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十届“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感恩共产党 感恩毛主席 感恩老红军 感恩卫国老兵) 全国行走进北京一一“百年建党忆峥嵘,革命忠魂映初心”纪念李德生上将诞辰10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1年5月16日上午,百年建党忆峥嵘,革命忠魂映初心——纪念李德生同志诞辰10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东楼举行。这是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中旗网北京2021年5月16日报道(红墨水)今天上午,中国第二十届“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感恩共产党 感恩毛主席 感恩老红军 感恩卫国老兵)全国行走进北京一一“百年建党忆峥嵘,革命忠魂映初心”纪念李德生上将诞辰10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东楼举行。李德生同志亲属、老将军、革命后代、党史军史专家、原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乡代表等出席座谈会。
李德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曾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刘精松上将,徐向前元帅之子、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徐小岩中将,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任海泉中将,国防大学原基本一系主任毕泗振少将,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少将,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徐黎明,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刘星,河南省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谢天学,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李德生同志之女李远征分别致辞和讲话。
他们指出,李德生同志一生坚守共产主义革命信仰,无论顺境、逆境从未动摇。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国家、人民和人民军队,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
他们指出,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李德生同志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事业。他政治清醒敏锐,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多谋善断,智勇双全,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他军政兼优,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联系群众,知人善任,关心同志,爱护干部。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忍辱负重,荣辱不惊,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公道正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赢得了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崇敬与爱戴。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风范将长留于世,光照后人,他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在座谈会上,徐向前元帅之子、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徐小岩中将向主办方赠送“纪念李德生前辈诞辰105周年”书法作品:百战艰辛创伟业,奋斗不息昭后人。
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赋诗《缅怀李德生将军》,追忆和缅怀李德生同志:
缅怀李德生将军
中原虎将凯歌行,进取恒年到北京。国步多艰撑砥柱,沧桑守正纵豪情。风云席卷新天地,华夏腾飞又启程。共话百年强国梦,初心不老慰先英。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单秀法主持座谈会。
大家还参观了李德生生平介绍图文展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
座谈会由《祖国》杂志社、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中爱联(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李德生同志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年仅13岁的李德生就投身革命,担任了童子团团长,积极为苏维埃政权站岗放哨、为红军送信带路。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勇敢顽强、锤炼成长。他先后在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一军、红四军任战士、通信员、传令兵、班长、连政治指导员、交通队党支部书记,参加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嘉陵江等战役战斗,不怕流血牺牲,始终英勇战斗。1933年,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的八庙垭战斗中,左胸被子弹打穿,因伤及神经,从此左手留下残疾。同年8月,他光荣出席川陕省第二届工农兵代表大会。1935年6月,他受到诬陷被撤职和开除党籍,仍跟随部队继续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参加包座、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和百丈战斗,冲锋在前、绝不退缩,表现出顽强的革命毅力。1936年12月,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他重新入党。1946年,组织上撤销了对他的处分,恢复党籍,党龄从1932年算起。
全国抗战时期,李德生同志敢于战斗、机智勇猛。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和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30团团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伏击战、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和粉碎日军大规模“扫荡”的数百次战役战斗,参加了创建和巩固太行、冀南、冀西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40年5月,在参加反击日军“囚笼政策”的白晋战役南关破袭战中,他率部迅猛突进歼敌,解救1000多名民工,缴获炸药1000多箱,对瘫痪敌控制的白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八九月间,他参加了反封锁反“蚕食”斗争的邢(台)沙(河)永(年)战役,在攻打公司窑后的御路村防御战斗中,以1个营兵力击溃日军1个大队,受到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同志的高度赞扬。1942年5月,在太行根据地人民反“扫荡”作战中,他带领全营抗击十倍于己的日军,成功掩护八路军总部和后方机关突围。1945年3月,在攻打日军马坊据点时,他化装成农民深入敌营侦察,率82名突击队员一举端掉日军据点,延安《解放日报》社论称这一仗是“典型的歼灭战”。
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敢打敢拼、屡建奇功。历任太行纵队第4支队769团团长,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12军35师师长。参加了上党、邯郸、陇海、定陶、鲁西南、襄樊、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一系列战役战斗,以及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襄樊战役中,他靠前指挥,巧用兵力,“刀劈三关”,夺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口,率先破城,该旅第49团被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淮海战役中,他率部连续9天急行军,与兄弟部队一起形成对黄维兵团的合围,并担任南集团主攻,歼灭敌主力“老虎团”大部,攻占双堆集东侧敌核心阵地。渡江战役中,他率部胜利攻占敌长江防线铁板洲阵地,随后千里追击20天,连克县城16座,歼国民党军2万余人,活捉少将师长3人。在进军大西南作战中,他率部千里大迂回,挺进川黔,奇袭重庆,决战成都,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生同志为党、国家和军队事业殚精竭虑、贡献卓著。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师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他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在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中,他认真贯彻“积极防御”“零敲牛皮糖”的指导思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巩固阵地,主动出击,改善了我军的防御态势。在上甘岭战役反击作战中,他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15军所属部队,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从朝鲜战场回国后,1955年李德生同志任陆军第12军军长。他积极探索部队建设特点规律,围绕提高战斗力狠抓部队全面建设,特别是创造的“郭兴福教学法”,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全军广泛推广。
“文化大革命”中,李德生同志临危受命,1968年4月至1973年,历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在制止武斗、维护工农业生产秩序、稳定安徽局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69年7月,他参加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业务组、中央军委办事组工作,协助周恩来同志分管水利部和国家体委工作,参与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筹建和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重要工作。同时,分管军队政治工作,1970年4月任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1月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参与处置“九一三”事件,为稳定北京局势、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他参加军委办公会议,组织查获林彪反革命集团重要罪证,承担军队“批林整风”中的大量日常工作,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在周恩来、叶剑英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积极落实干部政策。1973年12月,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后因受“四人帮”迫害,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职务。1980年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为李德生同志平反,恢复名誉。
改革开放后,他衷心拥护和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上来。在沈阳军区工作期间,他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提出组建合成军和守备区的重大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肯定,领导组建全国第一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全军第一个激光模拟对抗营,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视加强基层特别是边防部队建设,有力巩固了东北边防。1985年11月,李德生同志担任新组建的国防大学政治委员。他与张震校长一道,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积极推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改革,为国防大学创建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1990年4月,他退居二线后,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事业,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参加中共党史、军史研究,主编了《从郭兴福教学法到科技大练兵》,撰写了《李德生回忆录》和《军事思考录》等著作,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李德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李德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
军事科学院原院长刘精松上将在座谈会上讲话。
徐向前元帅之子、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徐小岩中将在座谈会上讲话。
徐向前元帅之子、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徐小岩中将(左)向主办方赠送“纪念李德生前辈诞辰105周年”书法作品:百战艰辛创伟业,奋斗不息昭后人。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任海泉中将在座谈会上讲话。
国防大学原基本一系主任毕泗振少将在座谈会上讲话。
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少将在座谈会上讲话。
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徐黎明在座谈会上讲话。
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刘星在座谈会上讲话。
河南省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谢天学在座谈会上讲话。
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在座谈会上讲话。
李德生同志之女李远征分别致辞和讲话在座谈会上讲话。
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赋诗《缅怀李德生将军》。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单秀法主持座谈会。
在座谈会现场展出的李德生生平介绍图文展。
在座谈会现场展出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
张謇先生之孙、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张绪武在座谈会上。
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在座谈会上。
原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上将在座谈会上。
原武警部队原司令员杨国屏上将在座谈会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之子、中国体育杂志社原社长万伯翱在座谈会上。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在座谈会上。
军事战略专家、军委战略规划专家组成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高东广等在座谈会上。
军事博物馆原馆长郭得河少将等在座谈会上。
102岁老红军、原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上将之子,原总参谋部四部部长万晓援少将等在座谈会上。
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之子、军事科学院战略指导部原副部长罗援少将等在座谈会上。
万海峰上将秘书孙德阁大校、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前排右二)等在座谈会上。
李德生同志之子、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李和平等在座谈会上。
座谈会现场。
朱德元帅外孙刘武等在座谈会上。
李德生上将之女李远征(前排左三)、李雅雅(前排左一)、李晓沪(前排左二)等在座谈会上。
原武警武汉指挥学校副校长、中国萧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全国行走进百城组委会主任姜文华大校在座谈会上。
中国萧军文化研究院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东莞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常务主任韩银山(前排左二)等在座谈会上。
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左)、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合影。
左二起:徐小岩、陈昊苏、姜文华、韩银山。
合影。
左起:姜文华、河南省军区原司令员卢长健少将、谢天学、韩银山。
合影。
合影。
合影。
李德生同志亲属李和平(左)同家乡代表、河南省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谢天学在一起合影。
李德生同志亲属在一起合影。
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诗歌《缅怀李德生将军》手稿。
合影。
摄影:布铁威
上一篇: 特稿:我的父亲邓仕均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