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百年党史中的瞬间 —— 陈毅险些在318惨案中遇难

  • 时间:   2021-01-30      
  • 作者:   萨苏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2569

1-11-1.jpg

陈毅参加三一八惨案追悼会并致辞。 

因为有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所以很多人对三一八惨案耳熟能详。1926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兵变,建立国民军并呼吁孙中山先生北上,与担任执政的段祺瑞等共襄国政。日本军舰这时却掩护奉军于3月12日闯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消息传到北京,引起群情激奋。以李大钊和陈毅为首的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发动了国共双方共同领导的抗议运动,要求撤退塘沽一带日本军舰,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及人民道歉等。而日本方面恼羞成怒,迅速纠集辛丑条约各签字国公使向中国方面发出哀的美敦书,要求取缔爱国运动,限44小时答复。

3月18日,即哀的美敦书的最后期限。李大钊等决定在此之前举行示威游行,敦促段祺瑞政府驳回通牒。而段祺瑞政府派出卫队在铁狮子胡同1号执政府门前对参加请愿的教师,学生等进行了屠杀,是为318惨案。刘和珍便是在此时遇难的。

很少有人知道陈毅元帅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3月17日的游行是陈毅带队,他与陈日新、王不仁等人作为赴国务院发言代表参加请愿,要求见段祺瑞,却遭到卫队的堵截,造成数十人负伤,其中重伤六人,已经是三一八惨案的一次预演。第二天李大钊亲自带队前往,游行的总指挥改为了由出身于黄埔军校的王一飞同志担任,结果遭到卫队的射击而损失惨重。

那一天假如仍由陈毅带队前往,只怕也难幸免为难,是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这位战功卓著的元帅。但陈毅的临危不惧在此也体现得十分充分,在如此惨案之后,他仍在3月23日在北大主持了对三一八惨案遇难者的悼念大会,展示了不肯屈服的精神。


“三一八”惨案

段祺瑞政府与群众对峙

1926年3月18日,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
天津大沽口事件后, 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于3月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撤除津沽防务的所谓最后通碟,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
1926年3月18日, 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60多个团体和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军舰侵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大会决定: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请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
会后,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当队伍来到段政府国务院门前时,遭到埋伏的军警排枪射击和大刀砍杀,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 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陈乔年均被打伤。
惨案发生后,北京各校纷纷罢课,为死难烈士举行追悼会。
3月20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段祺瑞屠杀人民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商人、学生、工人、农民、兵士,应急起联合起来,不分党派,一致奋斗,发动一个比‘五卅’运动更伟大的运动,以雪最后通牒之耻”。3月23日,北京总工会、全国学生总会等团体及各校学生1万多人,在北大三院举行“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
鲁迅把这一天称作“国民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历史记忆、专题、作家专栏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