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八一,今又八一。2021年的八月一日,正值建党百年之际,格外让人怦然心动。
为庆祝建党百年和建军94周年,2021年8月1日,由中红网、北京航空联谊会(筹)、崇西社区党委、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军部分会、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联合举办的八一建军节联谊会,由于疫情原因,临时改为使用远程会议系统的网络视频方式,召开了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参与八一建军节座谈会的有:八一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特务营连长黄霖女儿罗解难、儿媳李黎明,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后代李丹阳、刘建一夫妇,八一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李一氓孙女李燕,八一南昌起义将士陈昌之子陈龙狮,秋收起义老红军陈发启之子陈德延,萧锋将军女儿萧南溪,王近山将军女儿王媛媛,开国女将军李贞后代李里,老红军张焕文、杨吉安女儿张克明,1924年长春市第一位中共党员张锦春后代张刚,1925参加革命的杨建新女儿杨延力,中央特科、江抗老战士刘钊女儿刘振红,老八路汤从列儿子汤洪,隐蔽战线英雄刘光典烈士女儿刘玉芳,原中部战区空军副军级高级工程师张俊亮,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贺燕燕,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中华魂网副主任马骁,北京航联会筹备组成员任正强、郭晓昆、丁秀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军部分会代表,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代表及红色志愿者等。
会议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纪念活动联合主办方代表胡山致辞
纪念活动联办方代表、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胡山谈到,建党百年华诞纪念八一建军,意义独特。百年沧桑,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矢志不渝。只有知道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哪里而来,才会知其会往何处而去。
1927 年 4 月 12 日和 7 月 15 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 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凌晨 2 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 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1933 年 7 月 11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 8 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每年 8 月 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94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拼搏奉献,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的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人民子弟兵用鲜血和汗水,用意志和忠诚,诠释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光荣传统,他们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是推动人类和平正义事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强后盾。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创建伟大人民军队的那一代共产党人奋斗牺牲、追求理想的奉献精神,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里。今天,中国初步实现了党的初级阶段奋斗目标——让人民过上小康幸福生活。新的百年征程开始了,让我们继承前辈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深切缅怀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卓越历史贡献的伟大的革命先辈们!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万岁!
叶挺将军孙女叶莲主题演讲《从四军到新四军》
叶挺将军的孙女叶莲从小听父亲讲述爷爷的故事,爷爷的高风亮节与人格魅力以及父亲的言传身教,激励她为人生理想而奋斗。
叶挺,1896年生于广东惠州,1924年12月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率独立团先遣北伐,打出了“铁军”的赫赫威名。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战旗
叶挺在南昌起义中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底参加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1937年参与组建新四军,任军长。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名开国军事家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囚歌》手稿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渝郊红炉厂囚室中写了这首慷慨激昂、气势豪迈的《囚歌》。他对党忠诚、铁骨铮铮,大义凛然、不怕牺牲的精神令一代又一代人敬仰与怀念。
叶莲谈到,爷爷短短五十载的人生,做了两件事情:北伐与抗日。叶挺原名叫叶为询,在乡下读书时,良师陈敬如给他改名为叶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寄望其挺身而出、拯救中华。叶挺在狱中曾写长达3000字的自白书《囚语》,其中谈及自己性格的形成:“吾在乡,幼年甚爱读前后《出师表》、《正气歌》、《苏武致李陵书》、秋瑾及赵声等诗,感动至血涕,造成一个悲剧角色的性格。十三岁时,曾手抄邹容的《革命先锋》(《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书,养成一种对社会的反抗性格。”
1921年,孙中山夫妇与总统府大本营警卫团的将士们
1912年起,叶挺开始了7年的军校学习,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军校。1919年毕业后加入粤军一师,后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1923年,中国共产党着手改组国民党,叶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1924年,叶挺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叶挺从苏联回国后,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全团2100余人,叶挺任团长。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5月20日,叶挺率所部从广州出发先遣北伐,直捣湘鄂,战渌田,打醴陵,克平江,夺汀泗,取咸宁,占贺胜,陷武昌,为北伐战争胜利,立下赫赫战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叶挺代表四军接受铁军盾牌
1939年,叶挺对采访他的国际记者汉斯·希伯说:“北伐军只有5万人,而吴佩孚和孙传芳却各拥有15万军队,同时他们的装备和武器比我们要好得多,但是由于我们官兵的勇敢革命精神,由于统一战线和人民的支持,我们的仗还是打胜了。我的这个团就有大约70%的人伤亡。张发奎师的官兵也表现得非常勇敢,由于战绩突出,第四军的远征部队,被誉为北伐的铁军。……我认为,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合作和他们在组织动员人民支持军队的工作中发挥的领导作用,北伐是不能得到胜利的。”
叶挺亲笔书写的南昌起义作战命令
中央决定南昌起义时,政治上打“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旗号,军事上打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旗号。北伐中第四军发展为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任上将总指挥,下辖五个军:第4军、第11军、第12军、第13军和暂编第20军。起义部队主力来自第二方面军:第4军加上第11军8个团,第20军7个团,以及朱德军官教育团部分学员,共计2万余人。
1928年4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会师,朱、毛两部合编为红军第四军。日后在延安,朱德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谈到:“所以用第四军,就是为了要保持北伐时第四军‘铁军’的大名,这是大革命时期我们革命的堡垒。”
抗日时期的叶挺
叶莲说,爷爷是一个职业军人,从大革命时期的第四军到抗日时期的新四军,他一直秉持铁军精神,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初心不改。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再次合作。8月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而东南八省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国、共双方就军长人选僵持不下。7月间,周恩来与叶挺在上海新亚酒店见面,商量由叶挺出山改编游击队。
据叶挺后来回忆:“在上海战斗的危急时刻,我向蒋委员长建议,为了抵抗日本侵略,为了在华中日本占领区内开展游击战争,让我集合仍留在南方的红军和改编这些军队。” 为了继承大革命时期四军的铁军精神,叶挺提议这支部队番号取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1938年1月4日,汉口新四军军部,左起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参谋长张云逸、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驻江西办事处主任曾山
叶挺夫人李秀文
奶奶李秀文是爷爷背后的默默支持者。叶莲介绍,爷爷奶奶相识的时候,奶奶还在广东省执信女子中学上学,两人一见倾心。“爷爷想提亲,但奶奶的父亲说,等爷爷当上团长的时候,才可以娶奶奶。几年后,叶挺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北伐出征前,他们在肇庆独立团驻地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此后共同生活的20年里,他们聚少离多,但是两人的感情却更加深厚。”
新四军在压制中奋起,变敌后为前线。叶挺在《纪念本军成立三周年》(1940年10月12日)一文中指出,“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打了1200余次胜仗,歼敌两万余,俘虏三千余。”叶项袁邓《告皖南同胞书》(1941年1月4日)指出,“部队由不足1万人发展至十万余。”“政治军事烦扰不断:别扭、误会、摩擦”;“军需上受克制: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弹药不充、枪械不补”;“但大家只有一个志愿:打日本,救中国!”
“面对蒋介石造成的军需困境,新四军自己建立了军工厂,修枪造弹。军中华侨回国募捐,以补贴军费不足。奶奶卖了自己的嫁妆,再加上父母的养老钱,购置了3600只手枪等一批武器设备,不顾生命危险,亲自押运到新四军。”叶莲说。
爷爷喜欢摄影,开始只是自娱自乐,给家人拍摄。1937年出任新四军军长后,他有意识地拍摄了上千张新四军作战、训练与生活的照片。
训练中的新四军将士
爷爷叶挺曾表示,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我们的人民,我要把这些活生生的历史记载下来,编辑出版,以扩大抗日战争的影响。
叶莲介绍说,这些照片后来都捐给了军事博物馆。
1941年1月7日,新四军军部部队九千余人,在北移途中突遭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袭击,激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两千人突围外,4500人被俘,其余壮烈牺牲或失散。蒋介石密令:“一网打尽,生擒叶项”,活捉叶挺悬赏10万元。
周恩来激愤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月14日叶挺按照党的指示下山谈判,被国民党扣押。“皖南事变”震惊中外。
叶挺的《囚语》手稿
1941年1月21日是叶挺被囚的第七天,在江西上饶李村,他面对死亡回顾一生,开始写长达三千余字的“自白”——絶命书《囚语》。该文献因被收入国民党当局档案而留存下来。《囚语》开篇是一首打油诗:“不辞艰难那辞死,生死原来相遊戏。只问此心无愧怍,赤条条来光棍逝。”
爷爷和奶奶一共生育了9个孩子,其中三子夭折。叶莲说,爷爷在被国民党关押期间失去了人身自由,心中十分愤慨,给孩子们都改了名字,长子叶正大、次子叶正明、四子叶华明、五女叶扬眉、六女叶剑眉、七子叶正光、八子叶启光,取意“正大光明,扬眉吐气”!
叶挺一家在澳门家中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开始和谈。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共中央用马法五等5人作为交换,迫使国民党释放叶挺和廖承志。
出狱后的叶挺(左)与廖承志
叶莲谈到,爷爷获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党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心愿,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我的一切。”
叶挺将军入党申请手稿
两天后毛泽东复电:
毛泽东复电
“亲爱的叶挺同志: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中共中央 三月七日”
叶挺将军谈到他为什么请求重新入党时说:“我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同志能贡献其全部力量为中国人民工作,在我失去自由的环境中能深刻了解到这一点,所以在我囚禁的期间,我就有了这个决心:如果我能自由了,一定要继续牺牲了的同志们的精神,重新加入共产党,贡献我全部的力量,来为中国人民服务。”(原载于1946年3月15日重庆《新华日报》)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17人遇难
“爷爷叶挺出狱后一个月,偕夫人李秀文和两个孩子,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生命定格在50岁,但他的精神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
在谈到爷爷的革命气节是如何形成的问题思考时,叶莲提到了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烙印,追求真理、践行信仰的执着和“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之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叶莲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有幸见证了党的百年盛世华诞,如果爷爷奶奶也能够看到祖国今天繁荣昌盛,肯定会感到无比欣慰。不忘党恩,不负使命,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油鼓劲!”
罗解难汇报
八一征程寻访团和中共大会会址寻访团活动
八一征程寻访团执行团长、中共大会会址寻访团团长罗解难汇报了四年前为纪念建军90周年而举行的八一征程寻访团和今年为庆祝建党百年而举行的中共大会会址寻访团活动,并播放了两次寻访团的图片集。
罗解难首先汇报了为纪念建军90周年而举行的八一征程寻访团活动。在中华魂网支持下,2017年4月,在开国将帅后代陈毅之子陈昊苏、陈奇涵之子陈崇北、陈赓之子陈知庶、朱德孙女朱新华等4位团长接力带领下,八一征程寻访团的八一后代和红色志愿者,先在大革命的中心武汉集结、寻访,然后经20军贺龙誓言“跟着共产党走”的黄石驻地,来到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南昌,寻访八一起义旧址和纪念馆,再沿着八一起义的南征路线到会昌、瑞金,进入福建长汀、广东大埔三河坝、潮州、普宁流沙会议和揭阳汾水战役所在地等,再到达起义失败之地海陆丰。之后又去寻访了广州起义、秋收起义所在地和朱德率部赣南“三整”之地,最后上了井冈山。全程历时23天,跨越4省7地,行程超过6000公里,引起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反响。
大家通过亲身走访革命遗址、亲耳聆听当年的战斗故事,在瞻仰革命前辈丰功伟绩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艰辛历程,并深深为 90 年前年轻的革命前辈们坚定的革命初心、坚强的革命信念和百折不挠、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和激励。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八一精神,代代传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坚定信念,中华复兴!”这是寻访团员共同的誓言和红色情怀。虽然寻访已过去四年,参加者依然记忆犹新。 从2017年8月1日开始,八一后代每年都要聚在一起庆祝八一建军节。
在座谈会上,罗解难接着汇报了今年6月18日-7月5日进行的寻访中共大会会址的活动。
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华诞,为更深刻了解共产党百年来栉风沐雨、苦难辉煌的历史,罗解难、胡承勇等八一后代,决心从中共成立之初的“一大”开始,亲身走一走建国前党的历届大会的会址,探究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的,以缅怀革命前辈,深悟革命初心、学习革命精神、传承革命大业。
罗解难介绍,中共大会会址寻访团的寻访线路为:上海(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一一嘉兴(一大)一一武汉(四大)一一绥芬河(六大)一一延安(七大)等地。因为疫情,寻访活动取消了去广州“三大”会址的寻访,改为去上海的“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参观;也取消了去莫斯科“六大”会址的寻访,改为去绥芬河市新建的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
寻访团从北京出发,18天走访了上海、浙江、湖北、黑龙江、陕西五省市,所到城市之间按公路里程计算,行程约9533公里,加上在当地寻访的37个红色景点的市内交通里程,整个行程将近一万公里。
中共大会会址寻访团基本成员6人:八一起义将士黄霖和上海老地下工作者胡瑞英之女罗解难,早期工人运动先驱胡子寿烈士之孙胡承勇、孙媳侯巧荣,广州起义将士、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成员陈同生和新四军战士张逸城之子陈海风,老红军张焕文、杨吉安之女张克明,129师将士暴士彬之孙暴朋振。烈士后代、胡承勇姐姐龙承英参加了延安七大的寻访。
上海本地的寻访团员有恽代英烈士孙女恽梅、穆为夫妇,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俞秀松烈士之子俞敏,老地下工作者石西民之女、上海新四军八路军地下斗争工作者后代联谊会会长石晓华,八一南昌起义将士盛幼宣之子盛昌旦,1933年远东反战大会参与者周文和郑育之的后代周七康、朱姚的后代朱继姚,中央特科情报战士刘钊之女刘振红、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团员郭立言之子、新四军后代汪向明,党史工作者华校生、寇晓东,复旦大学教师张晓鹏,抗美援朝空军英雄韩德彩的机械师孙雄之子孙宁先,以及红色志愿者黄晓东、顾伟、钟海平、曾伟娟、胡淑媛等。
寻访团所到上海、嘉兴、武汉、哈尔滨、绥芬河、延安、西安等处,得到了当地党史部门、纪念场馆和志愿者的热情支持。
通过对建党百年来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的寻访,寻访团员更深刻理解了革命前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初心,也更加看到了革命道路的曲折坎坷需要坚韧不拔和坚定信心。
1945年七大后的一天,毛泽东和来延安考察的黄炎培有一番关于周期率的谈话。黄炎培认为,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这番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
我们学习党史,就要了解革命前辈建党时纯洁而高尚的初心,承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让共产党真正跳出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在1945年4月21日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作报告时曾用“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来形容共产党走过的风雨历程。1956年2月董必武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此语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习近平在2017年10月31日上午,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时,也引用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当时他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直前。
可以说,革命前辈建党的初心,就是立党为公、立国为民。故我们一定要时刻清洁党的肌体,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实现国富民强,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推动世界大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一建军节座谈会在雄壮嘹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落下帷幕。
参会感悟分享
退休干部、原中部战区空军副军级高级工程师张俊亮同志表示,今天上午听了叶莲、胡山、罗解难诸位老师的讲解,我深受感动!叶挺将军等老一辈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崇高气节我极为敬佩!叶挺将军的诗篇“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充分显示出先辈紧跟党走、革命到底的鲜明立场。先辈们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没有老一辈先烈的牺牲,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要继承先烈的遗志,永远铭记先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他们的奋斗历程,退休不褪色,永远做一名传播正能量,播撒红色种子的好战士。
会上播放了李汉俊、冯乃超后代李丹阳、吕福本后代刘建一夫妇为纪念八一建军创作并朗诵的诗词《启航,再启航》:
八一征程寻访团团员、八一起义后代李燕表示,非常高兴在网上与大家共同庆祝八一建军节,让我学习、了解了叶挺将军的革命生涯。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让我很感动,深受教育。感谢叶莲的分享。让我们共同缅怀先烈,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感谢罗解难分享中共大会会址寻访活动的经历和组织这次活动的付出。
中共代表大会会址寻访团成员、老红军后代张克明表示:首先,感谢罗解难老师策划并推动的本次会议和寻访中共会址行动,有幸能够参加,受益良多。 其次,我要向叶莲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她的精彩发言使我深刻认识到,正是以叶挺将军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执着信仰、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一心为人民崇高品质,带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在心。我们要努力继承无数献身中国革命的先烈们的奋斗精神,勇敢捍卫红色江山,以确保革命先辈的鲜血不会白流。
我在寻访、参观中共代表大会旧址及历史展陈时,当看到革命前辈为解放劳苦大众而不懈奋斗的史实时,我禁不住热泪夺眶,敬仰之情、感慨之緖在我心中激荡难平:毛泽东舍小家,不惧挫折,为信仰而战,勇往直前;李大钊为人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平静泰然走向绞刑架;王尽美以严重“肺痨”之躯,战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陈延年坚持站着死,绝不跪着面对敌人的子弹……。呜呼!共产党人,特殊材料造就的灵魂和身躯!
八路军后代汤洪表示,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组织工作和精彩发言。今天受到了一次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做人民的子弟兵,做保卫祖国的坚强柱石。
八一后代、“军挎记者”陈龙狮说:八一后代们及时应对疫情,坚持创新,临时改用网络平台的方式来开八一纪念会!这样非常新颖而且效果极佳。估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还会坚持用这一方法来开各种会议等。我听了叶挺将军的孙女叶莲大姐的深情讲述,再次明白了叶挺将军的光明磊落和一颗红心永向党之永恒道理,这样的党性、信仰才让他老人家为中国创建了“铁军”和新四军。要知道:“铁军”和新四军是我党特别能战斗的部队,他们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丰功伟绩!所以,叶挺将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永存的,我们革命后人一定要铭记这段历史,牢记使命,再创辉煌!
年轻的党史工作者寇晓东说:我们无法忘记为民族复兴而牺牲的两千万余革命英烈,无法忘记龙华烈士陵园躺着的一千六百余名铮铮铁骨,无法忘记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罗亦农、彭湃、李求实这些令人感动的英烈名字,陈延年、陈乔年等革命者面对牺牲光明磊落、视死如归,仅有26岁的陈乔年更是动情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这句话每每想起不禁让人热泪盈眶,心灵受到触动震撼。而我们这些后来人正在享受前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幸福。我们后来人也一定会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远牢记初心使命,更加奋发图强!
会务工作人员张玉蓉说:每年都参加罗姐组织的各项工作。因为疫情缘故,这次八一聚会突然由现场会议改成了网络会议,把我们做会议服务的人员忙坏了。但是本着弘扬铁军精神的目的,我克服了日常工作和兼职会务的工作矛盾,基本上圆满保证了这次网络会议的进行,我感到高兴。若做得不周之处,在下次会议中改进。谢谢大家!
鸣 谢
参会者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网络会议这个新生事物,大家克服困难,认真学习、积极准备,及时下载会议App、登录注册,有的还提前一天进入会议室练习、操作,直忙到深夜十一点多。
群友之间虚心求教、互帮互学,保证了会议的成功召开。会场上有人还特意穿上北伐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服装,以烘托节日气氛。
以下是部分参加网会人员相片。
网络视频会议部分参会人员
最后,要感谢各主办方领导大力支持,还要感谢张俊亮、张玉蓉、鲁南英、刘丽萍、陈德延、陈名璧、陈萍、李诗彤、扈新华、王艳京、张刚、陈龙狮、陈胜、卢双、云志勇、许先珠、李善湘、郭晓梅、钱光剑、邹小燕、常进、李丹阳、刘建一、丁秀琴、秦文祥、胡文波、陈复尘等工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的积极参与。
上一篇: 延安圣地 红色记忆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