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战役,是刘亚楼戎马生涯中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说,没有刘亚楼就没有天津战役。
1948年12月11日,总部给东北野战军的命令是先取塘沽后打天津。刘亚楼在仔细分析形势,又实地勘察地形后,先是说服林彪,后又与林彪一同于12月23日向总部发电报,请示改变“先塘沽、后天津”的作战方案,改为先打天津。
电报里写道,东野将以五个纵队的强大兵力围打天津。电报发出后12小时就收到了回电,此时已是深夜11时,足见总部对这封电报的重视,回电内容很简单:同意东野先打天津的部署。
【上将刘亚楼】
天津战役由刘亚楼独立指挥,这一仗的重点是快。因为解放天津的进度,关系着我军渡江战役何时展开,如果拖太久,到了5月份,长江涨水,将难以过江。总部给了东野三天时间,林彪想了想,觉得48小时就够,刘亚楼则说“30小时足矣”。军中无戏言,林、刘立了军令状,30小时拿不下天津,愿军法从事。果然,从战役发起到东西对进的部队会师,用时仅29小时。拥有坚固城防和13万大军的天津城,何以短时间土崩瓦解?要知道,我军攻克城池更小、守敌更少的锦州,花了31个小时。
【天津战役,我军会师地点金汤桥】
首先,天津地下组织功不可没。
在天津潜伏的地下组织成员,在工人中大量发展骨干,天津市电厂、自来水厂等基础民生设施的工人中,有不少我们的人。这些同志在天津战役期间,配合我军作战,保护机械设备,在战争期间未发生停水停电情况,有力地协助了我军接管城市。
他们还绘制了天津城防图,天津守军在1947、1948两年修筑了大量的工事、碉堡,地下组织成员费尽千辛万苦,绘制了城防图,又九死一生的送到了城外部队手里。有了城防图的帮助,我军便做到了知己知彼,不仅加快了战斗进程,还保护了城市,减少了对城市建筑道路的损坏。
其次也是极为关键的原因,是刘亚楼的精妙布置。
1月3日,刘亚楼在攻津作战会议上宣布了作战方针: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这一方针的依据是天津市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形特点,市区南北长25里,东西长10里。敌在城南北均布置重兵,且工事坚固,中部的兵力与工事则较弱,重点夹击的地区是天津市老城区的金刚桥、金汤桥一带。
随后林彪在向总部汇报时,具体兵力分配为,两个纵队由东向西攻,两个纵队由西向东攻,南北各分配三四个团牵制敌人,东西对进的部队会师后先向南打,随后再消灭北城的敌人。
【天津城防部署图】
然而,这一方针显然是较为理想化的,天津不同于东野之前攻打的锦州、四平这类城市,天津的城市规模非常大,道路建筑复杂,天津素有“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一说,市内河沟港汊纵横交错,将城市分割成一个个小块。虽然天津市东西仅10里,但因为河流与建筑等阻碍,短时间内难以会师。而南北方向我军三四个团的兵力也不足以牵制敌军,届时东西对进的我军会受到南北敌军的侧面攻击。
在进一步了解天津城防的特点以及兵力布置后,刘亚楼细化了作战方针,提出《攻津作战三原则》,一是突破前沿战斗中,各兵种之间的配合;二是思想上和部署上做好打退敌人反冲锋的准备;三十在战法上“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分割战术。
刘亚楼形象地将天津守敌比喻为小孩子穿大棉袄——到处是空。我军以绝对优势兵力进攻,最便于使用分割战术。此时刘亚楼已经不再强调拦腰斩断,而是强调分割,让部队化整为零,打断穿插,打乱敌人的防御体系,在短时间内全歼敌人。但也不代表完全放弃之前的东西对进,拦腰斩断方针,要求部队一边对进,一边向南北方向穿插渗透。
【天津战役示意图】
为了迷惑天津敌军,刘亚楼还上用上了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与声东击西,将大口径火炮与坦克装甲车辆调到城北,做出从城北强攻的姿态。重武器在白天的调动基本上是无法保密的,敌人很快就察觉了我军这一举动。
但陈长捷也是身经百战了,他为了拖延时间,顺便探听虚实,派了一个工商联合代表团和东野谈判,谈判地点设在天津西边的杨柳青大河南村。刘亚楼闻听此消息大喜,准备来个将计就计。
他在赶赴杨柳青前,让人和前方的联络员联系,告诉对方:刘司令正在路上,还要25分钟才到。但刘亚楼却不出发,而是过了半小时,又让司机开车,绕天津发电厂转一圈,才风尘仆仆地到达大河南村。进入会场后又连声道歉,说车在杨柳青陷住了,耽误了时间。
对方代表回去后,对陈长捷一说,特意强调刘亚楼一身灰,以及靴子和车轮上沾满了泥,陈长捷思索一下,他知道这几天杨柳青一带因为下雪非常泥泞,确信刘亚楼是从天津北面的杨村来的。随后,他在我军总攻前,将主力151师从市中心调到城北,造成了金汤桥一带的空虚。
【陈长捷在天津被俘,后关入功德林,1955年被特赦】
1月14日上午10时,东北野战军发起总攻,部队分为东西两大主要突击集团,以及一个南助攻集团。突破第一道防线后,三大集团没有急于向城中会师,而是投入纵深战斗,向南北两翼发展进攻。我军在穿插中,不去强攻敌人的坚固据点,只是留下少量部队监视,主力则穿房越顶绕过敌人据点,向前猛冲,很快打通了走廊,占领了大部分地区,使敌防御体系崩溃。
敌各个据点工事被孤立,大多数敌人感到前途无望,举手投降,大大减少了我军伤亡。个别无法绕过的敌军阵地,我军则凭借娴熟的步坦炮协同,迅速攻克,随后向前推进。在战斗过程中,天津的大学生见我军来到校园附近,冒着枪林弹雨主动为我军带路绕道敌军防线后方,人民战争发挥威力。
【我军步坦协同】
我军东西对进,部队没有拘泥于会师金汤桥,而是争取夺占更多的海河桥梁,金汤桥已不是唯一的会师目标地点。参展的1纵1师师长江拥辉回忆,其攻击目标包括金汤桥、金刚桥等多地。攻占金汤桥的部队规模也不大,仅有六个连。在金汤桥、金刚桥等地会师的我军在会师后迅速分兵,支援主力部队围歼敌人。我们将金汤桥会师作为天津解放的标志,主要是象征意义,实际上当时战斗还未彻底结束,刘亚楼与林彪的30小时之约还没完成。
【天津战役,金汤桥会师纪念碑】
不过,这种约定更多是体现指挥员的指挥艺术以及战斗决心,可以鼓舞士气,提高我军的形象。刘亚楼在天津战役中精妙灵活的部署,成为我军重点学习的战例,在历次战争中,都可以见到我军大胆穿插,分割包围敌军,进而迅速使敌军瓦解。可以说,一名优秀的指挥员的一次精妙战斗,不仅可获得一场胜利,更是为日后更多的胜利打下基础。
【责编:中旗网张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