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女战士、开国少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逝世,享年102岁

  • 时间:   2022-04-11      
  • 作者:   张伊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13980


八路军女战士、开国少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逝世,享年102岁



中旗网北京2022年4月10日讯(张伊)

据张学思、谢雪萍亲友处获悉,八路军女战士、开国少将张学思将军夫人谢雪萍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8日19时58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逝世,享年102岁。家人商定不举行仪式。


谢雪萍

谢雪萍,1920年出生在广东省德庆县一个贫穷的雇农家庭,1938年,经八路军广州办事处的介绍,谢雪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939年6月,谢雪萍在延安抗大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女大读书时与张学思相识相爱,从此相伴一生。

谢雪萍与张学思


在延安宝塔山的窑洞里,谢雪萍与张学思结成美满姻缘

1939年9月,23岁的张学思在马列学院毕业,担任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东干队(即东北干部队)队长。为了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自己动手,搞好生活,张学思领着队员开荒种菜,喂猪养羊,自做豆腐。他还带领队员进山,砍柴背柴,修窑烧炭。1939年底,东干队被评为抗大三分校模范队。张学思被誉为模范队长。大家都称赞他是一名思想纯洁、情操高尚的优秀共产党员。

1940年初春的一天,张学思到延安女子大学听报告,结识了女大的一位姑娘谢雪萍。共同的理想和情操,使他俩心相印,真诚相爱了。许多同志对这样一对优秀青年的相爱投以羡慕、欣喜的目光。但也有些好心同志不免为他俩的结合产生了几分担心。“雪萍,你知道吗,张昉是张学良的弟弟呀!”谢雪萍乍听此言,惊讶得双眸圆睁,慢慢地,她那双睁大的圆眼变成了一弯新月。她平静地回答:“我可不管他是谁的弟弟,我喜欢的是他本人,不是他的身份。”张学思也感慨地说:“谢雪萍比什么小姐都好,我们情投意合,真心相爱,我为有这样的伴侣感到骄傲和自豪!”

1940年秋天,张学思和谢雪萍在宝塔山的窑洞里,与东干队另外几对新郎新娘一道,举行了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几天后,他们夫妻双双满怀豪情,奔赴华北敌后战场。张学思先后担任冀中军区参谋处长、副参谋长、平西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在抗日战争条件最艰苦、斗争最残酷的冀中平原一带,经受了战火的锤炼和生死考验,发挥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受到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表扬。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学思奉党之命,赴东北接收政权,先后出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省军区司令、辽东省政府主席兼省军区司令、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他率部驰骋白山黑水之间,出生入死,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

张学思与谢雪萍的爱情,经过战争烽火和生死离别的考验,更加纯洁无瑕、牢不可破。他们几十年来同甘苦、共患难,相亲相爱,始终忠贞不二。

bb23c1985ac4474ab58cfd9a7eaa00de.jpg



由谢雪萍谢老口述,朱洪海撰稿,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从延安出发》


两次上书毛主席,终于使张学思的冤案得以平反

是的,谢雪萍确实是一位好妻子,好共产党员,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她总是这样,默默地为丈夫分担忧愁,不声不响地出现在最困难的地方。战争环境,曾先后夺去了她两个孩子的生命,她勇敢地挺过来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年仅54岁的张学思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谢雪萍两次上书毛主席,终于使张学思的冤案得以平反。

张学思最为思念的老母亲晚年就生活在儿媳、孙儿们身边。谢雪萍竭尽孝道,精心服侍老人。老人满意地说:“还是共产党的儿媳好哇!”当老人的女儿从美国回来看她,想接她去美国时,老人说:“我在这里生活的很好,你不要挂心了。”老人高寿,享年90岁。

2016年,已经96岁的谢雪萍,在张学思百岁诞辰之际,将张学思在担任辽宁省政府主席期间经常穿的棉大衣和张学思母亲的13件遗物捐赠到辽宁省沈阳市张氏帅府博物馆,张学思14岁离开帅府,一生都未踏入帅府,时隔84年,张学思的遗物重回帅府。

谢雪萍与张学思和母亲在一起


晚年两次约见张学良,最为痛心的就是他“想要回家”的口头禅。

2000年6月10日,谢雪萍携子女飞往美国夏威夷,第一次见到了丈夫张学思的哥哥张学良。此时张学良刚过了100岁寿诞,谢雪萍也已经80岁了。两位老人第一次相见,都直直地盯着对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四弟张学思的离开让他悲痛感慨,但谢雪萍和孩子们的到来无疑让他再次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

两位老人聊了很久,聊张家兄弟小时候的趣事儿,聊张学良自己在夏威夷的生活,也聊祖国现在的发展。

在聊到张家的兄弟时,张学良还对弟弟们一一做了评价:二弟胆小圆滑,三弟很会读书。而四弟张学思,他说是兄弟里“最厉害的”,还说自己“最佩服他”。

只是,聊得多了。谢雪萍也发现了,张学良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有多强烈。他在讲述那些趣事时,总会在说完后,再加上一句:“我想我老爹,想我爸,我想回去,我想回家,想回东北……”

每次听他这么说,谢雪萍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周围同行的小辈儿们也都跟着鼻头一酸。

张学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自己无法回去,无法为父亲安葬送终,甚至连回去磕头祭拜都做不到,这怎能不成为一个心结,让张学良时刻挂牵念叨呢?

在夏威夷停留多日,谢雪萍主动前往医院探望、陪伴了张学良七十多年的赵一荻,直到赵四小姐离开人世。

“大哥,你一定要挺得住。”这是谢雪萍一再对张学良说的话。想到大哥张学良以后要独自生活在异国他乡,谢雪萍就心如刀绞。

自从赵一荻离世后,张学良就变得沉默了。他时常重复这句话:“我想我爹,我想回家,我想回东北。”

“我想我爹,我想回家,我想回东北。”这句话俨然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

失去了爱人的张学良,现在身边只剩亲人了。此刻的他,无比地珍惜每一个亲人。

尽管不舍,可回国的日子还是到了。这个时候,谢雪萍是多么想把张学良带回祖国啊。把他孤身一人留在异国,这叫谢雪萍怎么放心得下?思来想去,谢雪萍只能对张学良说,明年这个时候,她还会带子女来美,陪他过一百零一岁寿辰。

张学良听后很高兴,也期盼着这个日子早点到来。

第二年他们果然如约而至。亲人们聚在一起,帮张学良过了一百零一岁寿辰。但是,也是在这次见面之后,张学良离开了人世,生命在一百零一岁,画上了句点。

谢雪萍闻讯赶来,以家人的身份出席。按照其生前留下的遗嘱,与赵四小姐合葬。一代名帅张学良,最终与陪伴了自己七十多载的爱人,共眠在了檀香山。

谢雪萍晚年二见张学良,最为痛心的就是他“想要回家”的口头禅。

这短短一句口头禅,包含的不仅仅是张学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还有那永远无法分割磨灭的故土情,家国爱。

张学良将军百岁诞辰时,谢雪萍携子专程赴美国夏威夷探望。


年过九旬的景山学校老校长方玄初高度评价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960年,谢雪萍就参与了景山学校建校筹备工作,并作为校领导在此工作了近二十年。工作中她呕心沥血,勤恳敬业,为景山学校的教育改革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她身居高位,德高望重,但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广大师生结下了深厚情谊,赢得了大家的无限尊敬与爱戴。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她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忠贞不渝,初心不改,淡泊名利,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过着健康充实的平凡生活。她的高尚品德令我们钦佩和敬仰!

曾经年过九旬高龄的景山学校老校长方玄初高度评价到,您的一生就是这样,先人后己,以至及人不及己。 您的人格魅力犹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百年风雨 笑对人生—— 景山学校师生献给敬爱的谢雪萍校长100岁寿诞花篮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革命人物故事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