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纪念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创会会长马文瑞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胡德平,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及夫人秦昭,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刘建,以及周秉和、彭宇、李若谷、耿志远、王小舟、欧阳晓光、陈洪生、袁霞、杨兰、王晓红、王彦君、马晓力、马小玫、马晖、蔡宁、忽蓬、王溦、冯普选、霍岳军、邱丽、周俊丽、郭睿等人,以及马文瑞同志亲属、生前友好和身边工作人员代表出席。
合影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 —— 纪念马文瑞同志诞辰110周年(视频)
视频从延安时期、西北局时期、劳动部、中央党校工作时期、陕西省委工作时期、全国政协、外事工作、创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老战友老同志情意深长9个部分,展示了马文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文瑞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侧记 (一)
马文瑞在陕甘宁解放区实行“三三制”政权建设中的作用
郭 睿
马文瑞马老的秘书忽培元,曾任国务院参事,写作了纪实文学《苍生》三部曲,共150万字,以革命家马文瑞同志艰苦奋斗的一生为主线,以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这些老革命家为群像,写作了《群山》、《长河》、《浩海》三部曲,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忽培元因疫情防控不能前来参加追思会,委托女儿忽蓬朗读一篇自己撰写的文章,回忆多年来在马老身边工作的体会,讲述了多个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在陕甘宁解放区的政权组成中,马老忠实地执行林伯渠所倡议实行的三三制,即1/3共产党员,1/3党外民主人士,1/3中间力量,“三三制原则在陇东和绥德最早实行的,后来中央给予肯定,在全国抗日民主根据地全面推广。”
1938-1943年马文瑞任陕甘宁边区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第385旅政委并兼任陇东中学校长。
陇东在1940年就是边区试行“三三制”的地区之一。根据。“五一施政纲领”和中央、边区有关指示,1941年3月,特委和专署把实施“三三制”,完善抗日民主政权,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列为中心工作,全面展开。由于大多数选民不识字,女选民不习惯出门以及人口居住分散等困难,马文瑞要求工作人员背上选举箱,走村串户,深入田间炕头,采取各种直接、方便的方法,以便选民投票。于是,创造了“投豆豆”、“拃(举)胳膊”、“背箱子”、“烧香洞”、“划圈圈”等土办法,使大多数选民参加了自由选举,有80%的选民直接投了自己神圣的一票。可以说,这是以原始的方式创造了民主政治的新文明,开创了陇东人民政治生活的新纪元。
这一段历史,马晓力八十年代在统战部工作时期,也听到时任领导同志重点回忆当年“三三制”原则的倡导过程中马老的贡献,这也促使她下定决心,去研究更多父辈的历史。
马文瑞率先在自己主持工作的陇东地区实行三三制,并带头退出陇东分区政府候选人。1940年,整个边区推广三三制,边区政府副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赞扬民主政治,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在政府是既有职,又有权”。马文瑞认为,边区的“三三制”政权建设是成功的。但是三三制的继续建设计划,却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而被迫中断了。
忽蓬代表其父忽培元发言并谈了自己的感想。
附件:《马文瑞传》
第三节 建立“三三制”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不仅与国民党建立两党之间的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要求各个根据地也要在政权建设上实行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经过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产生了有各抗日阶级、阶层和党派共同参加的各级代表会和区、县、边区三级议会(1938年按全国国民参政会制订之《省参议会组织条例》,陕甘宁边区各级议会改称参议会),代替了内战时期的工农兵代表大会。1940年党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根据地所建立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种政权的人员构成“三三制”,即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士绅的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体制,不仅在民意机关要实行,在政权机关中也要实行,以便让各界人民都能参加边区的民意活动和行政管理。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陕甘宁边区筹备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前,边区政府批示各分区、各县的参议会都要按“三三制”的要求改选。随后边区中央局又发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简称“五一施政纲领”)。
陇东在1940年就是边区试行“三三制”的地区之一。根据“五一施政纲领”和中央、边区有关指示,1941年3月,特委和专署把实施“三三制”,完善抗日民主政权,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列为中心工作,全面展开。由于大多数选民不识字,女选民不习惯出门以及人口居住分散等困难,马文瑞要求工作人员背上选举箱,走村串户,深入田间炕头,采取各种直接、方便的方法,以便选民投票。于是,创造了“投豆豆”“拃(举)胳膊”、“背箱子”、“烧香洞”、“划圈圈”等土办法,使大多数选民参加了自由选举,有80%的选民直接投了自己神圣的一票。① 可以说,这是以原始的方式创造了民主政治的新文明,开创了陇东人民政治生活的新纪元。
1940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成立陇东分区参议会。因各县参议会正在选举,9月,召开临时参议会,商讨通过了三七减租及豁免1939年底以前农民所有欠租的决议。
1941年9月底,各县相继完成了乡级选举,召开了县、乡两级参议会,选举产生县参议会正副议长、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县长。这次选举严格执行“三三制”政策,参议员中共产党员超过三分之一的,都自动提出辞职,由无党派候补议员递补。陇东分区参议会选出谢觉哉、马文瑞、王维舟、马锡五等四十多人为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参议员。在这次政府候选人中,共产党员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马文瑞和其他12位中共同志立即申请退出。
在陇东分区参议会选举正副议长前,特委召开会议商定,议长职务由统战部长段德彰担任,副议长由爱国民主人士刘仲邠出任。特委考虑由段德彰担任议长,目的是便于特委对参议会的领导,及时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因此要求参加投票的共产党员都投段的票。然而,由于群众对段德彰不十分熟悉,选举结果却是刘仲邠得票多于段德彰。是承认这个结果呢,还是另议?马文瑞毫不犹豫地主张尊重民主选举,承认议员们的选举结果。段德彰是一位长征干部,原红军教导师的一个团政委,转入地方从事统战工作后,政治坚强,作风朴实,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位好同志。他也觉得搞“三三制”,实行民主选举,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体现,必须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他完全同意马文瑞的主张,愉快地同意公布选举结果,由刘仲邠任议长,他任副议长。当场段德彰紧握刘仲邠的手,热情地向他表示祝贺。
共产党人尊重民主、真诚团结民主人士的精神,在会场内外、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党外人士赞扬:“共产党光明伟大,为了抗日救国大公无私。”在参议会内,作为副议长的段德彰经常主动向刘仲邠议长汇报工作。刘仲邠也坚决执行边区政府的政策法令,在参议会努力配合特委、专署、三八五旅的各项工作。② 在参议会中他联合其他议员提出过好几项事关重大、又切实可行的提案,均为政府接受,形成决议。他这个议长干得很好。可惜半年后,刘仲邠于1941年10月22日病故,以马文瑞为首的陇东党政军负责人都参加了追悼会,表示了沉痛悼念。
马文瑞一向十分重视陇东的统战工作。他经常提醒大家,陇东处在反磨擦的第一线,潜在着各种敌对分子和落后势力,如果不把大多数人团结好,不把中间势力争取过来,我们就不能孤立敌对分子,会陷自己于孤立之中。在陇东不仅有统战区和解放区的大量统战任务,而且有国统区的艰巨统战工作。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在陇东是具有生命线意义的大事。在发生两次陇东磨擦事件后,一些干部产生了“左”的思想情绪,对联合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产生怀疑,甚至把中间分子当做顽固分子,只讲斗争不讲团结,对党外干部不信任、不接近,缺少同党外人士共同工作的热情。马文瑞便率先示范,和开明士绅交朋友。
在陇东地区临时参议会上,马文瑞在讲话中多次以共产党主张团结抗日为题,称颂刘仲邠的抗日爱国事迹。他说刘家世代为山西灵丘望族,刘定居庆阳后虽拥有巨资家业,却能疏财助人,为群众主持公道。红军教导师和陕甘宁省委工作团进驻庆阳后,他在抗日救国民族大义感召下,把二十多石粮食捐献给红军,主动把自己的房子、窑洞腾出让八路军三八五旅指战员居住,并帮助部队募捐和购买粮食。马文瑞说,刘仲邠先生的最大特点是站在红军和人民群众一边。1937年春,在发动斗争庆阳“八大家”之首冯翊清恶行时,刘仲邠联合一些中小地主和进步士绅,对冯进行了揭发控告。1939年12月第二次陇东磨擦事件中,庆阳人心浮动,刘仲邠亲手焚毁账约,废除佃户全部欠租,还动员其他豪绅减租,以实际行动表明对共产党的信赖,起到安定人心的积极作用。1940年发展生产运动中,刘仲邠在陇东办起第一个生产全区军民急需的布匹和毛线工厂,为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竭尽努力。
马文瑞在讲话中号召一切有爱国思想的人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强调抗日是全民族的事,不是哪一个党或哪一个派的事,一切共产党员要和一切有爱国思想的人紧密团结起来,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共同奋斗。
作为一个地区的主要领导人的观点和态度,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马文瑞对党的统战政策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在党内外
产生很大的推动力。党的干部和广大群众受到教育,地主土绅受到感召。1941年上半年陇东争取外逃回来的富有阶级和士绅即达373人。③
①《陕甘宁边区陇东党的统战工作概述》,见《陕甘宁边区陇东党的统战工作》,中共庆阳地委党史研究室等编,1995年3月内部出版,第26页。
②段德彰:《有联合有斗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见《陕甘宁边区陇东党的统战工作》,第458、459页。
③《西北局三三制初步经验总结》,1942年6月20日。原件存中共庆阳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责编:中旗网张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