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谁”的出卖,使佟麟阁 赵登禹将军血染沙场 ——百年迷雾 水落石出 答案出人意料

  • 时间:   2022-07-07      
  • 作者:   刘俊杰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2259


特稿:“谁”的出卖,使佟麟阁 赵登禹将军血染沙场

—— 百年迷雾 水落石出 答案出人意料

刘俊杰


2022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85周年,回眸历史,不忘民族危亡时刻,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14年,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而对发生京南大兴的团河保卫战。南苑保卫,却随着岁月变迁,鲜为人知了。大兴地处战略要地,锁京门、扼要冲,历来为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此地不仅因其建有过皇家猎苑的团河行宫,成为闻名四海的皇家园林,还曾以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抗击外辱,成为红色的土地。在岁月的风雨沧桑中,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抗日战争中,英雄辈出。笔者研究抗战史料多年,回眸这段历史,以飨读者……



参军参战 保家卫国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侵占东北后不久,野心更加膨胀,更加觊觎中国的大好河山,又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通县后,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




大兴区与原北平南大门南苑紧邻,距华北第一大城市北平,近在咫尺,不到20公里。特别是华北通过北平的公路,那时就经过南苑、团河、黄村、庞各庄、榆垡,过河到达固安,最重要的是团河南有一座土山,犹如一个人的双手,扼守北平的重要战略要道。日寇对此早就垂涎三尺,经常派特务侦查骚扰。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大兴区附近的青年,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在“12·9”学生运动的影响下,陆续参加抗日的队伍,许多人踊跃参军,宣传抗日救国。

“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外围形势十分严峻,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伪保安队;西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由此,位于北平西南20公里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沟通中原,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7年7月7日下午,丰台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一面不断暗中增兵,进行挑衅,一面假意与中国方面进行交涉。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的图谋抢占宛平城的诡计破产后,突然发动炮击,意欲强行用武力攻占宛平城。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第二天,7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迫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喊和压力,南京国民党发表主张,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



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大兴附近民众,也积极加入到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北平,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抗战到底。“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打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谈判只是迷雾,拖延时间,暗中增兵才是目的,协议只是一纸空文。后来残酷发展的现实证明:“现地谈判”使得日军乘隙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领导者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将士布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侵华日军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扩大了对平津的战火。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宋将军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速调驻守河间的29军机动部队赵登禹部星夜驰援北平。

平津中日战争,一触即发,位处京南战略要地大兴县的团河行宫,充满火药味。



团河保卫战  血洒京南热土


现位于观音寺街道的团河行宫,是清王朝在是京南地区建成的皇家名苑南海子里面,修建的四座行宫中最豪华的一座。它的兴建与乾隆皇帝大规模修整南海子有极大的关系。

南海子,即南苑皇家猎场,位于北京城南郊,西部边缘包括今大兴新区西红镇及丰台区南苑镇等部分地区。现今围墙遗址的西南角。围墙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占地约210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一片天然的狩猎场。辽金元时,是封建帝王进行游猎和习武的重要场所。元代亦有“下马飞放泊”之称。明永乐十二年(1414),明永乐帝下令:在飞放泊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并经常到这里与近臣进行游猎活动。当年,这里草木茂盛,黄羊麋鹿出没其中,风景十分优美,是著名的“燕京十景”之一,其名曰“南囿秋风”。

1922年10月,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时,在南苑组成检阅使署;属下部分军队曾在团河行宫内驻防,建立后勤补给单位。冯部驻军期间,曾在宫中东湖东岸石板房一带,为兵士修挖浴池;又在团河行宫东所宫殿区兴办被服厂。1924年夏,冯玉祥在团河行宫北部买地,为阵亡官兵修建“昭忠祠”。那是一座五上六厢的院子,正中一座亭子对着大门,院子后面是一片广阔的坟地,埋葬阵亡官兵的骸骨。当地群众把这片坟地称为“冯玉祥义地”。笔者少时所见,昭忠祠,早已废圮,只存门口一对铁狮;北面一座高大石碑,隐约记得碑上镌有冯玉祥将军的诗文。据团河村老人记忆,这对铁狮子即是冯玉祥当年从团河行宫移去“昭忠祠”门前的,即上文所提到团河行宫东所大宫门前的那对铁狮子。“昭忠祠”门西侧的铁狮子左前腿已断,岁月沧桑,现在这对铁狮子和那座石碑已不知去处。

1937年7月27日,驻守河间的29军赵登禹部受命星夜驰援北平,急于赴战保卫北平的赵登禹师长,只带身边一个先遣团,赶赴北平。此刻,潜伏在29军高层内部的日奸,探知这一消息,秘密把先遣团行军路线、时间、人数、装备,泄露给日军,日军事先悄悄派重兵,埋伏在团河附近。先遣团昼夜急行军奔驰700里,没有带重武器和给养,日夜兼程,人困马乏,先头部队到达团河外围时,另外增援的部队尚在途中,其中的两个团刚到河北霸州、固安,主力部队还在其后未动。

狡猾的日军已用铁路、公路,由天津、马驹桥、通州、丰台,秘密调集重兵,以逸待劳,埋伏在先遣团必经的团河公路两旁,先遣团突遭数倍日军重兵包围,不宣而战,被打的猝不及防,先遣团冒死趁夜色突进团河行宫,日军并没有罢手,又以重兵向驻扎在团河行宫内的中国军队和被服厂发起进攻。守军奋力抵抗,但敌强我弱,中国守军受到重创,死伤数千人,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团河行宫大部分古建筑毁于战火,惨遭到严重摧残。赵登禹将军率部奋战,无奈只得带领余部,向南苑撤退。


 

国恨家仇  抗日志士血洒沙场


1937年7月27日,日军在重兵占领团河后,马不停蹄,紧追突围的先遣团,连夜突袭南苑,由此发生了震惊中外、惨烈的“南苑保卫战”。当时,镇守南苑的29军代军长率领南苑军训团等部浴血奋战,誓死抗倭,损失惨重,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将军血染沙场,阵亡此役。悲哉,壮哉!可歌可泣。

翌日清晨,日军开始重兵进攻南苑,中国守军万余人,日军却达3万余众,是中国守军的三倍,进攻的时间正是中国守军力量最薄弱的时候。此时,29军共有37师一部、佟麟阁副军长率领的军部机关人员、军官教育团、特务旅孙玉田部两个团、骑九师郑大章部的一个骑兵团和“一二九”运动之后,热血学生组成的一个学兵团(还没有发枪)。此前,宋军长急令驻防河间的赵登禹132师,迅速北上,星夜行军300里,增援北平,意欲早日进驻南苑,想以新锐之师,阻击日军进攻。

团河保卫战突围后的赵登禹师长,虽然受命担任南苑防御总指挥,但他只知镇守南苑的部队,约略不足12000人。加之因27日刚刚接到命令,数百里之外赶往南苑,还未到目的地,即遭到日军突袭,立足未稳,情况不明,联络不畅,受损严重。当时,他真正能调动的人马,也只有自己的那个先遣团残部而已。更不幸的是,因事先29军聘有日军顾问、教官,冀察高层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汉奸周思靖(音)、潘毓桂的出卖情报,里应外合,日军早已掌握了该师先遣团增援部队的行军路线,在团河设下埋伏。结果,赵师长的先遣团误入日军包围圈,经损失惨重。只有少部撤到南苑。   

27日黎明,日军在29军疲惫之师劳累困乏之时发起猛攻,在川岸师团40门重炮的掩护下,驻守丰台,攻击宛平城的牟天口廉部队,转战到南苑,率先突击力量相对薄弱的南苑学兵团驻地。日军担任第一线指挥的一木清直所部,率先冲进守军阵地,不料纷纷踏上地雷,伤亡惨重。日军被炸蒙了,嗷嗷乱叫。据战后一木清直回忆说:“他身边的炮兵协调员被炸昏了头,对着话筒大叫:‘打近了,打近了’!原来,他把地雷的爆炸当成了自己的炮火。”

日军一木清直所部,虽然遭受重创,依然嚎叫着向前猛冲,跃进战壕和迎来的学兵团展开了肉搏战。当佟将军率领的军官教育团和特务旅一部赶来反击时,一木清直所部才被从阵地上赶了下来。总之,日军27日的南苑攻击战以失败告终。

28日凌晨,日军总攻南苑。战斗一打响,炮火依然集中在南苑阵地南边的学兵团驻地。学兵团虽已遭严重伤亡,但学兵们依然宁死不屈,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又有几百名学兵英勇牺牲。

据后来史料记载,学兵团“伤亡十倍于日军”这些牺牲于肉搏战的学兵,都是北平各大、中学的学生,多是“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为抗日才投笔从戎参军的。当时,日军扑向南苑的时候,他们领到枪支才几个小时。打仗的知识都没有,但是非常勇敢。他们为祖国而战,牺牲在南苑这块土地上,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1700人的学兵团,活着回到北平的不过几百人而已。

28日上午,日军飞机到南苑助战。没有防空经验的29军损失惨重,通讯系统完全被毁坏。日军迅速占领了29军的一线阵地,南苑的外壕、外墙,也被日军突破多处,形势非常危急。但令人振奋的是,战斗到上午10点的时候,日军随军拍摄战斗影片的日本战地记者冈部孙四郎,被29军击毙。冈部孙四郎是《朝日新闻》社著名记者,能写文章,也能摄影。南苑战斗的前两天,他还写过一篇战地新闻稿《敌弹,在勇士们的头顶爆炸》。他说:“敌人的伤亡很大,但是战斗精神依然旺盛,有的机枪手被打倒几次,依然站起来射击。”还说:“我们的伤亡也在不断上升,我的身边,已有40人高贵的战死”。这段话,虽然是为日军侵华唱赞歌,但也说明了中国军队抵抗日军进犯的英勇顽强。

日军指挥官川岸文三郎惊悉冈部亡命的消息后,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冈部的尸体”。又“命令轰炸机部队,全力加强对南苑的轰炸与扫射”。一瞬间,南苑变成一片火海。川岸这个恶魔还“命令驻扎通州的萱岛联队来南苑,从背侧夹击守军”。如此,南苑形势更加严峻了,守军奉命开始撤退。

28日下午4时,当南苑守军撤退到北大红门一带时,不料落入日军萱岛联队的伏击圈。日军以机关枪、迫击炮等武器猛烈射击,加之头上的敌机猛烈轰炸,守军遭到重创,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在京南这片热土壮烈殉国。

据幸存者回忆,当时撤退时,赵登禹将军因此前战斗中腿部已经负伤,爱国粮商捐献小卧车、大卡车给突围的29军,赵将军乘坐在一辆黑色轿车中指挥余部撤退,在敌机轰炸下,不幸再次负伤。但是,他依然指挥余部反击。不料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两腿,当场昏迷。醒来时,他对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你回到城里告诉我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说完就停止了呼吸,时年赵登禹将军刚刚39岁。

另一位血染沙场的将军是儒将佟麟阁副军长,他率部死守南苑一天,弹尽粮绝,身负重伤,奉命撤退时,先是被枪击落马,带伤继续指挥突围,再次中弹身亡,时年45岁。据统计:南苑守军万余人,阵亡七八千人之多,大部分死于南苑保卫战和大红门这次突围战斗中。只有骑兵师郑大章残部突出重围,回到北平。另一部人,从南苑向南突围,“李鸿斌随冯玉祥的大儿子冯洪国去了固安,成功地逃出了日军的包围”。据记载,是役29军平津作战中,“南苑保卫战”是最为惨烈的一次,阵亡上将两名、将校数十名,此役,打醒了中国这只沉睡百年的睡狮,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燃起全民族抗战的烽火。



团河保卫战、南苑保卫战以失败告终,导致宋将军下令放弃北平,29军全线南撤。从此,在中国华北以南广袤的国土上,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开始了。而值得思考的是,整个南苑保卫战中,团河增援部队先遣团遭到伏击,是保卫战失败的主因,数倍日军的攻击,也是因为得知守军实力之后,设计的黑虎掏心连环伏击陷阱,导致29军抗战名师,兵败平津,痛失华北大好江山。中华民族惨遭倭寇蹂躏,陷东方古国万劫不复的处境,好在有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带领各族人民,团结抗战,才得以扭转乾坤。历史资料研究证明:汉奸周思靖、潘毓桂之流的出卖,导致先遣团遭受重创;日军首先对准南苑力量相对薄弱的学兵团下手,也是因为汉奸周思靖、潘毓桂的出卖;北大红门29军突围受伏击,损失惨重,两将军殉国,又是因为什么呢?答案一个,还是因为汉奸周思靖、潘毓桂的出卖。汉奸误国!

至今,团河保卫战”“南苑保卫战”,已经八十五周年了,能够记忆的人已经不多了,但与此有关的,北京城里的两条大街的名字依然长存:它们就是“赵登禹路”和“佟麟阁路”。游客每逢走过这里,总会让人想起那血与火的日子!

历史就是历史,不容篡改和歪曲!


【作者简介】

刘俊杰,新中国的阳光下诞生,早年在大兴县求学,步入社会后,开始民工岁月,1969年治理永定河有推车和水泥、打石板、扛水泥、护长龙巨坡的身影;

1970年北京大兴县乡镇建筑队,宣武区象来街建楼房,最早涉足房地产,干得却是和水泥运砖瓦的苦力;

1972京杭大运河清淤,在通县张家湾河段工程,百万人苦战中,有架独轮车,运千斤重载河泥,往返爬坡千米,累得腰酸腿疼的经历;

1973年在密云县建设沙通铁路时,平山头、填深沟、掏深洞、放巨炮,移山填壑;

1973年在乡镇水泥厂,任构件厂车间主任,被推荐上大学;

1975年入学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郊区中学三尺讲台任教;

1981年调大兴县文化馆,搞文学创作,曾任组长;

198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编剧导演、后调中国教育报任编辑记者、主任记者。

沧桑岁月,曾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电大、北京民族大学、北京现代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

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影视家协会会员、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副会长、京南分会会长,

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北京文学》《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

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血染卢沟千古月》《帝国阴谋一九三七》《卢沟桥抗战》《陌生救赎》《史可法铁血传奇》及报告文学集《没有句号的人生》,

中篇小说集《岁月白皮书》,

散文集《残阳如血》等600篇、首,800余万字,并有多篇获国家、省部级奖,

并参与《绿水河畔》《瓜把式》《走进暴风雨》等十余部电视电影的拍摄。

岁月荏苒,笔耕不辍,60集电视连续剧《帝国阴谋——一九三七》荣获2012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剧目扶持项目,

并获北京市文联2013剧本推介会“十佳电视剧本奖”,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长篇红色经典《毛泽东与黄河》,

30集电视剧《大河之情》、

30集电视剧《非常柔情》《危亡时刻》《烽火玫瑰》《雾霾冤家》《烽火情缘》电影剧本《好事之徒》《宝贝回家》入围北京市委宣传部、电视艺术家协会2013年度最佳剧本题名。

2022年1月,40集电视剧《青春之歌2·危亡时刻》电影剧本《烽火卢沟桥》,广电总局审核通过,正在公示。

白驹过隙,老骥伏枥。

退休后,业余爱好书画,任北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北京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

2021年参与编辑的大型抗战文学丛书十本套,小说《卢沟桥抗战》,剧本《烽火卢沟桥》,入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22年1月,因多年参与公益事业,主办“乡村书吧”藏书3万册,荣获大兴区、北京市、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最美阅读空间”、“书香人家”称号,被评委“首善榜样”。

现为《兴华文艺》主编,北京兴华鼎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编导,目前,正在出版“乡村振兴文学丛书”,参与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筹备。

作为银河悦读中文网驻站作家,刘俊杰已投稿一部长篇,八部短篇,荣获多篇金星作品,他还多次参加了银河悦读网组织的红色文旅活动,低调,谦和,热情,深受大家的欢迎。

曾问他,如何评价自己的写作生涯?他说,我就是一个“红笔杆”!


【责编:中旗网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革命人物故事、历史记忆、作家专栏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