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下旬,首批入朝的志愿军四个军的军长,奉命回国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当介绍到梁兴初时,毛主席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万岁军”军长。
1955年,首次授衔时,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梁兴初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个开国中将,过去是个铁匠,打铁的出身。
01
打铁的孩子一身伤
梁兴初是个江西老表,1912年出生,老家在江西吉安县文陂乡渼陂村。
村里山清水秀好风光,可是梁家却是个赤贫家庭,父亲是个篾匠,终日辛苦劳作,也仅仅供梁兴初读了三年书。
辍学后,12岁的梁兴初学去打铁,五六斤重的大锤子,一抡就是一天。
在火星四射的锤凿中,梁兴初终日挥汗如雨,汗水甩进炉火里,噼啪噼啪的火星子溅在少年黝黑的肩背和胳膊上,留下一处处烫伤和疤痕,从头到脚,坑坑洼洼。
这个比大铁锤高不了几分的瘦小子,越发地瘦弱。终日弯腰,让这个少年竟然有了轻微的驼背。
辛苦的生活,也锤炼了他强韧的筋骨和铁打的性格。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直到1930年,红军来到他家的村子。
渼陂村有近千户人家,大多姓梁,毛主席一手缔造的红四军总部,就曾经设在梁家祠堂。毛主席和贺子珍,就是在这里成的亲。
梁兴初觉得家里太穷太苦太累,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做主,他都看在眼里。这样,“铁匠”梁兴初,就变成了红军战士梁兴初。
02
从“打铁的”变成“铁打的”
梁兴初打仗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用打铁练就的过硬身体与敌人搏斗,在红军里,他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渐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
1932年冬,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梁兴初荣获一枚红星奖章,被称为“模范连长”。这枚奖章,是红军时期的至高荣誉,所得者凤毛麟角,由此可见梁兴初打仗的本事。
梁兴初后来升任营长,最后晋升红一军团二师二团团长,是深受上级重用的部队军事主官。
这个铁匠果然不一般,红军指战员都说:梁兴初是铁打的。红军时期,梁兴初一共负伤七次。但是人毕竟是血肉之躯,“铁打的”有一次也差点报废,变成“破铜烂铁”。
1934年秋季,红一军团在于都河附近与国民党军队遭遇战。激战中,一颗子弹从梁兴初的左腮打入,从头上穿出。鲜血瞬间流满了头上、腮上,随着喊叫声从口中喷溅着,血人似的。
毫无疑问,这是致命伤。可他仍在呼喊着指挥战斗,直至打退敌人的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他才倒地不支,昏死过去。
梁兴初就是“铁打的”也不行了,部队把棺材都给他预备好了。隔天夜里,有人听他喊饿了,看护的人大呼小叫,说诈尸了。留守医生跑来一看,也吓了一跳。
之后,经过个把月,梁兴初就出院了,他说谢谢医生,救我一命。医生说:“不是我救的,是你这人真是‘铁打’的呀!”
03
给红军找到了长征的落脚点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在中央苏区待不下去,被迫进行转移。第一脚迈出去,谁都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两万五千里。
一晃到了1935年9月,经历大仗小仗、无数血仗,历时11个月,红一军团攻下腊子口后,挺进到甘肃岷县。
但当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长征的目的地,红军的落脚点,仍是个凶险的未知数。就连毛主席和党中央,也不知道陕北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一大片可以栖身的根据地。
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长梁兴初,奉命率连去附近的一处小镇子哈达铺侦察敌情,筹集粮食。临行前,毛主席又单独交代梁兴初,要他多找些近期的报纸,名曰:“精神食粮”。
梁兴初派人去当地邮局找这个“精神食粮”,可是哈达铺是个小镇,又偏远又闭塞,邮局里只有一些纸张泛黄、看不清年月日的老黄历了。
梁兴初换上国民党军装,来到了镇公所。
镇上来了“国军”长官,大小官员都聚齐了。佩戴国民党中校军衔的梁兴初微微一笑:“我们是共产党,就是你们常说的‘共匪’。”
在众人惊愕的表情中,梁兴初继续说:“共产党绝不是你们说的那个样子,请不要害怕。”梁兴初希望要一些报纸,而对他们的“人头”和随身金银细软根本没有兴趣。
恰巧镇公所里,有一个附近国民党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的少校副官在此。这个副官刚从兰州来,随身带了一些《大公报》《山西日报》,都是近一个月前的。
他赶紧表示,愿意将随身携带的新报纸“献给贵军”。
这几份报纸的价值难以估量,因为上面载着几条重要消息,毛主席从中知道:陕北有红军!刘志丹在陕北创建了一片根据地,打退了西北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并且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已经先期顺利结束长征,到达了陕北。
毛主席兴奋地高声道:“同志们,陕北有刘志丹的红军,有现成的根据地,咱们北上抗日,到陕北去!”
如果不是梁兴初及时带回来那几份如同指路明灯般的报纸,党和红军的最终去向、长征还要走多久就难以预料,中国革命史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就可能改写。
很多年以后,他提及此事时还感慨地说:“‘精神粮食’这玩意,作用还真不小呢!”
04
驰骋在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前线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梁兴初从团长“降”为营长,任115师343旅685团三营营长。
普降一级,是红军接受改编的通行做法,国民党给的编制少,干部不得不降级使用。
八路军出师首战,平型关战斗打响,梁兴初第一次见识日军,他拖过一挺机枪扫射。冲锋号吹响后,梁兴初端起上着刺刀的步枪,与日军白刃格斗,杀的难解难分。
战斗结束后,梁兴初一脚没站稳就跌倒了,好久没有爬起来。战士们以为营长牺牲了,围过来哭,梁兴初带着一身血摇摇晃晃撑着坐起来,骂道:“老子一块皮都没掉,嚎什么嚎?!累的散了架。”
此后,梁兴初随115师一直在山西坚持抗战。1938年秋,为了打开华北抗战局面,党中央命令以685团为主,组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东进到微山湖地区,发展抗日武装,支援山东人民抗战。
梁兴初也从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兼第四大队大队长,一步步升任115师教导第5旅旅长、山东军区第1师师长。中途,还干过两年时间的新四军,任新四军独立旅旅长。
日本投降后,山东军区主力部队赶赴东北,梁兴初跟着山东军区第1师一起“闯关东”,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师长。
我军刚到东北,形势不利,国民党军在东北的都是精锐嫡系部队,仗很难打。1946年5月四平保卫战失利后,东北民主联军被迫北撤到第二松花江以北。
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滇西战役的国民党第71军,与梁兴初部对峙在了吉林蛟河附近的新站、拉法等地。
梁兴初当机立断,组织部队分头攻击、打援,从6月7日到6月10日,歼灭国民党军四个营,毙伤俘敌团长以下1800余人。
关键不在于歼敌多少,这是我军在东北处于劣势时期的第一场“逆风仗”。梁兴初,经常打这种节骨眼上的胜仗。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东北我军开始了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1947年1月6日,正值东北民谚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时节,零下接近四十度,滴水成冰。
梁兴初率1师在吉林九台北三十余里的张麻子沟设伏,在爬冰卧雪中,我军歼灭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
这个气势汹汹的主力王牌,从山炮到装甲车,一个不剩,都被梁兴初带部队收拾了。此战,被誉为一下江南中最漂亮的一仗。
1947年8月,已经是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副司令员的梁兴初来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政委罗荣桓对他说,要组建一支新部队:十纵。让他去当副司令员。
梁兴初直接就拒绝了:不干,把副字去掉,要干就干正的。
十纵由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第三师、东满独立师合并组成,都是历史悠久的老部队,其中有不少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的骨干成分。梁兴初与这些人相比,履历并非特别占优势。
林彪徘徊良久,停下脚步:“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梁兴初,就成了十纵司令员。职务任命虽然要考虑资历,但战争更要考虑一个问题:谁能打谁上。
成了十纵司令员的梁兴初,把这支部队打成铁、炼成钢,率部参加了惨烈的黑山阻击战,又从白山黑水一路打到了西南云贵川,打遍了半个中国。
05
一人独享五个“绰号”
在我军中,梁兴初堪称绰号最多的,每个绰号都有一番来头。更有趣的是,其中有四个绰号,是四位开国元帅分别起的。
四位元帅,各赐一个绰号,梁兴初真是天大的面子啊。
最接地气的绰号,无疑就是“梁大牙”。
梁兴初容貌虎虎生威,天生就是一副威震敌胆的军人样子。最惹眼的是他那张大嘴,尤其是他上颚门齿前突,稍一张口就露了出来,所以人们都叫他“梁大牙”。
抗战时在山东,梁兴初纵横齐鲁大地,特别是甲子山战斗一仗,梁兴初率八路军教导第5旅,七天歼敌日伪军一千多。捷报传来,罗荣桓称梁兴初堪称“猛将”。
1940年2月到1941年12月,梁兴初受命南下增援新四军,教导第5旅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独立旅所到之处,日伪军望风披靡。新四军军长陈毅称呼他真是一员“虎将”。
林彪不苟言笑,可是也给梁兴初起了一个绰号。
红军时期,林彪是红一军团军团长,梁兴初是军团侦察连长,军团长经常安排侦察连长执行任务,外出搞情报,每次侦察连长都出色完成了任务。林彪说,这个梁兴初好像是孙猴子,能钻到敌人肚子里,“梁猴子”的绰号就诞生了。
除了这些,梁兴初还有一个举世瞩目的绰号,“万岁军长”。这是抗美援朝时,彭总“亲赐”的。
06
被彭总骂出来的“万岁军军长”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时,梁兴初已经是38军军长,这支部队的前身,来源于彭德怀发动的平江起义。38军,可谓是彭老总一手带出来的部队。
彭总受命出征,38军列在其麾下,再加上38军以往的战绩,彭总对38军的期待,不可谓不大。
但是38军在朝鲜,出师不顺。
首战熙川,部队开进途中,听朝鲜人民军同志说那里有个美军黑人团,梁兴初重新部署战斗,113师又行进不到位。时间一打穿插,南朝鲜第8师已经撤退了。
1950年11月13日,志愿军司令部召开会议。彭德怀与众人一一握手,走到梁兴初面前只是冷冷地瞪了他一眼。
总结了此前的战斗经验,彭总把怒火全撒到了梁兴初身上,怒斥38军是“主力个鸟”,大骂梁兴初是一员“鼠将”。看着彭总越来越生气,谁都劝不好,作战室的空气都快爆炸了。
彭德怀怒不可遏:“斩马谡的本事我还是有的”、“连你三十八军番号一并撤销”。
枪林弹雨20年来,枪伤、刀伤、炮弹伤有无数个,但梁兴初从来没这么灰头土脸过。回到部队,他抽了一宿烟,烟头堆满了铜碗。
梁兴初说,可以骂我,但是骂部队我受不了。
梁兴初虽然是1949年初才担任的38军军长,但是38军的前身,就是梁兴初参加红军的老部队,对老部队的感情他可想可知。他接受不了有人说38军是“主力个鸟”。
雪耻的时刻很快到来,1950年12月下旬,朝鲜战场的第二次战役很快打响。38军的任务是诱敌北进,然后穿插敌后,堵击敌人。
38军拿下“998高地”后又主动放弃,沿途丢弃其废旧武器,一步步把美军诱至预定地域。
38军急行军、强行军,也就比美军的汽车轮子快了那么一点点,就是这个一点点,让不可一世的美军遭到了二战之后的最大噩梦。
美军骑1师、第2师、第25师,玩了命的突围。
美军空中、地面倾泻的火力,丝毫撼动不了志愿军官兵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星条旗、太极旗和一具具的尸体僵硬地罗叠在一起,数不清的汽车、坦克、大炮或成了一堆废铜烂铁,或是翻进了沟里。
志愿军总部喜出望外,彭德怀在嘉奖令上亲自加上了那句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38军的荣誉,是无数烈士的鲜血凝成的,更是梁兴初军长的意志与决心造就的。
捧着总部发来的电报,梁兴初泪如泉涌。
少年时他就见过“红军万岁”的口号,后来他又喊了多年的“八路军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如今,他的三十八军,也被称为“万岁”了!而他,梁兴初,则有了那个威风凛凛的绰号“万岁军军长”。
—全文完—
下一篇: 七律• 工程兵颂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