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受业解惑。”
什么是“师父”?什么是“师傅”?叶乔波和她教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
这天,央视军事频道《老兵你好》栏目的同志们开会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在谈到采访的嘉宾时,大家都为叶乔波的事迹而感动,其中,叶乔波和她教练的故事,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叶乔波,2000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毕业,2006年晋升少将,现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叶乔波,这个中国速滑史上实现零的突破的运动员,以一身伤痛创造了世界冰坛“大满贯”的成绩。她30岁坐着轮椅回国,感动千万人;她用那娇小的身躯,写下了不朽的人生传奇。很长一段时间里,“乔波精神”鼓舞着无数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叶乔波的拼搏奋进,是一曲燃烧着的、坚守着的、奋斗着的“冰与火之歌”。为了圆一个中国冰雪界共同期待的金牌梦,1994年冬奥会,叶乔波不惜废掉一条腿也要冲击金牌。她说,“到了最后一场比赛,我真的是毫无保留的,我想我一生都可以交待在这场比赛上。再苦,再累,再疼,我要顶住。”而在这“顶住”的背后,还有教练师父辛勤的栽培和无私的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作为家中第二大的孩子,乖巧懂事的叶乔波,从小就肩负起长子的责任,凭借着自己的顽强努力和天赋秉性,12岁便被八一速滑队队长张继忠和教练肖汉章选中,成为八一速滑队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从此,她开始了更为严格艰苦的训练。
那时候条件十分艰苦,我国也还没有建立人工冰场,叶乔波和队员们就跟着教练们到处寻找训练场地,哪里冷她们就背着行李去哪里,基本上都是荒郊野岭。黑河、嫩江、海拉尔、牙克石、齐齐哈尔,甚至一片湖面或者是一条河道都有可能成为训练场地。在接近零下40℃的户外野冰场,常常是五六级的寒风裹挟着高高扬起的暴雪,每堂课一滑就是3个小时,鼻涕变成冰溜子,冻黑的大拇趾又痒又痛,脸蛋冻出了水泡后结痂,还没有脱落又冻出新泡。
为了延长训练期,她们通常是冰面还没完全形成厚厚的冰层,或是已经开始有融化的迹象,她们依旧还在训练。叶乔波回忆说,“滑过的冰面一起一落,就跟海涛波浪一样忽悠忽悠的,很吓人,有一定的危险。富有经验的教练师父腰上系一根麻绳,在腰上缠绕几圈,手里拿一根长竹竿,准备随时去营救掉到冰窟里的运动员。”
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科技没有如此进步的年代,支撑他们熬过艰苦训练走下去的,不是名利,而是想要为国争光的心。
而比学员更辛苦的是教练。他们每天比运动员起得更早,外出检查冰面的厚度,是否适合训练。这些小运动员从10来岁就一直跟在教练的身边,早已形同父子、父女,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亲。无论在思想上专业上生活上等各方面教练都是言传身教,爱护有加,生怕他们有一丝的闪失。
据叶乔波回忆,“记得有一次,业余体校的冰球教练为了让学员们早点儿‘上冰’,在湖面还没有冻结实的情况下,凌晨4点独自一人试冰,不幸掉到冰窟窿里再也没有上来。
师父遇难的那一天,本来和她们约好自己去查看冰情,如果可以训练,就会早上去敲大家的门。但是那一天早上睡到八点多钟,教练都没有来敲他们的门,这是一贯严格勤奋的教练,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大家能够睡懒觉,本来是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也心中忐忑不安,担心是不是错过了什么?会不会遭到教练的处罚?没想到上午却突然传来消息,他们的教练已经牺牲了。
从那以后,所有队员只有用最勤奋,最刚强的意志去夺取好成绩,去刻苦的训练,因为他们知道在冰上总有一个看不见的影子,在监督着他们。
现在想来,当年那是多少冰雪人的无悔付出,才蹚出我们冬季项目的‘破冰’之路!”
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祖国的冰雪运动事业,为了运动员的安全,教练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啊!
教练就是他们的师父!也许,用“父爱如山”正是对此的诠释。
《中南海保镖》海报
胖叔搂着比利睡觉,他把比利当作了自己的孩子一样,感情甚笃。
这让我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一部电影——《中南海保镖》,说的是中南海保镖许正阳(李连杰扮演)被派往香港,和警官梁鉴波(胖叔)共同保护一名富商凶杀案唯一证人杨倩儿的故事。
剧中的比利是个聪明活泼又调皮的孩子,常常会对胖叔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小举动。每次犯错后,都会说,“叔叔,对不起啊”。胖叔把比利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每次都原谅了比利。最终,比利犯下大错。为了向小伙伴炫耀,他趁胖叔不备,用胖叔送给自己的仿真水枪调换了胖叔的真枪,害得胖叔差点儿送命。吓得他搂着胖叔直个劲的道歉,“胖叔,对不起,胖叔,对不起,。。。”即便是这样,可胖叔只是说,“下次,不要这样玩了。”比利懊悔地躲在墙边哭泣。
许正阳告诉比利,“‘对不起’三个字不是男人应该说的”,并且给他讲了“少林寺耳东的故事”。
耳冬那年八岁,比比利还小,在少林寺很得师父的喜爱,每次触犯戒条,师父都会为他向主持求情。而每次耳东都只说一次“对不起”就没事了。虽然师父每次都叫他改,可是他每次都不听,因为他知道,即使他犯了滔天大罪,师父都会保护他,直到有一次,他跑进了藏经阁玩灯笼,把经书给烧着了。火势很大,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他就跑出了少林寺。可是心里越来越不舒服。当时,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选,一就是一走了之,一辈子逃离;二是回去认错,就算被师父打死也都无所谓。于是他跑回少林寺,很想跟师傅说声对不起,可惜他再也没有机会说这句话,因为师父已经被火给烧死了。从此以后,耳冬再也不说“对不起”了。
再多的“对不起”也追不回师父的生命。师父用自己的生命教育了耳东,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剧中的许正阳用“耳东的故事”引导比利成长。
如父如子,这就是师父!
师父,是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的尊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三国中,刘备向诸葛亮托孤,刘禅称诸葛亮为亚父,诸葛亮更是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特别在《出师表》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叶乔波和他的教练师父便是其中最好的代表。
师傅,是对老师的通称,也指古时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如:太傅;少傅,是传授“道”的,也就是传授成就王道、帝王之道的人;在百姓中则往往是对传授技能、知识,传授品德、道德教育,有专门手艺工匠的尊称。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