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丹:强作风,重在纯正道德品质

  • 时间:   2025-09-12      
  • 作者:   叶丹      
  • 来源:   新华社     
  • 浏览人数:  371


强作风,重在纯正道德品质


摘要:党员干部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需要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需要在为民造福中升华道德境界和修养从政之德。本文从三个角度指出要在强化政治忠诚中涵养优良党风,在践行为民宗旨中塑造良好政风,在推进自我革命中引领淳朴社风。以期通过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提升,全面推动党风、政风、社风的持续好转,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道德支撑和作风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推进自我革命,必须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需要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需要在为民造福中升华道德境界和修养从政之德。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不断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尚品格。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崇高的道德品质是立心对党忠诚的基础,是厚植为民情怀的动力,是克已修身自律的前提。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与作风建设相辅相成。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把纯正道德品质与作风建设深度融合,自觉以德修身、以作风正气,做到知行合一。

 

一、立心党性之德,在强化政治忠诚中涵养优良党风

党性之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对党忠诚品德。党员干部修炼党的道德体现,在于对党的信仰的绝对忠诚。党员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风的晴雨表,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在新时代的复杂环境下,理想信念面临多元价值观冲击、党性锤炼遭遇“四风”隐形变异等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党性之德是以坚定信仰为内核、以党性锤炼为路径的精神坐标,

政德是作风建设的源头活水,作风是政德的外化表现,二者构成“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知”即对政德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行”即作风的具体体现,政德主导作风实践,作风反过来检验政德认知。从历史逻辑看,延安整风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全面从严治党以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四风”顽疾,是历史传统的延续。从现实逻辑看,党风政风不断向上向善;从理论逻辑看,政德建设要通过多种载体,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准则形成良性循环。

新时代加强政德建设、涵养优良党风,必须构建“知、信、行”相统一的实践路径。一是以思想淬炼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二是以制度约束固本,完善觉内法规体系,强化政治监督。三是构建政德作风数字化协同模型,依托纪委相关平台,通过履职行为数据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聚类分析识别作风异常倾向,自动推送整改建议至责任主体。

 

二、厚植民心之德,在践行为民宗旨中塑造良好政风

民心之德是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道德操守。党员干部执政为民之德是兴国之要、执政之基,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从孔子“天下为公”的理想,到《大学》“止于至善”的追求,中华文明始终将公德视为治国理政的精神坐标。新时代党员干部厚植民心之德,核心在于践行“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例如江西省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倒逼各部门加强协同,破解障碍,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是公德、政风与作风有机结合的生动例证。党员干部民心之德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政治准则,通过每一项惠民政策、每一次公正用权,构筑起党与群众的连心桥。

党员干部为国家负责与为民担当之德与政风、作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政风建设面临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等挑战,个别党员干部为民之德意识弱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修养为公之德为纽带凝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定维护觉的形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党员干部为公之德是政风建设的价值内核,要求党员干部在决策与行动中始终以民心为镜、以民生为尺。作风是为公之德的具体表现,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执政根基。

政德建设关乎党风政风民风,是构建朗朗乾坤政治生态的关键之一。固民心之德,需以制度为纲,以问责为刃。一是将政德建设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与干部晋升、奖惩直接挂钩。二是建立督查问责机制,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伪公德”行为零容忍。三是树牢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引导党员干部以“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

 

三、克已修身之德,在推进自我革命中引领淳朴社风

自我道德锻造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准则之一。克已修身之德,不仅在于约束操守、规范行为,更在于将道德自律内化为一种人格力量。修德,既要立意高远,胸怀“国之大者”,也要立足当下,从一言一行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以道德秩序构建一个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世界,在作风,建设方面以人民群众为评价好坏的标准。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而党员干部个人的道德自我锻造则是作风建设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是自我革命的实践场。好的作风,能够带动淳朴的社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始终保持良好形象。

党员干部自我道德锻造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的“私事”,还是关乎社会风气、关乎党的事业成败的“公事”。那些出现问题的党员干部,往往是从私德失守开始,逐步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党员干部升华道德境界和克己修身之德,需以自我革命为动力,以家风建设为抓手,以为民造福为引领,以自身的道德力量带动群众,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首要是强化自我修养,党员干部要自觉检视自己的言行,做到慎独慎微。其次要重视家风建设,把廉洁齐家作为重要责任,严格管好亲属和身边的人。最后要完善制度约束,把私德表现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道德失范行为及时纠正处理。

党员干部应该将纯正的道德品质作为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不断提升个人道德境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应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要将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政德涵养作风、以作风彰显政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及其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XDJ026):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2年度项目“红色文化资源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研究””(项日编号:JD22069)1


作者:叶丹

关键词:作风;道德品质;党员

所在单位:井冈山大学、江西省中国工农红军研究会

参考文献

[1]马丽.增强党性,重在纯正道德品质[N].解放军报,2025-07-28.

[2]杨丽梅.以政德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N].解放军报,2025-06-16.

[3]陈明.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以过硬作风践行初心使命[N].湖南日报,2025-08-07.


责编:中旗网晶晶

统筹: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作家专栏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