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三位副司令员都有谁?为何改编为四野后,一个都没保留?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曾有过两次大整编,第一次是在1948年11月,军委下发的《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将全军统一称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同时根据作战任务将部队分为野战、地方、游击三类。野战部队任务最重、也最能打,按照地名区分整编成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大野战军。
第二次是在1949年1月,当时东北部队已经入关,平津战役也将要结束,考虑到接下来还要解放全国,再按照地名来区分就有点不合适了。
于是军委下发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大野战军分别改为了第一至第四野战军。
这两次整编中比较有趣的是东北的人民军队,在番号为东北野战军时,他有足足三个副司令员,但改为第四野战军后,却一个副司令员都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东北野战军的三名副司令员分别为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其实看过他们的经历后,就能明白上面那个问题了。
吕正操是东北人,早年一直在东北军中任职,他参与了著名的西安事变,通过与共产党员的接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打击侵略家园的日本人,他没多久便率部起义奔赴前线。
在抗日战争时期,吕正操担任过冀中军区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晋绥军区司令员,军事能力非常突出。把日寇赶走后,他又奉命返回家乡作战。
不管是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还是东北野战军,吕正操都担任了副司令员。
尽管职务一直很高,吕正操实际上却没在东北指挥过几次大型作战,他更多的是执行剿匪反霸任务,保卫根据地的安全。
1946年7月东北铁路管理总局成立,吕正操担任总局局长兼政委,从此他就跟铁道系统结下了缘,之后历任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部长,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兼护运司令员等职。
辽沈战役期间,吕正操一直奋战在抢修抢运的战线上,为前线输送了大量物资和部队,功劳也是很大的。只不过后来大军南下,吕正操没有跟随,依然在管理着铁路方面的工作,因此他就没有再担任野战军副司令员的职务。
建国后吕正操还是在铁道系统之中,历任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为新中国的铁路工程建设付出良多。
周保中倒是在北伐战争中就接受了革命思想,还去过苏联留学,只不过他与红军主力的接触也比较少,没有参加过长征、也没有在八路军中,因为他大部分时间奋战在艰苦的东北抗联中。
在杨靖宇、赵尚志等抗联领导人相继牺牲后,周保中就成了抗联的一面旗帜。由于当时的条件太恶劣,周保中不得已只能率领抗联余部撤到了苏联境内,挽救了一部分有生力量。
1945年周保中又率部随苏联反攻重入东北,他在当地很有影响力,没多久就拉起了一支东北人民自卫军,该部后并入了主力东北人民自治军。
周保中与吕正操有一点一样的是,也担任过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而且他直接指挥的部队也很少。
在大军南下之时,周保中也没有随部前行,而是留在了东北担任吉林省政府主席、中国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没有参与四野的作战,自然也不会在四野中任职。
1950年2月周保中与二野四兵团进入了老家云南,没错,周保中虽然在东北奋战十余年,但他其实是云南人。这时候让他回乡任职,更能稳定人心。
此后周保中担任过云南省政府副主席、云南大学校长、西南政法学院院长,慢慢离开了军队系统。
萧劲光跟前两位的经历又有些不同,他一直都是主力部队的重要干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红7军团政委、红3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日寇投降后他本来是要去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只是在途中就接到命令转赴东北。
进入东北后,萧劲光同样也担任过三个番号的副司令员,不过他是经常需要率部在前线作战的,四保临江他就是主要指挥员之一。
而且番号刚刚改为东北野战军时,萧劲光还担任了东野第一兵团司令员,当时整个野战军也就两个兵团,真说起来这兵团司令比野战军副司令实权还要大一点,所以对萧劲光而言,野战军副司令员更像是兼职。
四野正式成立后,部队的人数得到了很大的扩张,主力兵团也由两个增至四个,萧劲光担任了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在这四个兵团中,只有萧劲光一人兼任了两个首长职务,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就不再挂职野战军副司令员。大军南下的途中,萧劲光率12兵团屡立战功,尤其是著名的衡宝战役,他就是主要的指挥者。
后来,萧劲光更是被亲点成为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在这个重要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0年,为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东北的人民军队先前设置多名副司令员,是因为各部的组织关系比较复杂,要团结同志。但是后来有另外的岗位更需要他们,便不好再挂职野战军副司令员,四野也就不用再设此职。
没有了副司令员,四野依然没出现什么重大问题,毕竟四野的指挥系统已非常清晰完善,野司只需管好下辖的几个兵团,然后再由兵团布置任务给军、军布置任务给师这样层层递进,指挥调度高效到位。
【责编:中旗网张伊】
上一篇: 粟裕到底厉害在哪?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