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积昌:20军60师 冰雪激战长津湖 痛击美军王牌师

  • 时间:   2021-10-17      
  • 作者:   林积昌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13913

电影《长津湖》片尾的一段冰雕连的画面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志愿军战士们手握钢枪,匍匐在阵地之上,甚至手指还扣在步枪的扳机之上,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成建制被冻死的共计有三个连队,其中20军两个,27军一个。他们是:20军59师177团6连、20军60师180团2连、27军81师242团5连。

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要图_看图王.jpg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即长津湖战役,是针对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发动所谓“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决心。战役从东线西线同时发起。担任东线作战的9兵团,决心集中主力,痛击美军王牌陆战1师。20军下达给60师的任务是切断长津湖地区敌人退路,协同友邻分割包围美军王牌陆战1师。下面列举的仅为其中的几名代表。

(一)毛杏表献出生命

毛杏表浙江奉化人。1942年10月参加浙东纵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屡建战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1949年10月1日,赴京参加开国大典观礼,受毛主席接见。1950年10月25日,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投入了两次反击战。11月28日,毛杏表壮烈牺牲。

(二)余新发大显身手

在千佛山阻击战中,他忍着极其严重的痢疾病痛,坚持战斗,歼敌120余人,为战斗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余新发(浙江余姚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并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三)毛张苗首获一等功

在阻击古土水之敌中,178团五连,面对美军炮火狂轰滥炸,多次击退美陆战1师德莱斯戴尔特遣队的营连规模进攻,始终坚守住1355.7高地。战后,连长毛张苗(浙江奉化人,荣立一等功2次,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后任该师师长)荣获一等功,五连荣获集体二等功。

(四)团长赵洪济牺牲

在坚守1081高地中,我英勇战士,忍饥挨冻,与敌白刃搏斗,直至弹药耗尽,全部壮烈牺牲,其中有180团团长赵洪济。后来打扫战场的战友们,看到烈士们仍然紧握枪杆,面向敌方,手指上还挂着手榴弹拉线圈。

(全图)

5fbba066919192a3fd41a0c1.jpg

油画《长津湖冰雕连》(局部)。原20军60师战士张怀旗供图,鲁艺画家谢士宇创作,张伊推荐 CCTV-1播出特别电视记录片《英雄儿女》第二集《极限战争》用图。现该图被网络广泛使用。

180团1营二连在零下40多度的冰雪露天战壕里,没有一点热食进口,穿着单薄棉衣,又不能生火取暖。全连干部战士一个一个都俯卧在冰雪工事旁,手握步枪、手榴弹,全部壮烈冻死在阵地上。众多的血肉之躯与冰雪粘合在一起,形成了冰雕般的英雄群像。后来打扫战场的指战员,看到如此情景,悲痛欲泪,悲壮无比。美军史料记录上也称颂:“这个阵地上的中国军队60师,顽强战斗,无一生存,忠实执行了战斗任务,”。

(六)寿志高献身炸坦克

守卫在1128高地的179团1营,在副教导员杨石毅等机智灵活指挥下,阻挡美军坦克。副连长寿志高,带领两个班,猛插美军坦克群,将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塞到坦克下实施爆破。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最后寿志高、排长华永林和27名战士,用血肉之躯冲向敌坦克,拉响炸药包,同归于尽,全部壮烈牺牲!寿志高(浙江诸暨人),他屡建战功,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全国战斗模范”等荣誉称号。

(七)瓦解敌军首创范例

在乾磁开战斗中,178、179团痛击美海军陆战第1师德赖斯代尔特遣支队。在此次战斗中,我军保持军事打击的高压态势,并积极开展政治攻势,迫使其240人向我投降,缴获、击毁敌坦克、汽车78辆,在朝鲜战争中是一个军政全胜的典型战例。

)指战员忍受饥饿英勇奋战

志愿军饥寒交迫,用炒黄豆拌雪充饥。

雪拌炒面

指战员战胜饥饿疲劳,顽强战斗;撕开被子,拆下袖管,用电话线的钢丝作针,拆掉袜子作线,自己动手缝耳套、棉袜、棉手套等御寒衣物;战役后期,粮源断绝,冻饿交加,呼喊“熬过困难就是胜利”!一天几颗冻地蛋充饥,可谁也不吃:战士让给干部,干部送给伤员。几昼夜米粒未进,仍然坚守阵地。昏厥了,同志们用体温去温暖。

零下40多度,空前的冻伤,手脚麻木,发黑,溃烂;脚、袜子、鞋子胶在一起,血渍斑斑。生死存亡,仍然意志坚强,继续战斗。

178团三营机炮连副班长饶严昌,肩扛重机枪60多斤,还带着8个伤员,一步一个血迹,整整爬了一夜,才到包扎所。

)艰难困苦的后勤工作

运输困难,粮弹紧缺,严重冻饿!面对困难重重的后勤,竭尽努力,“一切为了前线!”“全力支援战斗第一线。”后勤的指战员们,一方面全力投入抢运,一方面尽量节约,把细粮送给前方和伤员,把杂粮留给自己。

运输员每人每天,翻过1700多米高的广城岭,上下40余里,冰雪覆盖,又滑又陡,将急需粮食弹药送去第一线。不少体弱劳累过度的后勤同志口吐鲜血晕倒在地,女同志坐在雪上,抱着米袋滑行,真是粒粒皆辛苦,弹弹有血渍。虽然全力抢运,运到前方的数量还是甚少。整个战役,粮食仅3万余斤,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以至部分连队在完全断粮的情况下战斗几天几夜。

)竭尽全力救治伤员

艰难困苦的后勤工作.jpg

极度的冻饿,众多的伤病员,医务工作困难前所未有。驻金矿包扎所一个小组,18天接收伤员700多名。安置伤员的山洞,严寒地冻,又潮又湿;医务人员拆掉自己棉衣,给伤员保暖。卫生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密集炮火抢救伤员;战斗越激烈,越去哪里,连续抢救多达50余名伤员。第二包扎所,每天早晨将伤员背到2里地以外的地窖里藏好,晚上又把伤员背回来。文工队员来到包扎所,说唱、读报、宣传胜利消息,活跃气氛情绪,减少伤员痛苦,降低死亡率,让伤病员尽早恢复健康,重返战斗岗位。整个战役,各级包扎接收伤病员3190余名。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打退了美军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作者:林积昌(1983年—1986年原60师政委)根据相关资料摘编

(2021年10月5日)

志愿军战士忍受饥饿英勇奋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60师(辖第178、179、180团):师长彭飞,政治委员汪大铭,副师长陈玉才,参谋长蔡群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的前身,是1945年11月10日在江苏省涟水组建的新四军第1纵队,1946年1月7日,改称为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改编组成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第20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建制,刘飞任军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张翼翔任副军长,汤光恢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廖政国任参谋长。下辖第58、59、60师。


步兵第60师

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1纵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第60师,陈挺任师长,邱相田任政治委员。该师前身是1941年5月成立凇沪游击队第5支队,宗德指挥部3大队,1942年8月19日整编为3、4、5支队,1943年12月22日改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5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2纵队,同年11 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3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3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3旅,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3师,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师入朝参战,随即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全师先后共伤亡1万余人,其中牺牲营团干部12人,连以下干部战士2600余人。1952年10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师番号,1954年12月20军60师防化学连改编为喷火连,全军第一个喷火连。1955年1月,第60师与华东军区海、空军共同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斗,该师成为全军唯一的参加过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部队。1985年 10月改称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60师,1998年9月缩编为摩托化步兵第60旅。1998年是济南军区第一支奉命参加抗洪的部队,为60师的师史画上了圆满地句号。

(责编: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抗美援朝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