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85周年 ——永远怀念牺牲在抗战前线的共产党员周文南

  • 时间:   2022-10-05      
  • 作者:   罗解难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2078


纪念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85周年

——永远怀念牺牲在抗战前线的共产党员周文南


今年是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出征抗日前线85周年。我们在纪念服务团的时候,格外怀念我母亲胡瑞英的亲密战友周文南烈士。她在如花的岁月里猝然去世,把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周文南(1923-1940)

1940年10月,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倒在了她日夜为之奋斗的抗战前线。虽然,她不是直接直接和敌人去面对面的拼杀,但是她在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两年多时间里,始终战斗在宣传鼓动、救护伤兵的抗战前线。她在打扫与日寇作战的战场时感染了伤寒,而又不顾高烧病痛,仍坚持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终于不幸被伤寒病症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她,就是还不满十八岁的抗日女兵、共产党员周文南。

周文南生于1923年,曾在武昌女中求学。抗战爆发后,一·二九学生运动席卷全国,武汉三镇青年学生热血沸腾,纷纷走出课堂,奔向社会,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游行示威。周文南十四、五岁就参加了抗日民族先锋队,积极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身着工装裤的周文南

当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从上海撤到武汉之后,经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介绍,周文南、郭立言、尹峰三人加入了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从此她们就离开了家乡武汉、离开了父母亲人,投身到抗战洪流之中。

青春荡漾的服务团员周文南(前)、秦秋谷(中)、陈兰湘(后)

据与周文南一起参加革命、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战友郭立言、尹峰撰文:

“我们忘不了1938年3月,我们3人就是从那时候一起走上了抗日前线,挑起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我们转战皖南、浙赣、赣北一线,救护伤兵,做群众的工作,不辞劳苦,为伤兵洗血衣,双手都洗破了。

我们忘不了10月1日,这一天我们3人又一起来到武昌蛇山八角亭,在尹卜驹大姐和任秀棠大姐带领下,向党宣誓表决心——永远忠于党、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虽然我们只有十五六岁,但矢志追求真理,有崇高理想和志向,终于经党组织特别批准,3人都成为共产党员。我们沉浸在幸福之中,同时,也深深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摘自《青春在战火中》 )

记载服务团员青春岁月的《青春在战火中》   

周文南等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经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特别批准的。该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的公开办事机构。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就秘密设在这里。为什么要经特别批准?一是因为她们还不满十八岁入党的年龄,二是因为她们所在的支部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下党支部,所以要经特别批准。而且她们在加入服务团半年内,工作特别地出色,故服务团的地下党支部才会接收她们。

以下摘两段周文南在战地写的文章,就可见当时的艰苦状况。

这一段是描写行军的艰难:

“从上至下共计路程60里。大家都抱着一颗不安的心理,“怎么办呢?走不动怎么办呢?”集合的哨子声“瞿、瞿”地在吹,我们排好队背好行囊,背好干粮袋,准备上山,天阴沉沉的,乌云充满了天空。当我们在爬山之际,倾盆大雨把全身都淋湿透了。崎岖不平的山路渐走渐艰难,每个人脚上加上一双草鞋,越走越重。雨尽量地在下,而我们仍然冒着大雨前进。“轰”一声,这是山上瀑布往下倾的宏声,响彻了冷寂的山。

服务团员爬山涉水去敌后宣传

昨天60里的路程仅仅只走了30余里,今天在大雨淋漓之中出发了。前面有大河阻挡着不能前进。于是由我们的武装同志们,带着铁刀去做开路先锋。不满两尺阔的黄泥路。一不小心,四脚朝天。一位同志(郑惠珍)顿时创跌倒记录,其余的陆续不断地接了上来,行走时。大家手牵手地拉着,不然就有跌倒到山底下的危险。因为左边是瀑布形状的大河。右边是悬崖陡峭的山峰。就这样一步接一步的走到山下,结束了这艰苦的行军。”

这段描写了在安吉县孝丰镇见到的悲惨情景:

“孝丰是被敌人蹂躏、践踏过的。当我们到孝丰时,看到街上房子已经烧光,行人极稀少。

…… 飞腾般的瀑布,把搭的木桥都冲跑了。大家将一双笨重的脚伸到大河里,提心吊胆地一个挨一个地在水里走,水的那股凶劲儿能把人冲走。在这危险的时刻,我们走不动的念头也打消了,人就很安然的渡过。即所谓精诚团结的好处,后来每过一条大河,同志们毫不在乎地跨过,有时过小河,大家很高兴的把沾湿泥浆的鞋、双腿伸到水里去,一个个笑嘻嘻地说,加油啊,加油才有劲儿。在这紧张的“水”行军中,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行至丙坑,实在不能继续往前行了,只好暂时停留在这儿。可是,今天的民生问题引起恐慌,一直等晚上才弄到几碗面麸。然而,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说不出的高兴,晚上睡在潮湿不堪的地板上。

那种凄惨的景象,实在是我平生未见过的。从孝丰到西亩,有20里的距离,我们当天赶到。沿途都是被敌人焚烧过的。那些老百姓都是亲身尝受过的痛苦。所以他们谈到日本鬼子都是咬牙切齿地怒骂着。而且他们能想出种种方法去对付日本鬼子。的确,中国的老百姓是火不烧眉间不觉痛的。凡是侵略者的大炮轰炸过的城区,群众都自动组织起来。像西亩镇的老百姓。亲自用大石头袭击日本鬼子,这些事实举不胜举。中国啊,希望你在抗战中,洗净一切伤疤,到了最后胜利之日,生长成为一个茁壮青年的中国。”

1939年春,周文南等12人随战地服务团团长胡兰畦参加了国共两党共同开办的南岳游击干训班的培训。

胡兰畦(左一) 1939年春在南岳游干班与苏联军事顾问季维洛夫(右四)、南岳游干班教育长汤恩伯(右三)、副教育长叶剑英(右二)、游干班政治部副主任蔡剑鸣(右一)、中共教官薛子正(左二)、李涛(左三)、边章伍(左四)等合影。

服务团去南岳游击干训班的12名女兵合影。前排左一为周文南

位于江西上高县翰堂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的展板中,有块周文南烈士的专版,展板上写道:“七月盛夏,酷暑难受,服务团的女兵不怕脏、不怕奇臭难闻,和掩埋队的一起挖坑、抬尸,花了七天时间,才将战场打扫干净,由于清扫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恶劣,部分团员感染疫病,团员周文南甚至为此付出生命,彼时年仅十七岁。”

服务团员去打扫战场

江西省上高县翰堂镇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居展板

周文南去世之后,战友们万份悲痛,服务团全体同仁在《战地三年•最大的不幸》文章中悲痛地写道:“在广水,在长江中,在最前线,敌人的炸弹和机关枪没有夺取你的生命,但是现在,伤寒菌却击败了我们的挣扎,击败了你的挣扎,把你攫走了!”

服务团音乐教员朱幸薏在《战地三年•悼文南》里写道:“她对工作是热情的,态度是严肃的。她从来没有因个人心境的好恶而妨碍工作;即使病了,不管同志们的劝阻,还是要挣扎工作。”

郭立言、尹峰更是悲痛欲绝地怀念文南:“她从前线打扫战场回来,发着40度高烧,还要坚持为前线将士演出最后一幕戏,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多么不愿意死在病床上啊!”

周文南烈士为了心爱的祖国不受侵略者的蹂躏,年纪轻轻,就置身于残酷的战争中。她没有品尝过恋爱的甘甜,也没有留下后代血脉,就永远地离开了战友、告别了人世。

2020年9月3日,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后代罗解难、汪向明、王海君、朱晨晨、刘洪洪,作为母亲战友周文南的至亲,来到上高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的活动,祭奠了周文南烈士,祭扫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周文南烈士,她永远是共产党员的光辉榜样。


2022.9.19


【责编:中旗网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革命人物故事、历史记忆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