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洒一腔血 蓝天舞忠魂(中)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军72周年座谈会侧记 —— 中旗网

  • 时间:   2021-11-19      
  • 作者:   胡山、罗解难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11994

2021年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72个建军节。

为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发展历程,缅怀空军发展功勋英雄,北京航空联谊会换届筹备组、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和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一日一法团队)于11月11日上午,在盈科律师事务北京总部召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军72周年纪念座谈会。

朱宏佑:空军节的来历与革命精神传承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为日后创建人民空军积蓄力量。

革命战争年代,虽然没有建立人民空军的条件,但中国共产党深知创建人民空军的重要性,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储备了一批航空技术人才,为日后创建人民空军积蓄力量。

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利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选派多名共产党员进孙中山创办的广东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术。先后有9名共产党员在国内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基本驾驶技术以后,被送到苏联深造。

微信图片_20211119204636.jpg

毛泽东、彭德怀为《人民空军》创刊号题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留学苏联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中,先后两次选调王弼等19人转入苏联空军航校学习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湖北宣化店和福建漳州缴获了两架国民党的飞机,还成立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航空局。

抗日战争时期,利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选调43名共产党员到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附设的航空训练班学习;为了培养航空机械工程人才,根据王弼、常乾坤的建议和当时延安的条件,于1940年3月在陕北安塞县成立了第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选调100多名军队干部入校,先学习数学、物理知识以提高文化水平,尔后学习航空理论;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于1944年5月在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谋部成立由王弼、常乾坤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的航空组,担负航空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处理相关事宜。

朱宏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第一任宣传部长朱鸿之子,北京航联会换届筹备组成员,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会长

解放战争时期,在吉林通化创办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开始成批地培养各类航空技术人才。

据统计,从1946年3月到1949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共培养出各种航空技术干部560名,其中飞行员126名,机务人员322名,领航员24名,场站、气象、通信、仪表、参谋人员88名,为建设人民空军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共产党发展航空事业,道路布满荆棘,但仍克服困难前行,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就出现过用马车拉运飞机、用自行车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的奇观。

同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议期间,中央领导约见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副校长常乾坤和副政治委员王弼,听取他们关于培养航空技术人才情况的汇报,酝酿创建人民空军。

毛泽东等在听取汇报过程中,不断插话询问学员来源、训练水平、装备数量、飞机性能、教学能力、保障条件等情况。当常乾坤谈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已培养出飞行、领航、通信、机械等各类技术人员500多名时,毛泽东赞不绝口,并多次带头鼓掌。

1949年3月17日,中央军委根据常乾坤、王弼的建议和当时形势任务的需要,决定成立军委航空局,负责领导中国人民的航空事业。

3月30日,军委航空局在北平成立,中央军委任命常乾坤为军委航空局局长、王弼为政治委员。

朱宏佑展示人民空军早期的军帽帽徽

7月26日,中央军委批准以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部及其直属部队和军委航空局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率机关。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听取刘亚楼等关于筹建空军情况的汇报。

1949年11月11日空军成立后的第一种帽徽(也是空军军徽)和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空军的领章

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佩戴50式帽徽的空军政治部部分干部(前右一为朱宏佑的父亲朱鸿)

10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肖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为空军参谋长。

歼5,中国参照苏联米格-17F型战斗机研制,是中国制造并装备空军的第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

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同日,中央军委致电各军区、各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现已宣告成立,原军委航空局着即取消,原航空局所有干部及业务均即移交空军司令部接收。”

歼5战机列装中国空军

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军种——人民空军。长期以来只有陆军的人民解放军如同老虎长上了翅膀。后来中央军委确定,1949年11月1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日。

歼20战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步入世界顶尖行列

72年来,中国航空工业,从进口装备,到维修仿制,再到自主研发,最后迈进到自主创新,这条道路绝对漫长艰辛,其中不仅渗透着无数科研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更是伴随着整个航空工业对这一产业战略地位、创新密集、风险密集、长期积累、迭代进步等等特性的逐步认知。歼20横空出世,是历尽坎坷挫折磨难艰险后才竖立起来的一座科技工程丰碑。

而上面这幅油画中,歼5与歼20两种战机比翼齐飞,生动呈现给了我们一个革命精神传承的真实写照。

这位英气勃发的空军飞行员陈浏,是空军某试训基地通飞歼20、歼16、歼10C三型主力战机的新一代优秀飞行员,也是国庆70周年阅兵空中梯队歼-20战机编队的一员。

陈浏来自飞行世家,家中有8位亲人投身人民空军。而陈浏的姥爷,正是“中国空军战神”“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

刘玉堤,中国人民空军第一代飞行员,无畏无惧,身经数战,其最经典的一场战斗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1951年11月23日,美军集结116架飞机飞临平壤上空,对地面目标进行轰炸和扫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三师七团20架米格-15从我国丹东的浪头机场起飞迎敌,时任空三师七团飞行一大队大队长的刘玉堤,驾驶着03号长机,带着僚机,飞至敌机所在的朝鲜永柔地区的空域。

刘玉堤和他的03号长机

在这场空战中,刘玉堤对敌机穷追不舍,连续击落4架敌机,创造了志愿军空军单次起飞击落敌喷气式飞机的最高纪录,荣立特等功、一等功各一次,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在中国人民空军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刘玉堤非常注意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他经常带着自己年幼的外孙陈浏爬到机场附近的山顶,听飞机的轰鸣声,看飞机飞行的英姿,给他讲述他和战友们当年的战斗故事,引导孩子长大后能像自己一样,当最好的飞行员,守卫祖国的天空。

带着儿时种下的飞行梦,2003年陈浏考入空军航空大学。从那时起,他和姥爷之间便开始了战斗机飞行员之间的对话。

“随着我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我飞的机型越来越先进。每次我给姥爷讲新机型性能和飞行的感受时,他就像学生似的听得特别认真,还一再鼓励我要练好本领,不辜负好时代。”陈浏深情地回忆。

“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力量悬殊,条件极端艰苦。在那种困境下,您和您的战友们战胜强大的敌人,靠的是什么?”军校放假回家见到姥爷时,陈浏曾追问其中奥秘。

童年的陈浏与姥爷刘玉堤合影

刘玉堤回答:“我们的对手很多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飞行员,有上千小时的飞行经验。而喷气式飞机,我们只飞了二三十个小时,但我们敢跟对手‘空中拼刺刀’,因为我们新中国的飞行员心中都有一股劲,那就是为了党和人民不畏牺牲。这股劲头让我们天不怕、地不怕,无论敌人多强大,我们都敢和他们打!”

老一辈英雄飞行员之所以能够创造战斗奇迹,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超乎寻常的精神力量作支撑。这种力量源于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就是压倒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的信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困难、战胜强敌的法宝。”这些年,陈浏扎根战位投身试训工作,苦练险难课目。一次次穿云破雾的历险飞行,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一辈英雄飞行员的力量源泉。

2015年2月17日,刘玉堤将军因病逝世,享年92岁。他给孩子们留下了临终遗嘱:“我一生革命,南征北战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战斗了一生。我没有留下遗产,只有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要努力,为我们可爱的祖国、为中国人民努力工作。”

每每想起英雄的姥爷,陈浏豪情万丈,“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会像姥爷一样英勇顽强上战场,保家卫国!”

陈浏一直悉心珍藏着这幅油画。“当我驾驶歼20在云间穿梭时,感觉一回头,姥爷正驾驶他的战鹰作为僚机保护着我。”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值得后人们认真学习,砥砺践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要像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那样忠诚坚守、执着奋斗,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夺取新胜利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在空军成立72周年的生日,我们祝愿人民的空军飞得更高更远,变得更强!

任正强:淞沪抗日战场上的空战故事

抗日航空烈士任松龄的外甥任正强讲述了淞沪抗战中的空战故事。

“我从小跟着姥姥长大,听她讲了许多关于舅舅的故事。”任正强说。舅舅是民政部门认定的抗战烈士,从1991年开始,任正强先后前往南京、杭州、上海、洛阳等地走访父辈抗战足迹,了解到舅舅更多的事迹。

1930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的基础上,在浙江杭州笕桥,扩建中央航空学校。1931年,笕桥航校迎来了第一批年轻人: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转来。后来笕桥航校新学员大多来自全国的高校毕业生,他们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是名门望族。航校的学习内容很多:驾驶理论、飞行学、航空战术、航空仪器、气象学、无线电学、空中侦察、航空史、空中轰炸、空中照相、地理、外文、教练机飞行。

1932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1931年在南京成立的军政部航空学校扩大编制,迁往杭州,正式成立中央航空学校。由于洛阳距离前线较远,未受到日军威胁,可补充可能随时会在战争中阵亡的飞行员缺额,因此国民政府决定在洛阳创建航空学校。1934年冬,中央航空学校在洛阳成立分校。中航洛阳分校成立后,专门从事初级飞行教育。学员在完成学业之后即转升杭州中央航空学校,继续中、高级阶段的训练。

到抗战前夕,笕桥航校共培养了六期学员,合计600多名飞行人员。任正强的舅舅任松龄是中央航校第六期毕业。

罗店血战,中国军队英勇反击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第一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在上海杨树浦、宝山、吴淞、刘行、罗店、浏河多处与日军展开血战,奋勇杀敌,以血肉之躯铸成抵抗敌人的万里长城。

罗店争夺战的概述图

罗店虽乃江边弹丸小镇,面积仅2平方公里,但却为通往宝山、上海市区、嘉定和松山等几条公路的交叉点与枢纽,罗店一旦有失,全局势必震动。蒋介石几次三番下令:罗店关系重要,必须限期攻克,全体将士有进无退,有敌无我,不成功便成仁。中国军队在罗店与占据海陆空绝对优势日军进行十多天战斗。

战后,罗店战役前线总指挥罗卓英将军回忆道:罗店“这一地方平坦,没有山岭,也没有特殊的设备可资利用。连个像样的战壕也来不及修筑。勉强地建立一点简单的工事,可以说是象征性的。在日寇重炮,坦克车的疯狂攻势下只有拿我们的血肉去和他们拼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罗店镇也以 “血肉磨坊”而闻名中国抗战史。

中国空军第九大队装备的“雪莱克”攻击机

1936年8月16日,中央空军在杭州笕桥正式成立第9大队,刘超然任大队长,下辖第26、第27两个中队,分别由王汉勋与孟广信担任队长。第9大队是当时中国空军中惟一使用攻击机的部队,装备有20架雪莱克A-12攻击机(又称寇蒂斯攻击机)。

任松龄烈士

任正强说,自己本姓庄,后改随母姓。舅舅任松龄1917年出生,考入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简称中航洛阳分校),毕业后任国民党空军第9大队第27中队准尉见习员。

1937年8月13日,第9大队接到《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要求立即转场至浙江的曹娥机场。次日下午1点30分,第9大队的所有飞机分别从许昌和郑州起飞,同样因恶劣气候的影响,成功到达预定机场的飞机只有11架。晚上12点,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部下达《空军作战命令第三号》,其中,要求第9大队于次日拂晓前协助陆军攻击上海虹口附近敌炮兵、防空兵及步兵重兵器等阵地。

8月15日早晨5点45分,5架雪莱克攻击机从笕桥飞抵曹娥。就在飞机进行加油挂弹之时,16架日本海军的94式俯冲轰炸机突然飞临机场上空。第9大队在毫无预警情况下仓促应战,仅有少数几架飞机成功升空。由于机场跑道狭窄而且积水太多,第26中队副队长唐元良、飞行员刘崇涟驾驶飞机在起飞时滑出跑道,摔进草丛。而曹鼎汉驾驶飞机刚起飞就掉到场外。此役,我方虽击落日机3架,自己也损伤飞机9架(起飞时损伤3架,在地面被炸伤4架,在空战中受伤2架)。出师不利,令第9大队原定的首次出击计划被迫取消,队员们都窝了一肚子气。

经过10天休整,第9大队接到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部的《空军作战命令第十五号》,要求从河南南阳飞往南京集中,拟于8月25日对上海登陆日军进行打击。当大队到达南京大校场机场时,得知出击所需的炸弹还未送到,飞行员只好下机等待。

1937年训练中的日本海军“加贺”号航母。飞机前为90舰战,接着是94舰爆,然后是89舰攻

第26中队队长王汉勋在机场外的停机坪上,遇到时任航空委员会顾问的美军退役飞行教官陈纳德。得知第9大队此次任务时,陈纳德说:“雪莱克的火力非常惊人,你们可以不必挂带炸弹,仅用机枪作威力扫射,已经可以使登陆之敌归于崩溃。如果有敌人驱逐机(即战斗机)临空时,你们可用低空‘S’字蛇形飞行,敌机不敢俯冲过低,就无法对你们作有效攻击,你们的后座机枪,却可攻击敌机。”

第9大队接受陈纳德建议,不再等待炸弹,于8月25日下午4点30分起飞,直奔目的地。不料,当我机群抵达上海罗店以北的川沙镇海岸时,情况并不像情报中所说:在滩头上有日本海军的陆战队。但在一条河埂后边,我机群发现了一个日军炮兵阵地,十几门火炮正不停地向我军阵地发射炮弹,还有十几部大卡车往返于田间便道,运送物资。瞄准目标后,王汉勋率领第一编队的3架飞机,立刻俯冲下去,发动攻击。

攻击完毕,队员们对当前战果仍不满意,在大队长刘超然的带领下,又向长江飞去。在空中,他们发现江上游弋着10余艘日军舰艇,王汉勋又是第一个带队向敌舰队发起攻击。由于未携带炸弹,我方的雪莱克攻击机只能用俯冲射击方式向敌舰队发起进攻。以这种方式攻击,必须穿越敌舰队密集的防空火网。此时,我机群却犯了极大的错误,不少飞机忘了在作战前将加挂于飞机肚皮下的副油箱丢掉,以致“2607”和“2702”号飞机当场被击中,在空中爆炸坠落,而且所有飞机都中了弹。飞行员李文韶、张俊才、洪冠五、任松龄(驾驶2702号战机)、柴金陵等阵亡,张旭夫、龙飞和郑宏勗等负伤。

中国空军配备的霍克Ⅲ战斗机

经此一役,第9大队可用于作战的飞机仅剩5架。次月,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部撤销第9大队的番号,大队长刘超然去职。王汉勋所在的第26中队将剩余的飞机交给第27中队集中使用,另由中央航校暂编大队拨给霍克Ⅱ和霍克Ⅲ战斗机各2架,第6大队拨给达机2架使用,并调至南昌驻防。

任松龄牺牲后,被追授少尉军衔。他没有结婚,没有子女。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击落日机1543架,击伤330架。实力对比悬殊,空军指战员凭借过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与敌人浴血奋战,用巨大牺牲鼓舞民众,震撼敌人,赢得了国际友军的尊重。

刘福生:抗美援朝志愿军空军与战斗机型

建国初期中国的航空工业积贫积弱,战斗中使用的机型和性能也很不统一。

25.jpg资深航空模型专家刘福生生动介绍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型和他与战斗英雄们的交往故事,让代表们大开眼界。

2021年10月16日,刘福生看望拜访96岁抗美援朝英雄飞行员侯书军将军,将军在空战中首先夜战击落美机F-94战斗机,曾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兼成空司令。

微信图片_20211119204643.jpg

上面是我空军击落的美军八种型号战斗机的模型。

抗美援朝夺取大小和岛战斗中,王天保英雄和徐怀堂英雄驾驶的拉-11型战斗机击落美机F86F战机。刘福生请两位英雄在战机模型上留下了珍贵的签名。

刘福生应邀参加布展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纪念馆空军馆。

刘福生(右二)看望慰问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将军。

微信图片_20211119204652.jpg

空战中我空军飞行员驾驶的战鹰米格-15战机和米格-15比斯战机。

韩德彩将军是刘福生崇拜的英雄,照片是在南京请教将军有关击落费希尔的空战内容,並送将军米格15战斗机模型。

轰炸大小和岛的图-2轰炸机模型。

今年三月在西安拜访看望九十多岁的刘绍基英雄,他用机枪击落美F-86F战斗机。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年轻的空军部队为夺取制空权,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一战成名,三年成军,向英雄的中国空军学习,继承空中拼刺刀的革命精神,奋斗不息!

杨武军:空军历史上的新疆航空队

老红军、中共新疆航空队杨一德之子杨武军

新疆航空队的历史背景

①金树人时代

1932年3月1日,新疆省政府创办了新疆航空军官学校,后改称新疆航空学校,这是一所由苏联援助办起的航校,教程、教材、教员,飞机和地面辅助燃油、器材由苏联援助,也有部分中国籍的教员,学校领导除军事顾问外基本都是中国军人。

新疆航空队学员学习飞行的埃尔5型飞机

②盛世才时代

1936年7月,改称新疆省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这是一支空中战、训兼备的军事力量,由驱逐机、轰炸机和教练机三个中队组成,也称航校。在党中央派红军学员进航校前,该航校已经办过两期飞行班,一期地勤班。1937年秋冬,正值航校即将招收第3期飞行班和第2期机械班之际。

人民空军建军72周年座谈会线下会场

陈云同志在组织“新兵营”——西路军总支队的红军指战员抓紧时间休整部队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始筹划利用盛世才的航校,为我党借机培养航空干部的大计。最终红军共计43名学员分别进入航空队第三期飞行班和第二期机械班学习,飞行班25人,机械班18人。中共历史上将这批红军学员集体在新疆学习航空的队伍称为“新疆航空队”,现在空军党委正式称其为空军新疆航空队。

在新疆航空队学习的红军学员(右一朱火华,中间杨一德,左赵群)

据查看文献资料,1938年初中共派到新疆航空队共44人,其中由新疆省新兵营(西路军总支队)中派送25人,由延安抗大、摩托学校中派送19人(其中一人赖玉林提前因病返回延安),实际为43人。这里面有红一方面军16人,红二方面军2人,红四方面军24人,红二十五军1人。

“新兵营”部分战士的合影

我统计了一下,在新疆航空队中红军各路人马的比例,居然和红军会宁大会师时的比例惊人相似。总人数43人,一方面军占37.2%,二方面军占4.7%,四方面军占55.8%,红二十五军占2.3%。

在新疆航空队学习的43人,从一组数据来看,在他们的学习中就充满了跌宕起伏和艰难险阻。他们中因飞行事故牺牲2人:彭仁发因被螺旋桨击中,汪德祥因飞机进入螺旋坠落;因病逝牺牲2人:吴茂才在监狱中离世,谢奇光在回延安途中的西安遇难;因各种原因离开革命队伍8人:龚廷寿,邓明,黃明煌,杨光瑶,王聚奎,彭浩,余志強,余天照;最后回到延安共31人,其中(按姓氏笔画)有:

——飞行员15人:方华,方槐,方子翼,安志敏,吕黎平,刘忠惠,李奎,陈熙,张毅,杨一德,赵群,胡子昆,袁彬,夏伯勋,黎明;

——机械员16人:丁圆,王云清,王东汉,云甫,朱火华,刘子立,刘子宁,陈旭,陈御风,严振刚,吴峰,金生,周立范,周绍光,黃思深,曹麟辉。

从《红色飞鹰》(作者王有生)书中整理出除牺牲、病故的4人外,有8人先后脱离红军航空队,“龚廷寿、邓明、余志强因为违犯纪律被调离航空队”(第208、221页),邓明和余志强后也被盛世才监禁;“王聚奎、杨光瑶在软禁时翻墙逃离”(第247页)后来下落不明。另有资料讲,彭浩、黄明煌、余天照,他们三人在第二监狱时被国民党瓦解利诱,单独释放。据《西路军——天山风云》(作者冯亚光)第312页记载:“航空队有六人脱党出狱,其中一人因被安排在警察学校学习而自杀。”具体那六人书中没有写明。

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出,没有回延安的这8个人分别来自原一方面军有:邓明(延安派送)、黄明煌;二方面军有:彭浩(延安派送);四方面军有:王聚奎(延安派送)、杨光瑶(延安派送)、龚廷寿、余天照、余志强。其中未注明的人来自西路军总支队。

从上述离队人员的情况看,虽然这些红军战士经历过残酷战争,长征、西路军征程的艰苦岁月考验,依然没能经受住敌人关押软禁、监狱囚禁的考验,一度脱离了党的组织,没有跟集体回到延安。

中共新疆航空队的革命精神有以下几点是我的体会:

革命毅志百练成钢,信仰坚定顽强奋斗

方华烈士

①方华(1917-1949)在西路军时,甘肃石窝山战斗中,他打阻击,弹尽后宁死不屈,跳崖摔昏被敌人俘虏。他在一次押送中跳卡车逃离虎口,一路要饭回到延安。陈云在延安挑选飞行员时把他挑选上,送到新疆学习航空,这一路又要穿越他曾经生死逃离的河西走廊故道。他为了党的航空事业,义无反顾地又踏上充满挑战的征程。他多次的婚恋,都因为党的飞行学习任务推辞了。

杨一德20世纪60年代手术后在会议作报告

②父亲杨一德(1915-1968)在有过第一次阑尾炎和第一次胃溃疡手术后的情况下,1950年仍然参加恢复性飞行学习,进入军委空军中级指挥训练班恢复飞行训练,并掌握了雅格-18、雅格-11驾驶技术,取得了由军委空军司令部干部部于1950年10月批准的飞行二等五级技术资格。在20世纪60年代,他第二次胃溃疡手术,胃被切除四分之三后,依然拼博在航校建设上。

二、为使命不计个人得失,默默付出心怀宽广

①老红军将领方华同志自从学上飞行后,无论职位变迁多少次,始终热爱飞行员这个岗位。在方华牺牲50周年时,施谛同志发表文章纪念他时讲,“他问我是哪里人?哪个部队的?我说是江苏南通人,在新四军苏中军区四分区,我们分区司令是陶勇。他立即说,陶勇、王必成都曾经是他的部下,陶勇原来姓张,……你说他们现在都当军长了。他乐乎乎地说:‘他们当他们的军长,我学会了飞行也很好’。谦虚平淡的话表现出他崇高政治风度和坚强的党性原则。”

无冕将军李奎

②李奎(1916-2006)1955年授衔时高风亮节让军衔。他在航校抓训练工作时热情关怀青年知识分子成长。

1948年成立空军第一支驱逐机中队,李奎(前排右一)任副指导员

李奎前辈1990年代莫名其妙接到一封美国来信,在信中这位金先生说:“我这些年去过很多地方,很多单位,我再也没见过您这样如父如兄的领导,您对年轻幼稚地我的关怀和爱护,支撑着我度过无数难关。”

部分新疆航空队前辈在老航校。前排右起:安志敏、吕黎平、方子翼、袁彬。后排左起:李奎、赵群、黎明、胡子昆、张毅

三、在战争中学习,善于学习刻苦钻研

①方子翼(1917-2015)文化和业务学习中的领头羊,不辱使命。新疆飞行学习时第一个放单飞,在他的鼓舞带动下红军学员全体顺利地毕业。空军成立后在创建的六所航校里,他是唯一个自己驾驶飞机进京开会的校长。在朝鲜空战中,他是最先率师参战打下第一架美国飞机的空四师师长。

袁彬将军(前排左一)

②袁彬(1916-2005)身先士卒参加米格喷气式飞机改装,抗美援朝中所率空三师是打掉美国飞机最多的师;在国土防空战斗时,美蒋敌机听到其大名在指挥中心都不敢升空飞来大陆。

③李奎临危受命去领导管理一个濒临裁撤的科研所,常乾坤副司令员给他三年改变面貌的任务。他夙夜在公,用一年的工作成果,荣获国防科委两项大奖,使该所起死回生。

从新疆航空队走出的开国将军方子翼(左上下)、夏伯勋(中上下)、袁彬(右上下)(三位将军的晚年照片由赵春毅同志分别于北京、南京的将军家中拍摄)

空军司令刘亚楼在《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一文中讲:“我们人民解放军的一批干部,尤其抗战时期,中央送到新疆学习航空回来的一批干部,他们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学习以后,今天已经逐渐成了内行,成了党的技术干部了。可见其他同志只要能努力钻研,积极学习,也一定可以学会技术,成为内行。”(摘自庆祝建军90周年文献)

王海司令员讲:“如果没有1938年党中央的决策,没有老航校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空军,不能割断这个历史。”

想知道1938年党中央的决议是什么?就请看《我党第一支航空队组建溯记》这篇文章。

左起:王江明(新疆航空队后代王云清之子)、张小泮(老红军张启龙之子)、杨武军、廖蔚训(张闻天儿媳)、赵京华(新疆进步学生赵明女儿)在为新疆和平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留影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

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建军过程中的艰辛和困苦。陈云的题词正是倡导要坚持和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传统,这是陈云对新一代航空事业最深情的寄语。   

(供图:扈新华,杨武军,郭晓梅,陈名璧,汤洪,赵春毅,孙力壮,李秀玲,李善湘,胡文波等。特别鸣谢:盈科律师事务所一日一法团队王琪、刘崴律师)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历史记忆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