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一大旧址(复原)
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等走出钟楼会议厅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身为湖南省代表的毛泽东展露了惊人的洞察力和影响力。此时的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秘书,对于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清楚的认识。他在大会上多次发言,先后提出至少四个提案,并驳斥了多个不利于革命进程的提案。其间,国民党广州代表方瑞麟提出反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在李大钊用书面发言进行驳斥后,毛泽东利用现场有利气氛立即发言,要求停止讨论,即付表决,有力制止了这一别有用心的提案。
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章程委员会十九名代表之一,后来还曾代理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这时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比蒋介石还要高(蒋介石在这次大会上没能进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
国民党一大代表签名中可见毛泽东,瞿秋白,谭平山,林祖涵,沈定一等共产党人的名字。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座钟楼至今还在,所以我们还有机会到那里凭吊一下毛泽东与李大钊们曾挥斥方遒的现场。如果你到这里访问,甚至可以找到毛泽东当年在大会中的座位 – 他的座位位于第四排,你只要仔细找,便会在一个座位的后面找到 -- “第二十九号 毛泽东”的字样,这就是当年毛泽东坐的地方。同样,在这里也可以找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座位。
那一刻,历史便仿佛重现,我们依稀可以听到那个清晰的湖南口音的声音:“本席根本反对本案,以为不能讨论,不能表决!”
正是这个声音,在二十五年后发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言。
一时间,南中国的钟楼,便与北京城的天安门,有了遥相呼应的感觉。
链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改组国民党和推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召开的。按照中共三大的决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张国焘、李立三、瞿秋白等20多人参加了会议。李大钊被孙中山指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孙中山主持开幕式并致开会词。谭平山任共产党党团书记,并代表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草案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称之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代表们在是否容许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在讨论《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时,有代表提出在章程中增加“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的条款,其目的是反对共产党员“跨党”,遭到了李大钊等代表的坚决反驳。最后,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大会通过的宣言和章程,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由于孙中山的坚持,国民党右派在口头上对此不能不表示赞成,但并不愿意执行。是否真正执行大会的宣言,实际上成为后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斗争的核心问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张国焘、于方舟、韩麟符、沈定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接着召开的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推选廖仲恺、谭平山、戴季陶为中央常务委员。并决定成立中央党部。在中央党部各部门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部长林祖涵,工人部秘书冯菊坡,农民部秘书彭湃,组织部秘书杨匏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实行国共合作,既是国共两党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共同需要,也是两党各自发展的需要。
下一篇: 特稿:延安圣地 红色记忆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