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中国首位被《人民日报》冠名的著名民间红色收藏家金铁华同志
1月24日,中国首位被《人民日报》冠名的著名民间红色收藏家金铁华同志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金铁华同志的遗体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静卧在鲜花花丛中。
冒着凛冽的寒风,早早到来的送别亲友。
中旗网北京2022年1月24日现场传真(张伊)
永远热爱新中国 红色收藏载史册
始终追随共产党 模范事迹铸丰碑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首位被《人民日报》冠名的著名民间红色收藏家、北京市东城区模范共产党员金铁华同志,2022年1月20日下午3点40分,因突患心脏病不幸于北京逝世,享年73岁。1月24日上午,金铁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金铁华同志的遗体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静卧在鲜花丛中。
由于疫情管控对吊唁仪式人数的限制要求,相关单位、团体,有关领导及金铁华的同事和亲友,分别以敬送花圈或到现场送别的形式,对金铁华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向金铁华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相关单位、团体:崇外街道工委办事处、东花市街道工委、北京市崇文集邮协会、北京红色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红网、中旗网、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合伙人、毛主席砚台红色文创小组、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外展部、天坛中学校友会、北京报友联谊会、河北红色文献收藏协会等。
金铁华同志生前好友:毛主席侄女毛小青、侄子毛坚平,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色收藏工作委员会会长秦利生,以及张维书、赵同江、江山、韩英伟及夫人毛红霞、孙东君、沈松林、田胜利、刘玉平、邵志刚、赵玉怀、李梅、李长东、鄂文江、金黎、王健、臧建虎、吴海琳、王亚地、张伊、江清海、凌云、王跃亮、欧阳雷、赵爱梅、孙冬磊、董文英、常家琨、王春江、李慧英、魏春香、陈丽丽、杨永革、崔宪瑞、孟繁茂、汤洪、齐宝华、焦成毅、郝宏武、韩志华、张晶、李志毅、阎立品、卢俊林、花錡、张曼玲、汪志、杨志明、时璇、张璞、刘磊、董兴喜、尚焕焕、霍金梅、张芳城、张鏙书、王汾平、张可苓等。韩淑格等同志也通过电话等向金铁华同志家属亲切问候。
到兰厅送别或敬送花圈的亲属有:李颖慧、金一囡、金佩芳、周家祥、金佩兰、金铁民、金铁玲、杨卫东、李建伟、张凤英、李建光、王秀云、李天红、张如青、刘志森、刘志新、刘志平、曾淑珍、俞滨、周宇、李韬、李鹏、张晴、李云等。
金铁华老师一生热爱祖国、乐于助人、默默奉献。他始终以父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玉林留给子女的“爱党爱国、感恩奉献”八字传家宝严格要求自己。
崇文门社区老党员阿泽老师留言:
金铁华老师德高望重,高风亮节。他是我们共和国的同龄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多次被推选为市区、街道、社区级优秀党员。建党百年之际,还被聘请为党史宣讲员。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特别是党史的收藏和宣传事业。我跟金老师同住一个社区,一起参加社区党员活动。我们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是多年的至交。金老师深切热爱毛主席,与毛家后人也多有往来。金老师是我们全体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人们的学习楷模。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色收藏工作委员会会长秦利生留言:
信仰坚定 热爱红色收藏,
省吃俭用 矢志红色收藏!
金铁华老师一路走好!
相关单位、团体,有关领导及金铁华的同事和亲友,分别以敬送花圈或到现场送别的形式,对金铁华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向金铁华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家属向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向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送别
师徒情。军品大王李长东敬送给师父金铁华最喜欢的《永远跟党走》《为人民服务》书法作品。金铁华女儿金一囡接受。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色收藏工作委员会会长秦利生(右二)签到留言
送别的亲友
毛主席侄女毛小青(左)与金铁华女儿金一囡
共和国同龄人金铁华的收藏故事
(来源:华百网)
根正。金铁华是满族人,其父金玉林。清朝末年,金玉林曾给皇帝当过三年的侍卫,并且还有一门祖传的制作绢花的手艺。因“花儿金”金玉林是北京著名老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1966年被打成“牛、鬼、蛇、神”,在1970年恢复原职并平反。金玉林是中国五十年代的优秀艺术家、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模。他留给子女的八字传家宝“爱党爱国、感恩奉献”。
苗红。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很深,父亲去世后党和政府对金铁华的母亲和兄弟姐妹给予特别照顾,直到母亲在1988年去世后才停发了每月60多元的生活费。金铁华怀着报恩的思想,开始了他的红色收藏生涯。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出色、成绩突出,曾荣获北京市东城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称号,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干部,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西大街社区党委第三支部宣传委员,北京市崇文集邮协会监事会监事长,首位被官方媒体冠名的红色收藏家。
转向。11岁,金铁华便开始收藏毛主席邮票,那时他认为“这是报答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的一种表达方式。金铁华珍藏的430多枚有关毛主席的邮票上,其中300多枚是本国印刷的,其余的130枚邮票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随着收藏的深入,知识面的扩展,思想上的升华,金铁华认为邮票上承载的历史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他对历史知识的渴望,进而开始了抗战、党史、军史的红色收藏。实现了从“票海金”到“红藏家”的完美蜕变。收藏的文献中包括毛主席的早期著作、1921年建党时期史料、抗日战争时期史料、解放战争时期史料、抗美援朝时期史料。其中还有几件毛主席的珍贵遗物:几封友人寄给毛主席的私人信件,毛主席曾用过的砚台和毛笔。
捐赠。2010年10月27日,金铁华向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唐副馆长捐献了六十六件抗战时期的文献史料。2013年6月9日,在第五届北京市档案日(即国际档案日)上金铁华无偿的捐献出359件文物,并被北京市档案馆永久珍藏。2015年,当北京市东花市街道计划举办“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红色收藏展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收藏多年的藏品免费提供给北京市东花市街道工委博物馆,让辖区居民、中小学生重温抗战时期的历史,感受当年的峥嵘岁月,激发人们的爱党、爱国热情。
荣获殊荣双第一。2002年初,金铁华被《劳动午报》(原《北京工人报》)冠名为“红色收藏家”;2010年10月28日,金铁华又被《人民日报》冠以“民间红色收藏家”而登报宣传,是中国首位被官方媒体冠名的“红色收藏家”。2007年4月份,金铁华应邀出席了为毛岸青举行的追悼会。北京青年报给予报导外,《香港明报》中文版在美国、加拿大等多城市报道毛岸青追悼会的过程中称金铁华为毛泽东的忠实拥趸,金铁华先生的红色收藏在国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毛泽东的忠实拥趸”首次用在了金铁华的身上,这样的称呼在全国是第一人。
名字飘洋过海。从2002年初至2010年10月28日,金铁华两次被中国官方媒体称为“红色收藏家”。十多年来,金铁华接受了几乎所有在京报业的采访和几大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宣传。2019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19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广播总台都宣传了他的事迹。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中文报纸等纷纷报道着金铁华。从此,金铁华的名字随着他的红色收藏故事飘洋过海。
转型。2009年北京市东花市街道与他合作举办了“辉煌足迹·红色记忆”红色藏品展,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提供了一个占地100平米的展厅和15个展柜,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营至今,免费对外开放。十余年来累计接待中外来宾和北京市民约五万余人次。金铁华几十年来坚持“只收不卖”的原则,以一个工薪族的惊人毅力,每月从工资中留出300元的生活费,收藏藏品达到了几万件,计70余箱,史料价值连城。于是,他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即从“红色收藏家”演变成“红色藏品宣传教育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将有限的财力和体力用在宣讲已有红色藏品背后的故事上,让古老的红色藏品变“活”,流动起来,教育更多的中国下一代。2011年9月,在建党90周年之际,他应邀赴香港参加了为期22天的“辉煌岁月建国物品珍藏展”。2019年2月4日至9日,金铁华在广州正佳广场办红色展,为广州市民和春节游客献上一场生动立体的革命历史课。将红色珍藏与红色教育拓展到了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2013年应邀陪同毛主席的亲人李讷、毛小青和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参加了四川省红色收藏协会成立大会;他的红展足迹遍布河北卧龙山、山西左权县、江苏、河南……
(金铁华口述 华百网整理)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