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是一方红色的热土。这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里红色地标如满天繁星。每一个红色地标都装满了血火交织的动人故事,每一个红色地标都承载着一段彪炳史册的光辉岁月。从长沙出发,我们走进这些红色地标,用一个个故事还原红色记忆,用一段段历史探悟初心使命。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带着感情、带着信仰、带着使命,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精神伟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开新局、谱新篇。
毛泽建烈士陵园。
毛泽建烈士陵园前临湘江,后倚南岳72峰之一的巾紫峰,园内风景秀丽,翠柏掩映。该陵园始建于1968年,2005年毛泽建诞辰100周年时再次全面维修。
毛泽建,又名达湘,毛泽东的堂妹。
毛泽建,又名达湘,毛泽东的堂妹,1905年10月秋菊花盛开的季节出生,故小名菊妹子,湘潭县韶山冲人。1921年在长沙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尔后,来到衡阳省立女三师,一边读书,一边从事学生运动,先后担任省立女三师党支部书记和湘南学联女生部部长。1926年秋,到衡阳县领导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并组织农民建立游击师,进行武装暴动。
1927年8月,毛泽建和爱人陈芬一起来到衡山开展党的地下斗争。担任中共衡山县委妇女运动委员,兼任县委联络通讯等机要工作。她按照县委关于改组基层支部、发动武装暴动等决议,经常带领游击队四处活动,或夺取团防局的枪支,或者捣毁敌人的通讯设备,或潜入县衙引爆炸弹,成为远近闻名的女游击队长。她还巧计震慑心狠手辣的劣绅宾海容,迫使其不敢去就任团防局长,消除了敌人对我地下活动的威胁,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
1928年5月,在耒阳夏塘铺的一场战斗中,毛泽建不幸被捕,后被井冈山下来的一支队伍救出。此时她即将临产,只得藏匿在当地一位孤老婆婆家里,生下了孩子,取名艰生(一说为贱生)。不料,孩子的哭声惊动了正在搜查的挨户团,毛泽建再次被捕。敌人以她系“毛泽东之妹,负该党重要职责”,把她从耒阳押到衡阳。
1928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又以毛泽建在衡山从事过共产党的工作为由,将她押解至衡山,关在县监狱。敌人对毛泽建进行威逼利诱,多次审讯,妄图从她身上捞取我党的重要机密,却始终一无所获。面对敌人的酷刑,毛泽建坚贞不屈,毫不动摇。敌人恼羞成怒,酷刑用尽,得到的口供却还只有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无计可施,派叛徒彭瓒对她劝降,却被她一顿臭骂,“要我投降,除非日出西山,湘江水倒流。”
在毛泽建受尽折磨,浑身血迹,奄奄一息之际,丈夫陈芬的姐姐陈淑媛赶来看望她。这时,毛泽建提出想见见儿子艰生。而此时艰生早就因为没有奶吃而夭折了。陈淑媛不忍心将这个消息告诉弟媳,于是含泪从老乡的家里借来一个婴儿送给毛泽建看。见毛泽建抱着婴儿亲个没完,陈淑媛只能在一旁失声痛哭。
即将临刑的日子,毛泽建在狱中给丈夫陈芬的姐姐陈淑媛写下最后的遗书:“┅┅革命轻易的成功,千万不要这样的奢望。但是,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时,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
1928年农历十月初九,毛泽建写给丈夫的姐姐陈淑媛的信。
在大牢里被关了一年多后的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戴着手铐脚镣,被押解到衡山县城马王庙坪。她高呼“今天,杀了我一个毛达湘,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毛达湘站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24岁,如花的年纪,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毛泽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毛泽东主席家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烈士。
解放后,衡山县建起了毛泽建烈士陵园。普通的日子,经常有人到烈士陵园来缅怀和祭奠。清明、党的生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特别的日子,前来祭奠的人更是特别多。毛泽建,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秋菊花,永远开在巾紫峰下、湘江之滨,永远开在人们的心上,人们一直没有忘记,以后也永远都不会忘记。
(整理自“学习强国”湖南学习平台)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