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结婚报告中浓缩的革命伴侣情

  • 时间:   2021-07-02      
  • 作者:   江淮晨报      
  • 来源:   江淮晨报     
  • 浏览人数:  1215

万海峰夫妇

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馆有一组特殊的文物:一张夫妻合照、一份1943年的结婚申请报告,这是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百岁上将万海峰所赠。

河南光山,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别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万海峰就出生于此。家境贫寒、童年悲辛,13岁的万海峰执拗地要求跟着二叔参军,就这样成为一名小红军战士。在部队里,大家待万海峰像亲弟弟一样,这让自小失去母爱的他感受到了家庭温暖,他总是争着站岗放哨、参与公差勤务。

可是,没有多久,二叔就因体弱病倒,迫于当时被围剿的险境,上级只得派万海峰护送其回乡。不料,二叔在途中去世,万海峰将他掩埋在路边,擦干眼泪后又原路返回,正好遇到了转战附近的红28军,随之一路征战来到了鄂豫皖苏区。红28军是红军主力进行长征后,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支游击力量,2000多人坚持3年的对敌斗争,使大别山红旗不倒。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红28军被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万海峰随之来到了指挥中心肥东青龙厂。在褚老圩,万海峰和战友们解民情、地情、敌情,有的放矢,先后创建了造甲、青龙、白龙、埠里、双墩等十多个乡级抗日民主政权,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青龙、吴店两个区级抗日民主政权。

新四军创建抗日根据地后,一面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一面还英勇抗击日寇,万海峰和战友们屡歼强敌,给入侵的日军以沉重打击。青龙厂的抗日岁月,成为了万海峰宝贵的精神财富,锻炼了他的军事才能。正是因为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万海峰一直对青龙厂念念不忘,十分关心青龙厂的现状,不顾高龄还曾亲临褚老圩,并积极推动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的兴建。

19401月,万海峰从新四军教导队结业,分配到驻苏南溧阳地区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身边当一名侦察参谋,并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日渐成熟起来,逐渐走上指挥岗位。1941年初,粟裕任命万海峰为苏中第四支队独立旅第72营营长,讨伐叛国降日的顽军李长江部。年仅21岁的万海峰了解地形、敌情后,用智取的方式打了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歼敌300多人,取得了他革命生涯中由自己领导的第一场战役的重大胜利。此后的岁月,万海峰征战无数,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艰苦的战争生涯中,万海峰最幸福快乐的事情,就是与女军医赵政结为夫妻。心怀共同革命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献身精神,让这对革命伴侣很快便确立关系,向组织汇报获得批准后,在苏中抗日战场举行了极其简易的婚礼,没有仪式、没有请客也没有闹洞房,他们把两床黄被子搬到一起,就算是结婚了。

万海峰的结婚报告

第一个孩子出生不久,赵政知道前线部队急需有经验的医生,忍痛将孩子寄养在老乡家,毅然率领医疗队随军出征,一别就是3年。1947年,孟良崮战役打响,万海峰在战争前线与敌人交锋,身怀六甲的赵政克服身体不适,带着医疗队奔波于炮火连天的战场抢救伤员。尽管两人在同一战场上参加战斗,却不曾见面、未通音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就这样在战火中诞生了,而万海峰连孩子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此后的岁月中,万海峰和赵政长期两地分居,各自在不同的战场奋斗。直到1973年——结婚整整30年之后,这对军中伴侣才得以团聚。1982年秋,万海峰调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两人再度天各一方。万海峰严格执行“近亲回避”的规定,尽管妻子赵政和3个子女都是现役军官,始终没有一个调到身边工作。

一张报告、一张照片,记载着将军夫妇的传奇人生,也浓缩着他们从前、现在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革命人物故事、历史记忆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