。(中旗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左起:黄峥、林永健、王敏、魏玉山。(中旗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右起:刘进、吕彤羽、彭水朋。(中旗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左起:陈人康、曹莉冬、左焕等。(中旗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左起:杨抗美、邓小燕、邓运、王小戬、刘华苏。(中旗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中旗网张伊摄)
部分嘉宾合影。(中旗网张伊摄)
陈毅诗抄(中旗网张伊摄)
链接一: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陈 毅
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01年8月26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三)陈毅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回到四川家乡,通过与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并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战争时期的陈毅同志
1927年陈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
中国土改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第六军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新4军分会副书记、新4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4军代军长、新4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元帅
在上海市任职期间,曾着手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并下令对上海文艺界作出保护。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届 中国政协副主席。1966年1月陈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副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九届中央委员。
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逝世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39年3月,陈毅与周恩来、叶挺等在新四军皖南军部合影
1948年5月,陈毅粟裕陪同朱德在濮阳与华东野战军一兵团干部合影
黄桥战役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动进攻。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军队1.1万余人,俘虏官兵4000余名,缴获军用品甚多。新四军伤亡900余名。这次战役,对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要战役。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蒋介石在进攻延安的同时,调动40万人向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等率领的华东人民解放军作战,歼灭国民党2万4千多人。5月上旬,国民党军复由临沂、泰安一线,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区进攻,压迫华东解放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华东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分别钳制国民党的左右两翼,而以主要兵力实施中间突破,即选择了冒进突悬的中路敌人,实行猛烈的围攻,经过5月13-14日的浴血战斗,陈毅率军将国民党素有“王牌师”之称的整编74师全歼于孟良崮山区,此战共毙伤俘虏国民党3万2千多人,该师师长张灵甫亦被击毙,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也是后来小说《红日》的历史题材。解放军打退国民党对沂蒙山区的第二次进攻,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7月,陈毅率军再次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三次进攻,国民党被迫西撤。
淮海战役(1949年)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这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解放军经过66天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
上海战役(1949年)
上海战役是陈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指挥的最艰难的战役。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退集到了上海,蒋介石要求指挥这三十万军队的汤恩伯坚守六个月,等待美国人出兵救援,陈毅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已经达到了上海。
陈毅担当上海市市长;共产党军队极力将国民党调到外围阵地加以歼灭,以轻武器攻占城市,付出了重大代价,取得了胜利,前后15天时间。上海战役,除汤恩伯率5万人乘军舰撤逃外,其余15.3万人全部阵亡。
1971年5月,陈毅、张茜在北京家中合影。
1963年夏,陈毅为国际友人题词。
1973年夏,张茜在病中整理陈毅遗稿。
陈毅的军事思想研究,在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陈毅传》编写组撰写、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当代中国人物传记·陈毅传》,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陈毅军事文选》,是研究陈毅的军事思想的重要依据。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思想》中,收有《陈毅的军事思想》及其重要著作的条目。
陈毅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到八宝山参加追悼会。追悼会前,毛泽东同张茜和他们的子女谈话中说,陈毅是好同志,并高度评价陈毅一生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的贡献。
周恩来在悼词中颂扬陈毅一生坚持战斗,坚持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
朱德写诗哀悼陈毅:“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重道又亲师,路线根端正。”
董必武在挽陈毅诗中写道:“栋折吾忧压,伊谁继直声”。
962年春,陈毅全家合影。
2015年2月,陈毅后人合影。
链接二:文萃堂读书汇
文萃堂读书汇,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号召,践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国家发展战略,是广大作者读者交流经验的园地,创业创新的平台。
文萃堂读书汇以品读红色经典,继承红色传统,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利用北京中央核心区的位置优势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高端的精英智库,搭建起党史党建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一带一路体验中心,中华书画交流中心,全民阅读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