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朝阳区委党校来了一批特殊的老中青学员

  • 时间:   2022-04-04      
  • 作者:   张伊、凌邦浩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4794


信仰的力量:朝阳区委党校来了一批特殊的老中青学员


图片1.jpg

2022年3月31日到4月1日,2022年朝阳区委党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培训班在朝阳区委党校开班了。这一届的学生是一批特殊的老中青学员。

微信图片_20220402193343.jpg

合影






中旗网北京2022年4月3日现场传真(张伊、凌邦浩)

在朝阳区委党校春季开学之际,2022年3月31日到4月1日,朝阳区委党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培训班开班。这一届的“学员”均为革命后代,肩负着家风家国宣讲、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为了认真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文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奋进新征程的理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充分提高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家风家国宣讲团人员的教学质量,朝阳区委党校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特别开办了为期两天时间的教学培训。大家踊跃交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同探索适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深入学党史的方法途径。


开班仪式上,朝阳区委党校副校长白如冰代表朝阳区委党校向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讲师团的讲师们及工作人员表示了热烈欢迎。她说,老师们参与培训班的踊跃,既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革命精神,也展现了传承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的崇高精神。讲师团的讲师们敬业、热心的工作精神为党校树立了榜样,用实际行动教育大家要牢记初心使命,牢记理想信念,让革命事业得以薪火相传、血脉有续。党校为这次培训配备了最优质的师资,提供了最优质的条件,预祝老师们有所收获。希望各位老师和前辈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党校发展,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做出新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20404201636.jpg

为本次座谈会付出巨大心血的红色基因工作室副主任萧南溪表示,首先要感谢党校,让我们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在座的每一位父辈都有传奇故事,党校在李燕梅校长的领导下,率先接纳了红色基因工作室,发挥了红色基因的凝聚力,我们要学好用好这个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坚定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其次,讲师团要加强学习,注意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我们宣讲的本领。我们学习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要学习马列毛著,提升理论修养。最后,这次培训是提高讲课质量的加油站,希望讲师团能有所收获。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党员干部要真抓实干,求实效,在讨论中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的空话大话,努力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预祝培训班举办圆满成功!


北京市委党校靳连芳教授讲述了《如何在新形势下讲好党课》。靳教授表示,好的党课需要让听众坐得住,听得进,听得信,从而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以致用,落实到具体行动和个人要求上。开头部分需要引人入胜,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可以选择以问题、热点、故事、拉家常式的切入方式。中间部分要做到打动、说服听众,以教化人。讲师团既要传达党的声音,领悟吃透中央精神,了解党和国家最主要的利益,也需要了解听众,尤其应针对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结尾要进一步深化宣讲主题,加深听众的认识、记忆,将感性的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高度。


《解放军报》编辑陈先义大校,在2017年最先提出了“炮击娘炮”的思想,引起了上层高度重视。他为大家做了《从时尚文化流行说国家文化安全》的分析。陈大校指出,中国面临着西方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外来文化改变年轻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威胁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当“阴柔”文化成为全社会崇尚的文化并且集体去追求的时候,就会吞噬一个民族的血性精神,就会毁灭一支军队的战斗意志,从而让一个民族丧失阳刚之气。没有血性的民族,便会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文艺界应该向年轻人提供高质量、有品位、反映先烈故事的红色作品,增强民族自信心,积极促进奋发、向上、有为的社会风气。


中共早期共产党员马骏之孙、原北京市老干部局副局长马为平以《历史川流不息 精神代代相传》为题,为大家讲述了如何发掘爷爷马骏烈士档案的故事。他从弘扬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播撒信仰火种、不忘初心使命、奋进新的征程几个方面,通过大量的图文、视频,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大家观看了由北京电视台拍摄的《信仰的力量》第一集,《馬骏用生命捍卫信仰》,纷纷表示向牺牲的先烈们致敬!

GE6A0813_看图王_看图王.jpg

因疫情而不能亲临现场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C社会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研究员李毅就当前局势,和大家视频连线,就《俄乌战争与台海问题》为题,通过国际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常识,比如,核大国之间不可能发生全面战争,或者对任何国家而言,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阐述了美国北约东扩导致俄乌战争、俄乌战争的基本战况、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统一台湾省的启示四个方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长陆林祥谈《国内外培训理论和实践》。他以真实的案例讲解了“什么是培训”以及“怎么讲故事”?关键是要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一心为公无我奉献的干净廉洁,迎难而上不计个人得失的勇于担当等出发;从重点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和主要问题的岗位需求出发;从学员的态度、思维、行为以及需求出发,言传身教,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政治理论思想观念教育,使受众者能够听得进、看得见、记得住、想得通。







同志们还分为三个小组讨论,每天一个半小时。大家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悟以及困惑在组中畅所欲言,形成总结,由每组的两名代表刘新宇、李秀玲、张峰、李敏、芦继兵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中共隐蔽战线英烈刘光典的孙子刘新宇谈了自己学习感受。他表示,各位前辈发言踊跃、诚恳、真挚,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就今后如何把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有几点认识:一是态度,要摆正位置,宣传党的声音;要珍惜朝阳区党校这个平台,做好传承工作;要树立起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讲好红色故事。二是方法和原则,讲课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生动,要有针对性,仔细研究授课对象,有的放矢,以小见大。作为党旗下的战士,不仅要忠诚有担当,记住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前进方向,而且始终要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拥军模范”戎冠秀的孙女李秀玲老师表示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大,未来不仅要更好打磨自己的讲稿,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而且要利用党校和多媒体平台发挥自己的余热,根据不同的受众,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宣讲团的老师们帮助下,学会了如何更生动地讲述奶奶戎冠秀的博大母爱和三叔李兰金志愿军烈士的故事。她还为大家演唱了平山小调《戎冠秀》。

彭德怀元帅的侄外孙张峰认为,在讲述革命前辈故事的时候,由于家庭的不同,切入点也不同,但目的都是通过故事展现背后的精神,让更多的人在通过了解党史、军史和革命斗争史的过程中,去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去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去传承他们的优良作风,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在面对不同的群体,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并精简课件。面对企业家,应多讲一些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企业发展的事例;面对年青人,应增加互动环节。

中共隐蔽战线英烈陈宝仓将军的外孙女李敏表示,之前对先辈的故事知之甚少,直到201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联络部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才渐渐开始了解外祖父陈宝仓的经历。两天的培训,收获颇多。对于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有几点感受:首先是两种危机感,一是文化安全问题是影响下一代的紧迫问题;二是先辈的故事已经很久远了,很多知情的老人大都身体不好或已经过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在台湾牺牲的隐蔽战线英烈的后代,有义务,更有责任将先辈的故事传下去。虽然中共在台湾隐蔽战线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史中很短,但这不应该被忘记。未来一定会更努力的学习讲课技巧,选择更适合的讲课语言,用生动细节讲活先辈的故事,将英烈精神传递更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主任芦继兵大校做了《讲好革命传统课的六个关键》发言。他用自己多年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历和经验,为大家总结了讲好革命传统故事的六个教学法:教员的仪表是故事团外在形象的关键,教学的自信是讲好课的关键,敬业和精业是宣传主旋律力度的关键,授课的艺术和技巧是授课效果好坏、学员吸收多少的关键,师生的互动是相互信任、相互交流的关键,教学幽默是人格魅力的关键。他在会议前做了认真准备,在会上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介绍了几十年教学经验,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受到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石立华和大家的热情赞誉!

梁汉平同志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激情演讲的芦继兵大校敬礼,芦继兵大校向梁汉平同志回礼。

咖咖老师也动情的表述着自己的心情

朝阳青少年活动中心石立华热情赞誉这些可歌可敬的老大哥老大姐


朝阳区委党校书记、常务副校长李燕梅向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讲师团表示诚挚感谢。她在总结发言中讲到,老同志们起早贪黑,勤奋学习,虽然没有工作上的明确要求,但是加班加码参与培训,对业务精益求精、认真严肃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党校非常尊重和重视老师们,其责任和义务来源于工作室良好的发展态势,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到了朝阳区各个角落。二十大召开在即,在中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背景下,工作室吹响了新号角,找到了新方向。党史学习永远是进行时,永远在路上,工作室需要精心打磨课程,梳理成功和失败的讲课经验,更好的传播声音,为红色教育做贡献。


时光倏然,为期两天的培训匆匆而过。作为一个中转加油站,大家感觉收获颇丰,也充分体现了抗大校训提出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学风,特别是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主任萧南溪感慨到:

2022年3月31号到4月1号,朝阳党校顶住了疫情散发的压力,积极组织春季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非常感谢党校为我们精心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北京市委党校靳教授、中央党校陆教授、陈先义大校以及李毅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开阔视野,思想认识得以提高。

会议中,李燕梅校长在管理三个培训班的繁忙工作中,专程听取专家讲座和后代讨论,并做了继续做好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期望;分管培训的刘欣副校长因增加其他工作不能前来,但她在开班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白如冰副校长全程参加学习讨论,做开结班发言;冻小林副校长带病坚持工作,为大家吃住行尽心尽力。

在讨论发言中,原北京市老干部局局长马为平带病整理课件,向大家讲述了爷爷马骏烈士《以生命捍卫信仰》的故事;刘新宇从“红三代”的角度,学以致用地讲述如何宣讲爷爷刘光典烈士的故事;李敏在母亲瘫痪在床的情况下,踊跃参与,积极宣讲外公陈宝仓将军为祖国统一大业而牺牲自己的光辉业绩。讲师们克服种种困难,主动参加培训班提升自我讲课水平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

李秀玲克服文化和对历史知识的不足,向河北党史专家和团队人员虚心学习,广泛征求授课意见,讲课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张峰针对不同人群讲述彭德怀爷爷光辉坎坷灿烂人生,非常精彩。最受欢迎的是老坦克手芦继兵大校的《讲好革命传统故事的六个教学法》发言。他在会议前做了认真准备,会上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把几十年教学经验介绍给大家,受到朝阳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石立华和大家的热情赞誉!

会议中,亮剑艺术团的团长王媛媛含着热泪朗诵了陈先义大校的新作《喀秋莎-我们为什么还为你落泪!》,李卉,李延等唱的《毛主席的话儿记心间》《军魂--当那一天来临》慷慨激昂震人心肺!

三四十个参会人员讨论热烈,积极总结,就像李生雨大哥反复说的,党校这么重视我们,我们一定要讲好革命故事,不负韶华!

同时大家也诚恳的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意见。培训班虽然短暂,但这次的“加油站”非常值得,我们定会在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期间,开国王近山中将之女王媛媛动情地朗诵了陈先义最新创作诗歌《‘喀秋莎’为何依旧能让我们落泪》,北京开国功勋后代亮剑艺术团演唱《主席的话儿记心间》、《当那一天来临 —— 军魂》。台上台下激情互动,融为一体。




老同志们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在会议室观看了朝阳区委党校组织拍摄的十集纪录片《红星闪闪》。



培训班在全体学员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女高音歌唱家李卉主持了本次学习培训,四月华文(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直播,中旗网张伊进行了现场报道。

位于北京城市中心区的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占地5000平米,承担着20余万名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校党委坚持有信仰、有担当、有能量、有情怀的“四有”党校追求,成长快速,业绩突出。2020年被评为区优秀班子、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2021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成为全国党校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区级党校。


链接一:参加本次培训班学员

第一组:陈戬、刘玉平、宋崇实、罗振、欧阳海燕、施钧慧夫妇、裴静京、李秀玲、李里、阎颐兰、罗小明、李卉、胡文波、苗凌云 

第二组 贺燕燕、马为平、赵珈珈、刘松柏,、梁汉平、李生雨、马玉萍、高源、石小庆、李耿成、刘文山、刘新宇、李延、萧江、黄强生、顾克非 

第三组:萧南溪、张峰、王媛媛、彭洁、芦继兵、邓其平、梁静群、李敏、周又红、钟玖珊、仇志、凌邦皓


链接二:陈先义:《喀秋莎》为何依旧能让我们落泪?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漂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喀秋莎,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这是五月的红场,

莫斯科河两岸,

正盛开娇艳的鲜花。

中国三军仪仗队,

迈着矫健的步伐,

激昂雄壮地高唱着,

这荡人情怀的《喀秋莎》。

在这著名的红场上,

中俄两国人民,

谁听了不眼泪哗哗?

看今天红场上,

二战的英雄老兵们,

五月的风,

吹拂着他们,

白雪样的鬓发,

他们在使劲鼓掌啊,

眼睛里饱含,

止不住的泪花!

啊,

“喀秋莎,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漂着柔漫的轻纱。”

“啊,跟着太阳飞去吧,

去向那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表达。”

“我们一起唱啊,

让歌声传遍天涯”。

今天,

这本是中国军人的入场曲,

一下子却变成了,

整个俄罗斯人的激情表达。

数万人一起肃立齐唱,

52个国家的方队,

连同他们的首脑,

哪个手掌不拍的发麻!

你可曾见过啊?

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

能够激起人们,

如此澎拜的情感浪花?

你可曾见过啊,

一曲俄罗斯民谣,

能让一个英雄的民族,

团结一面向往英雄的旗下?

你可曾见过啊,

一曲讴歌英雄的音乐,

能让不同的民族,

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激情,

在愤怒中共同抒发?

啊,问一问诗人,

伊萨科夫斯基吧,

为什么热爱和平的种子,

能借助一首爱之歌,

在广袤大地生根发芽?

人们说这首伟大作品,

就诞生于中国珲春,

巍峨的长白山下,

从此便风靡了,

中俄两个国家。

唱着这支英雄的歌曲,

千千万万的英雄前边倒下,

英雄用生命,

保卫了两个伟大的国家。

苏联击败了德国法西斯,

中国最终把日本军国主义打垮。

一首歌唱出了历史,

从此歌也把历史牢牢记下。

从此那最为猛烈的火箭炮,

便被命名为“喀秋莎”。

从此俄罗斯大地上,

一座关于英雄的博物馆,

她的名字,

也叫“喀秋莎”。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吧,

这一天在宏伟的红场,

中国军人用一首《喀秋莎》,

唱哭了两个国家。

问我们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向往和平,

同时也一样仇恨称霸。

因为我们有过,

肩并肩反帝的岁月,

今天更需要背靠背,

为人民创造平安天下。

今天,喀秋莎的歌声,

和那叫喀秋莎的火炮,

同时在第聂伯河岸边,

发出呐喊,

愤怒反霸。

因为拱火的美国北约,

时时都在嚯嚯磨牙。

因为敌人把战争,

强加在人民头上,

因为和平的日子,

不利于他们称王称霸。

于是一个民族,

再次唱响伟大的民谣,

于是托尔斯泰《复活》中,

那个美丽少女,

再次成为战争的符号,

于是一个战斗民族,

孤身迎战世界列强超霸。

“喀秋莎,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原野,

河上漂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如今春天已经到来,

广袤的大地,

定能开满胜利的鲜花。

喀秋莎的歌声,

也一定,

一定会传遍天涯。


左起:刘欣、白如冰、萧南溪、陆林祥、李燕梅、冻小林 (摄影:陈戬)

左起:白如冰、萧南溪、靳连芳 (摄影:陈戬)

左起:李卉、萧南溪、靳连芳、李燕梅、贺燕燕、刘欣、李秀玲 (摄影:陈戬)

左起:陈先义、陈人康

左起:陈先义、王媛媛

陈先义、李卉、李金树、李延

李耿成、陈先义

左起:石小庆、萧南溪、陈先义、刘玉平、芦继兵

陈先义、李卉

陈先义、石小庆

罗小明、陈先义

左起:李耿成、彭洁、罗小明、陈先义、高源、芦继兵、马玉萍

微信图片_20220404203849.jpg

左起:李卉、萧南溪、仇志


高源和马玉萍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张伊拍摄)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旗帜风采、教科文卫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