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华山:抗美援朝苏联空军参战,即刻引出会否导致美苏核战争的现实挑战

  • 时间:   2021-03-04      
  • 作者:   华山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4862

抗美援朝苏联空军参战,即刻引出会否导致美苏核战争的现实挑战

—— 打击B-29“超极空中堡垒”重型远程轰炸机、打击美国战略空军、打击核战争的直接威胁!

文:华山 常砢(上篇)

 

第一章:抗美援朝出动苏联志愿空军


1950年10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与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林彪,随行师哲、康一民,从北京飞赴伊尔库斯克,又从那里转乘飞住黒海,会见苏共领袖斯大林和全体苏共政治局委员(除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讨论和决定于1950年10月6日晚22:30在北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伍修权、师哲与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苏外交部代表费德林,关于斯大林于10月5日通过罗申致毛泽东主席电文提议中国出兵朝鲜征求中国同志的意见,其中对形势分析-“第三条、有鉴于此,美国将被迫在朝鲜问题上向有苏联盟国为其后盾的中国做出让步,将不得不接受就朝鲜问题进行调停的条件,这些条件将有利于朝鲜而使敌人无法将朝鲜变为它的军事基地。”(译件)-历史给予斯大林政治预见的印证,意义是深远的!毛泽东主席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定,并向斯大林提出中国参战的条件与基本考虑,其中:苏联空军参战给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配合,出动陆军部队是有充分的准备的,但大量武器弹药装备需要苏联支援是要点;一旦出兵,防止美国对中国东北后方和沿海工业中心进行战略轰炸,必须作出相应的防范,同样需要得到苏联空军的保护!这些内容在罗申于第二天-10月7日致斯大林电文(获密码电文原件)中,反映出抗美援朝出兵朝鲜的决定,基于这些向斯大林提出的核心条件将得以落实.....历史同样给予强有力的印证!正是带着这些考虑,与斯大林本人和苏共政治局全体取得共识和达成一致意见,是周恩来总理此行的目的。

 

图片1-2、1950105日,斯大林致毛泽东主席电文(译件大意);

图片3-5、1950107日,罗申致斯大林密码电文原件-反映106日晚22:30与毛泽东主席会晤内容(原件需进行详细慎密注解);

图片6-8、1950107日,罗申致斯大林电文译件(翻译件中文大意);

图片9-10、对于19501011日斯大林、周恩来联名致毛泽东主席电文中,关于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要二个月后才能出动,五个月后才能具备作战条件等内容,是周恩来总理向斯大林解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状况,电文内容被误解为苏联空军不准备参战,造成历史性错误;19501014日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致斯大林电文,对苏联空军参战给予明确注解。

待10月18日周恩来总理回到北京,中央认为此行目的已达到,19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一行紧急赴朝,寻找金日成在江界隐身处取得联系刻不容缓;东北一线13兵团开始夜跨鸭绿江,第9兵团已在山东待命;作为一旦赢得先期入朝作战形势的转变-中央人革军委当时的考虑-“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6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1950年11月1日,苏联志愿空军出现在朝鲜新义州空域,抗美援朝空中开战!美国远东司令部、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即刻意识到这场战争正在悄然改变性质,已不再是他10月15日在太平洋威克岛上向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所宣称的那样-中国近代史证明:中国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和任何胆量挑战美国人!于1950年11月5日,麦克阿瑟一改自命不凡的政治远见,擅自下达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第一份作战命令-命令:1950年11月7日,美国东京远东空军司令部、美国韩国第5空军司令部、美国远东空军战略轰炸司令部、美国海军航母舰队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对中朝边境鸭绿江铁路大桥、丹东浪头飞机场、丹东铁路编组站、朝鲜新义州和江界进行空中力量全出动“焦土轰炸”行动!而就在执行此命令3个小时前,还是收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下的命令-要求改变“焦土轰炸”行动计划,7号命令改为8号执行,但对命令内容进行了本质的限定.......

麦克阿瑟气疯了!

从1950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苏联志愿空军参战,击落23架美国飞机,其中包括几架美国最大战略杀器-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远程轰炸机!为此,毛泽东主席电贺斯大林苏联空军飞行员的勇气!对斯大林第二次紧急调派120架米格-15进入朝鲜战场表示感谢,并同意斯大林提议苏联空军在中国成立军级指挥机构(1950年11月15日苏联空军第64军在沈阳成立)。

图片11-12、1950年11月15日,毛泽东主席致斯大林电文(中文译件);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也作出大量调动,新组建的空四师首先进入抗美援朝作战序列,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首支部队打响入朝作战的空中火炮,之后作为唯一参加五次轮战空战部队直打到1953年7月19日即将结束整场战争为止,创下打击美国空军、海军航空兵各类型喷气、螺桨战机的首个记录!尤其是作为1951年唯一志愿军空战部队参加前三轮空战,攻击B-29和为B-29轰炸行动护航美军F-86“佩刀”喷气战斗机,立下不朽功勋! 

1950年11月1日,苏联志愿空军在朝鲜新义州空域击落一架美军F-51和一架F-80喷气式飞机,第一时间触动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空军参谋长-四星上将范登堡的神经,即刻要求美国远东空军司令部给予核实-这些掠翼喷气式战斗机从何而来..... 

经过3天核实确认评估,这是苏联最新一代米格-15喷气战斗机,是苏联飞行员驾驶作战!美国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中将于114日作出:“若苏联直接介入,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评估;不难看出,为什么麦克阿瑟于1950115日上午,在他东京远东司令部、联合国军司令部作出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战的第一份作战命令(尽管直到当晚周恩来总理发表公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最大效能使用空中力量的作战命令,而又被美国最高层即刻给予限定,其真实内幕却是-苏联志愿空军介入朝鲜战争,是战争升级的现实挑战,麦克阿瑟从那一刻起叫嚣对中朝边境军事目标进行B-29“焦土轰炸”,甚至对中国内地沿海工业中心进行战略轰炸,引起对中国的“核战争”才是目的......

 

第二章:“炸回到石器时代”的延续思维

 

“炸回到石器时代”-李梅的口头禅

1945年二战太平洋战争晚期,由美国空军少将-柯蒂斯·李梅主导-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远程轰炸机,从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1850公里大举轰炸日本,最大可能的打击和削弱日本继续进行战争的战斗意志......

这些B-29都做到了!

日本66个城市地面建筑遭到大面积破坏,7个主要城市夷为平地,钢铁厂、军工武器制造地下工厂,主要交通要道、铁路、港口、舰船出海通道全部被摧毁!仅在1945年3月10日午夜过后三小时内,300架B-29对东京进行低空轰炸,在东京上空投掷了1665吨燃烧弹,超过10万名平民死亡,摧毁了25万栋建筑,焚烧了16平方英里(41平方公里)的城市范围,B-29轰炸机尾部的机组人员报告:在目标上空的飞机上弥漫着烧焦人肉的恶臭.....

图片13、1945年,李梅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美国空军轰炸司令部指挥B-29对日本的轰炸行动.jpg

图片13、1945年,李梅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美国空军轰炸司令部指挥B-29对日本的轰炸行动;

图片14-15、B-29轰炸机群飞越富士山

图片16-18、B-29轰炸机挂弹和燃烧弹说明

图片19-23、B-29对日本轰炸行动后,城市被夷为平地 23.jpg图片19-22、B-29对日本轰炸行动后,城市被夷为平地;

二战时,只有美国是唯一国家具有能力进行战略武器研发项目,其中最大两项-投入30亿美元研发B-29战略轰炸机和投入20亿美元研发原子弹,这两项成果在二战晚期全部投放日本,战略作用发挥到极致!这是美国二战后作为世界领袖地位的基石,B-29继续生产制造总量达到了3900架,没人知道美国拥有多少原子弹.....

二战后,美国组成独立建制空军,李梅出任美国空军欧洲负责人,主持“柏林空运”;1948年,李梅返回美国,主导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Strategic Air Command),后来成为美国军事核战略上无人不知的SAC!

了解一下从那时起的美囯战略空军至今的一些基本信息,就会对抗美援朝苏联志愿空军参战引起核战争现实挑战的认识:

“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SAC),美国军事司令部,作为美国空军的轰炸部队,1946年至1992年期间作为对抗苏联的核威慑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部首先设在马里兰州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1948年11月后,在奥法特空军基地在奥马哈,SAC是统一指挥计划的组成部分,负责组织,训练,装备,管理,和准备战略空军作战。

SAC控制了大多数美国核武器以及轰炸机和导弹,能够运载这些武器。除了监督战略轰炸能力,SAC还通过设计和维护洲际弹道导弹(ICBMs)和中程弹道导弹(IRBMs)监督远程和中程导弹的发展。

SAC在1946年3月21日与战术空军司令部(负责美国境外地面支援任务的战斗机司令部)和大陆防空司令部(CONAD)(负责国内防空的战斗机司令部)一起被激活。它由大陆空军组成,大陆空军本身是一个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空军组成的统一司令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卫美国大陆免受空袭。

在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总统的领导下,SAC在规模和重要性上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1953年提出的“新面貌”国家安全概念,美国军队将依靠核武器作为威慑力量,依靠空中力量作为战略优势。就在那时,美国空军开始开发大量的轰炸机来运送战略核武器,同时执行侦察苏联军事力量和意图的任务,开启战略轰炸机、战斗护航机全喷气时代。

SAC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继续扩张,当时美国政府官员意识到美国和苏联轰炸机的能力存在差距。所谓的轰炸机缺口源于美国情报的误导,错误地报告苏联轰炸机的技术和生产速度优于美国。这种看法促使艾森豪威尔下令立即生产更多的轰炸机。正如后来发现的那样,轰炸机缺口实际上并不存在。

SAC维持了几个前沿作战基地,包括在英国等国的海外基地。这些基地对核任务至关重要——一旦与苏联爆发战争,前沿基地的轰炸机将更接近苏联,从而更容易打击苏联。同样,SAC的计划也越来越集中于将装置和人员分散到几个不同的区域,以减少其脆弱性,并减少一次攻击使SAC瘫痪的可能性。因此,SAC轰炸机在冷战期间被部署到50多个国内外地点。

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对核战争的恐惧和对主要核威慑能力的需求结束了。1992年SAC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战略司令部(USSTRATCOM)。USSTRATCOM承担了SAC之前的许多责任,并吸收了美国军事空间行动。”

70年前抗美援朝伊始,苏联志愿空军的出现,米格-15不仅对美国空军作战部队形成威胁,更重要的是仅在头20天作战中,便造成美国远东空军战略轰炸司令部B-29的重创!

仅在二年前-“1948年11月,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李梅与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两人一致认为,战略空军司令部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应该是:在执行第一次核打击任务中重型远程轰炸机运输机就能够交付美国80%的原子弹。

1948年12月美国空军大学“二元论会议-针对苏联核打击”-空军最高层支持李梅的立场,认为空军的最高优先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大规模地发动原子核战争打击”。

对李梅来说,摧毁一切是赢得战争的方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梅在1949年3月发布了第一份SAC紧急作战计划,要求在30天内向苏联的70个城市投放133颗原子弹;李梅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持续不超过30天。空中力量战略专家称这种先发制人的打击是“杀死一个国家”。然而,哈蒙委员会(Harmon committee)在两个月后发布了他们一致的报告,声明这样的攻击不会结束与苏联的战争,他们的工业将很快恢复;这个委员会是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专门设立,目的是研究对苏联进行大规模核打击的影响;尽管如此,在几周内,参谋长联席会议特别委员会建议将美国的核武库增加两倍,参谋长范登堡要求增加足够的炸弹来攻击220个目标,而之前只有70个。”

图片24、1945年8月13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B-29的少将李梅.jpg

 
图片24、1945年8月13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B-29的少将李梅

图片25、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空军参谋长-四星上将范登堡,朝鲜战争空战总指挥-美国战略空军“核打击”策划人之一;

今天,我们依然对核战争的概念很陌生,而70年前的抗美援朝伊始,即刻让美国战略空军第一次直面核战争的挑战!打掉B-29,不仅重创美国持有战略空军的最大优势,而且让美国执行核战争的绝对能力产生动摇;既然不能摧毁苏联,在朝鲜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引向核战争,在苏联当时又已具备原子弹储量的现实,斯大林在10月5日致毛泽东主席电文中“美国将被迫在朝鲜问题上向有苏联盟国为其后盾的中国做出让步”是极有份量的!苏联空军直接打击B-29,对美国战略空军“核战争”引起的效应是巨大的.....

1948年,李梅完成在欧洲主导美国空军使命后回到美国,接替乔治·肯尼将军,在奥法特空军基地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上任;当李梅接管SAC的指挥权时,注意到仅由一些二战遗留下来的B-29轰炸机组人员组成,大量B-29己报废,甚至留下的B-29,也只有不到一半的飞机能投入使用,机组人员缺乏训练,基地和飞机的安全标准降到了最低;在检查一个战略空军司令部装满美国核战略轰炸机机库时,李梅发现一个空手的空军哨兵正在执勤;在俄亥俄州代顿下令进行模拟轰炸演习后,李梅震惊地发现,大多数被指派执行任务的战略轰炸机都偏离了目标一英里,甚至更远;他说: “我们整个指挥部没有一个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可以胜任专业工作。” 

当时把600架仅剩的轰炸机,组织到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是一件棘手之事,要把其中B-29重新整理出来用于朝鲜战场,这种状况在朝鲜战争期间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但仍是美国倚重能够夺取和决定战场主动的核心战略武器,直到中苏志愿空军的出现,B-29战略轰炸成功率第一次受到巨大挫折,这个局面让美军在朝鲜战争的战略主动发生了致命性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历史记忆、专题、抗美援朝、作者专栏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