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尘封45年的大合影照片引发的感悟
刘红路
前些时收捡旧物,赫然发现这张45年前的合影照片《1977.12.28军委全体会议成员及工作人员合影》,后经发小彭志强、内弟文扬介绍,请来将军后代合唱团的吴志民大校组织辨认照片上主要成员,经赵朋洋精心制作后发布在网上。
第十一届军委是在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大上产生的。军委委员一共63名,是自1931年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来委员人数最多的一届军委。成员中除军委华主席和邓小平、李先念两位著名中共军事家没有授衔外,其余60位都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包括当时健在的全部4位元帅,3位大将,23位上将,19位中将和11位少将。十一届军委成员仍是以跟随毛主席打江山的一代开国将领为主体,除四位老帅和邓小平担任军委副主席外,军委委员中上将23位,占开国上将57位的37%。历任志愿军司令员中,彭德怀元帅之后的三任司令员:邓华、杨得志、杨勇都在其中。看着照片中一个个熟悉的影像,回想起他们当年威震八方、英姿勃发的形象,仿佛一部老电影重现眼前。
回顾第十一届中央军委的构成,感悟到以下几点:
一、党指挥枪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中阐明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而后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虽然历经坎坷和变化,但人民军队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打出了新中国一片红色江山。建国以后,无论是抗美援朝、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抢险救灾,参与和平建设,党指向哪里,军队就奔向哪里。即使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经过“9.13”事件,军队时刻听党指挥的光荣传统始终没有变。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仍在一线努力工作的开国将领又集合在新一届党中央旗下,在邓小平总参谋长直接指挥下开始了新的长征,又一次证明了党指挥枪的真理。
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引自《滕王阁序》)。
1955年授衔时,开国将领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其中开国上将平均年龄45、6岁,时间过去了22年,1977年时他们大都是65-70岁的老人了,但革命斗志不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迫害,被关押多年的老将军(如罗瑞卿、陈再道、吕正操)重新工作后,更是豪情万丈,立志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十一届军委全会会议后,他们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布署,扑下身子抓好部队整顿训练,恢复和提升部队战斗力。就在党的十一大召开一年多之后,邓小平同志亲自指挥了一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一线总指挥仍是开国老将许世友、杨得志。在老一代战将的指挥和参与下,短短一个月时间圆满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和尊严,为而后全面改革开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团结一致向前看。
红军自诞生以后,因组成地域和人员不同,形成了各个山头,在长期艰苦斗争中有合作也有分歧矛盾,反对山头主义从来是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文化大革命中,各地解放军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三支两军”中许多看法和做法不同,在高级将领中造成了一些隔阂和矛盾,互有怨言,这些也反映到军委会议中。革命军人的一大特点是坦诚相见,有话摆到桌面上来,会上互不相让,会下喝酒言欢,仍然是好战友。最后军委成员的思想都统一到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上来,团结一心、继续加强军队建设,准备打仗。
四、上下同心的民主氛围。
这张合影据初步统计约有431人参加。大家不分职务高低,欢聚一堂,同拍大合影。因前排座位有限,一些资深的老将军像陈再道、洪学智、张震等也和大家一起笑咪咪的站在第二排,非常自然。除参谋、干事、秘书、警卫等工作人员外,从装束上看,还有京西宾馆的工作人员51位也参加了合影。她们是普通工人,如今能和军委首长一起照大合影,是想也不敢想的。这是粉碎“四人帮”后打碎桎梏、思想解放、平等相处的真实写照。
会议期间的两件轶事。
当年我有幸从基层连队副指导员直接被选为吕正操上将的秘书,只有26岁。能够做为会议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大合影(最上面一排,右数第26位戴眼镜的),头一次能够住进京西宾馆,心情格外激动。进了房间后立即伸头向窗外观看景色,不料忘了窗户上还有一层玻璃,一头撞去,头破血流,赶紧去医务室上药包扎,这也许是京西宾馆最早的一次“跳楼事件”了。
会议休息时,工作人员最爱去许世友司令员住的楼层,他是政治局委员,可以调看电影,在楼层中间会议室放香港武打片,年青人都想法挤过去看。吃饭时如能和许司令在一起,他会端着大碗茅台和你一饮而尽,酒量惊人。
4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愿逝去的老将军们安息,愿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共创未来。
左起:彭志强、刘红路、吴志民在商讨大合影照片事宜。(赵朋洋摄影)
左起:彭志强、刘红路、吴志民在认真辨识人名单。(赵朋洋摄影)
左起:彭志强、刘红路、吴志民在核对人名单。(赵朋洋摄影)
刘红路、吴志民。(赵朋洋摄影)
文扬、吴志民 (赵朋洋摄影)
2022年11月12日,(左起:)刘红路、吴志民、彭志强、赵朋洋、文扬合影。
【责编:中旗网张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