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家风、弘扬革命精神!
朝阳区委党校特邀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同志讲述伯父周恩来革命家风的故事
8月18日下午,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特邀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同志作“传承红色家风、弘扬革命精神”专题讲座。
周秉德同志深情讲述了自己的伯父周恩来伯母邓颖超革命家风的故事。
左起:朝阳老干部局副局长蒋立荣局长、周秉德大姐、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室萧南溪、罗青长部长之子罗振亲切交谈。
会前,朝阳区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李燕梅(中)、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室萧南溪(右)陪同周秉德女士(左一)参观朝阳党校展览室。
周秉德同志在伯父周恩来照片前。
周秉德大姐和朝阳老干部局副局长蒋立荣局长(右)、朝阳区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李燕梅(左)。
周秉德大姐和朝阳老干部局局长蒋立荣局长(左三)、朝阳区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李燕梅(左二)、副校长白如冰(左一)副校长冻小林。
左起:、白如冰、李燕梅、萧南溪、梅艳秋、周秉德、罗振、冻小林、蒋立荣、。
左起:白如冰、贺燕燕、王媛媛、萧南溪、周秉德、李燕梅、梅艳秋、冻小林副校长。
中旗网北京2022年8月19日讯(杨申、张伊)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教育。8月18日下午,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特邀周恩来总理侄女、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同志作“传承红色家风、弘扬革命精神”专题讲座。区委党校全体党员干部以及朝阳区2022年第2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参加了此次专题讲座。
上世纪50年代,老党员周秉德同志曾在朝阳区委机关工作,重回故地,心情畅然。这次她为“后辈同事”深情讲述了自己的伯父周恩来伯母邓颖超革命家风家教的故事以及对家人的深刻影响。周秉德同志以家人的视角,从“心系群众 同甘共苦”“夫妻恩爱 志同道合”“生活简朴 公私分明”“亲属不可特殊化”“国家利益至上”“伯父的初心 我们的传承”六个方面,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帧帧宝贵的图片,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的家风故事,立体展现了周恩来总理躬身为民、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形象,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者形象,温暖浪漫、情深似海的好丈夫形象,宽严相济、可亲可敬的兄长和长辈形象。
专题讲座令人动容,令人敬仰,深受教育。与会同志纷纷表示,通过聆听周秉德同志的讲座,进一步感悟到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境界是新时代家风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的宝贵财富,不愧为习近平总书记所称的“杰出楷模”。我们一定要继承好、弘扬好,并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定要认真学习周恩来总理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贞不渝,对人民群众的深沉情怀,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在新征程上勇毅笃行!周秉德同志自觉传承周恩来同志的优秀家风,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了学习榜样。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悉,本次主题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有大约七十个朝阳党校分校等单位大约1.5万人次听周秉德大姐讲课,反映强烈,深受教育!
周秉德同志为大家讲述两次“周某人”的故事。
“秉德,你在小学基层工作,怎么会调到区委机关呢?是不是因为我‘周某人’的关系(伯伯自称‘周某人’)? ”
“秉德,你都已经离开北京工作 9年了,怎么又调到了北京工作?是不是因为我‘周某人’的关系?”
同样的一句话,19年前,19年后,都是周秉德大姐的亲身经历,令她记忆至今。
“伯父周恩来对我们这些亲属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服从组织调动。就是因为我们不能沾伯父一点点的关系、一点点的光,不能因为他们有任何特殊待遇,不能得到任何一点点的好处,在工作职位上的提高,在工作环境上的有所改善,在工作地点上的更好安排,一律不行,即便是自己努力得到的,他都要再问问,是不是因为他的关系。
所以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一直都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
1952年,正在北京师大女附中上初三的周秉德,深受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影响,决心要像电影女主人公瓦尔瓦娜一样,置身乡村,为中国的小学教育呕心沥血。因自己的学习成绩优秀,思想觉悟高,踊跃报名北京师范学校,学校党支部积极发展她入了党。这时周秉德刚满18岁。
“1955年,18岁的我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自己主动申请到农村小学教书,组织上分配我到了北京东郊的一个小学做老师。在工作了 3个月后,朝阳区委把我调到了机关党委,参与政治运动工作。我回家一说,伯伯就问:“你在小学基层工作,怎么会调到区委机关呢?是不是因为我‘周某人’的关系(伯伯自称‘周某人’)? ”我说:“去区委机关是参与政治运动工作,要求必须是党员,可是我们小学里没有几个党员,所以就让我去了。” “哦,如果是这样,就努力工作。”
19年之后,同样还是这句话。那年我随军跟着老伴儿到西安工作,5年后,又随军代表的老伴儿来到了贵州遵义的山沟沟里头。过去,人们常说贵州地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非常贫困落后。在军工厂也一样,整体条件都不行。但是我们在这里呆了4年。后来,因工作需要,部队调老伴儿到北京工作,但我们不敢回到北京。当我们去和部队领导告别的时候,领导问我:“你怎么不回北京时,”我说:“我没有调令啊?”领导说:“你回北京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吗?” 我说:“我从来都不走‘一句话的路’啊,都是服从组织分配。”随后,单位领导和北京联系:随军调动。春节之前我们回到北京,到西花厅看望伯父伯母,见面的第一句话,伯父就问我:“秉德,你都已经离开北京工作9年了,怎么又调到了北京工作?是不是因为我‘周某人’的关系?”伯母邓颖超说:“你别忘了,秉德不仅是您的侄女,她还是军人家属,随军调动回北京的。”所以伯伯就不再追问了。
部分讲座照片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的传承
周秉德同志从“心系群众 同甘共苦”“夫妻恩爱 志同道合”“生活简朴 公私分明”“亲属不可特殊化”“国家利益至上”“伯父的初心 我们的传承”六个方面,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帧帧宝贵的图片,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的家风家教故事以及对家人的深刻影响。
上一篇: 战场上日军不但缴枪,还缴军大衣和老虎皮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