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较量:136师邵阳绥宁剿匪记

  • 时间:   2023-03-15      
  • 作者:   邵阳老酒      
  • 来源:   邵阳老酒     
  • 浏览人数:  8761


黎明前的较量:136师邵阳绥宁剿匪记


(绥宁红色文化教育展览馆纪念136师剿匪视频介绍)

(时136师曾雍雅师长生平事迹视频介绍)

(绥宁县地图)


引 子


绥宁县,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位于邵阳市境西部边陲,地处雪峰山深处,南北直线长103.5公里,东西直线宽56公里,总面积2927平方公里。东邻武冈市、城步苗族自治县,西连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会同县,南抵通道侗族自治县,北与黔阳县、洞口县接壤,县城距邵阳市208公里,全县人口不足40万,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境森林覆盖率高达73.6%,山多林密,地形险要,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8座。其中黄桑苗族乡的牛坡头海拔1913米,为全县地势最高点。

在卫星地图上,绥宁县是北纬27度线上一片令人眼睛发亮的绿色。被联合国官员惊呼为“神奇的绿洲”!

70年前的绥宁,这片“神奇的绿州”,匪患严重,民不聊生……


1949年10月,衡宝战役胜利结束,绥宁、靖县、通道、龙山四县及周围边缘县、乡方圆1万7000平方公里的上空,还乌云翻滚,遮挡了黎明的曙光。湖南省会长沙8月5日解放,邵阳市10月10日解放。

1949年11月1日,成立绥宁县人民政府,绥宁人民实现了第一次解放,但不久,新政权被土匪部队扼杀。1950年10月20日,绥宁正式成立县人民政府,人民才实现了第二次真正的解放。

绥宁剿匪时为136师师长曾雍雅将军〔1917—1995〕

绥宁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徐敬民


绥宁大地乌云密

人民苦难匪患重


绥宁县1949年11月1日解放后,虽然建立了县人民政府,但县、乡、保、甲工作人员大多还是国民党旧政府的原班人马。尽管国民党统治集团及主要军事力量被瓦解,但尚未得到致命打击。

1950年2月5日,衡宝战役胜利后留在邵阳剿匪的我158师开往广西,邵阳(含绥宁)第一阶段剿匪任务基本结束,绥宁各路国民党残余、土匪、部分地方武装及反动派一时活动猖獗,乘机作乱,并成立伪县政府,企图将绥宁成为“反共救国铁的根据地”。

微信图片_20230314155208.png

今崇山峻岭绥宁山区

当时,除整个绥宁县黄土坑外,有5000余名(有记录是6000余名)土匪盘住在县境内各地。


其土匪主要团伙有:

一:中华民族自救军第3方面军第五纵队(下简称为“五纵队”)

该匪“五纵队”成立于1950年元月27日,陈叔杰为司令,后龙怀麟为司令,到1950年9月,土匪有4000余人,步枪2000余支,轻重机枪37挺,短枪及其他枪支近一百支,六0炮3门。

该匪团伙组织架构明晰,内部管理严密,情报网络广泛,下设1个警卫营、情报总站、5个直属大队、6个游客指挥部、12个支队。

在绥宁活动的匪部邓兆瑞、张云卿、莫庸分别被编入第一、二、三支队。


二:华南总部

在败退台湾国民党政府国防部的授意下,1950年5月,原国民党第一兵团中将蒋燮琴带领130余位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务,携带武器与电台从越南进入湖南,8月在绥宁武阳成立“反共救国军华南总部”(简称“华南总部”)。

总司令蒋伏生(未到位),蒋燮琴自封副总司令。


三:湘桂黔边区反共救国突击军党政委员会

广西匪首石世佑(国民党军某部副师长)为头领,下设3处10科,绥宁龙怀麟等20余位头目参与。


四:自救会

解职回乡的原国民党军某部师长杨绍坚,纠集地方旧政府官员、地主、地痞等,于1950年元月,在绥宁梅口成立的“自救会”。


五:反共委员会

原国民党绥宁县执行委员会黄庭瑞、国民党军某部师长欧阳俊等人,于1950年7月在水口组建。


一时,卷土重来的各路土匪,相互利用,散布谣言,逼良为匪、敲诈勒索、蹂躏妇女、气焰嚣张,围攻政府,破坏新政权,残害我党地方领导,杀害百姓,手段残忍,无恶不做,十分猖獗。绥宁人民生命,再次遭到威胁;绥宁人民财产,再次被洗劫。绥宁大地,再次血雨腥风。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匪帮杀害解放军、地方游击队员、地方干部、进步人士、革命家属近50人,杀害无辜商人与当地百姓170余人;抢走财产不计其数。

今日绥宁县梅口


(本页资料中的“段明401团”应该为“段铭410团”——作者注明)


一三六师神兵降

军民团结除匪患


邵阳地区剿匪自1949年11月3日邵阳军分区、158师联合发出《命令/邵阳军分区一五八师战联字第一号》开始,打响了邵阳地区全面剿匪第一枪。1950年2月5日,158师调离邵阳。

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136师,在师长曾雍雅的率领下,于1950年2月7日进入邵阳地区(407团先遣部队于4日抵达武冈),归属47军统一指挥。

1950年4月15日,中共邵阳地委分别成立西南工委、龙板工委,136师曾雍雅师长担任邵西南工委剿匪总指挥,136师副师长吴华为委员,负责指挥邵阳地区的隆回、新宁、武冈、城步的剿匪工作,同解放军137师、139师、140师、地方政府、军分区部队、南下邵阳工作团、当地人民并肩作战,于1950年6月底,基本完成了湘西中心区的第一阶段剿匪任务。

1950年7月10日,在中共邵阳地委扩大会议上,曾雍雅做了《五个月来的剿匪总结》报告。

7月中旬,136师团以上干部,在安江纱厂参加了由47军曹里怀军长组织召开的雪峰山剿匪会议,要求136师为进军绥宁做好战前准备。

8月10日,136师结束在湘南地区的剿匪工作,由邵阳西南和衡阳、郴县等地出发,在武冈、洞口一带集结。

10月13日,根据湖南省委与军区的指示,成立绥宁剿匪工作委员会,曾雍雅任工委书记,师其他干部及各团团长、绥宁地方主要领导任委员。

10月15日,136师各团、先后从邵阳、新宁、武冈、洞口、江口一带挺进绥宁。

10月17日,为配合湘西边缘区域围剿,邵阳剿匪指挥部派出137师410团、411团、千余民兵和运输人员支援进军绥宁。

10月19/20日拂晓,406团、407团一营、三营、408团均达到原定区域开始战斗。

10月20日,407团二营、师指直属队、警卫营进入原定区域。



四0六团战况


为了配合解放军剿匪,当地地方武装派出精干人员为解放军担任向导,给136师406团担任向导的是县自卫大队三中队长刘超杰和直属分队长龙日炎率领的自卫队,406团根据剿匪指挥部的安排,负责剿灭盘踞在绥宁县巫水以南以西的匪纵队司令龙怀麟及其第三支队长杨佐大部。

接到任务后,406团由城步县城经丹口、黄桑坪,经过激战于20日4时30分收复了被匪徒盘踞的绥宁县城寨市。

随即向党坪、白玉、鹅公岭、东山挺进,直捣龙怀麟的老巢。部队经过5次奔袭合击,成功击溃龙怀麟匪部的警卫大队和第三支队,同时以溪口(今已划隶通道县)、朝仪、东山、鹅公岭为重点进行地毯式搜剿,历经20余天共歼灭匪徒627人。

并在溪口的古友活捉匪首杨佐大,同时在东山的锅冲成功活捉匪首龙怀麟。


四0七团战况


136师407团由自卫大队长袁公信和教导员唐义源亲自率领一中队的一、二分队及大队机枪班担任向导,407团根据曾雍雅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围歼盘踞在杉木冲和枫木团以南至巫水北岸的五纵队副司令沈继福及其所属的游击指挥部。

407团在团长的率领下,由武冈城和西岩兵分3路向匪徒盘踞的地点进军:负责南路进攻的部队越过枫木岭,经由关峡、长铺沿巫水直奔竹舟江、河口一线,于20日7时准时到达目的地,成功封锁住所有渡口,堵住了匪徒西逃之路。

北路大军翻过黄茅岭和翻越枫木岭,急进百余里,于20日拂晓完成了对匪首第六支队长李莲塘部的东、西夹击,并将另一悍匪第一游击指挥官邓兆瑞部围困于白岩水、印坪、水车一带,经过全团官兵20天的奋战,共击毙俘虏匪徒1310人。

匪第六支队长李莲塘在战斗中被击毙。匪第一游击指挥官邓兆瑞侥幸逃到武阳后最终被解放军活捉。走投无路的匪第五纵队付司令沈继福被迫向解放军投降。



四0八团战况


负责担任136师408团向导的是自卫大队一中队队长唐维槛和他率领的第三分队,根据计划408团负责围歼盘踞在杉木冲、枫木团及其以北地区的匪第三游击指挥官莫庸所部以及第八支队长张益民部、突击游击指挥官张云卿部等3大股顽匪。

408团同样采取三路围剿的方案,该团由红岩、金屋塘分3路出发:

西路大军由岳溪江越过茶山,于20日拂晓插入匪徒盘踞的心脏地带枫木团,与在河口搜剿的407团会合,阻击残匪向西逃窜;中路部队则由花园经茶山东侧直插岩头冲以西。

东路攻击部队由花园经唐家坊于20日拂晓与中路大军会师,对岩头冲匪徒形成合围之势。

狡猾的土匪已成惊弓之鸟,早就闻风而逃,408团和407团合围计划落空,部队首长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追击,终于在秋木田、岩头冲追上逃窜之敌,追击部队马上投入了战斗,歼灭了莫庸大部。

剿匪部队乘胜追击,于21日在麻塘全歼第八支队张益民部。24日在杉木冲、宝鼎山、高登山、八角台、望娘山全歼游击指挥官张云卿部。

此战共消灭匪徒844人。并在水口凉子界活捉了反共救国军华南总部中将副司令蒋燮琴。

微信图片_20230314155249.jpg


师直属队、407团二营、警卫营战况


407团二营与师直属队为南路,于10月18日晚,经西岩翻过桐木岭,沿巫水北插,连夜翻越五座大山,强行军190里,不少同志晕倒或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

二营20日7时,到达绥宁北,沿竹舟江、河口一带,将匪一支队沈继福和八支队张益民部包围,封锁全部渡口。

师直警卫营尾随与407团二营同行、配合该营阻敌西逃,师指与师直属队,于20日4时进占长铺子。


截止1950年11月8日,不到20天时间,绥宁、靖县、通道等地区之土匪80%被歼灭。3人以上成团匪的基本肃清。

11月9日,我军转入驻匪清匪阶段。根据湖南省委与湖南军区的指示,以巫水西部、武阳、唐家坊为重点组成3个临时分工委。

406团兼巫水西部分工委,分布负责绥宁一区、七区、东山、鹅公岭一带,并控制西口、佳马以南边缘区域。

407团兼武阳分工委,分布绥宁城东之武阳与李熙桥两区。

408团兼唐家坊分工委,分布绥宁西之枫木团、瓦屋塘两区,重点在青坡乡、望娘山一带。

师直分布在绥宁二区长铺子。

我军通过政治攻心、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清匪反霸、结合必要的军事打击,建立区乡政权。

到1950年12月20日,绥宁剿匪基本完成。

两个阶段136师累计歼灭土匪4232人,其中少将以上级别匪首10名、校级匪首153名、尉级头目634名,缴获山炮5门、轻重机枪18挺、各种长短枪1024支,横行绥宁县的国民党土匪基本剿清。

1950年12月5/10日,136师在绥宁长铺子镇召开全师干部代表大会,总结剿匪工作,表彰在剿匪战斗中的英雄模范单位与个人。

1951年元月21日,136师胜利完成绥宁境内剿匪任务,按照中南军区统一布署撤离绥宁,开往广东……

在136师离开绥宁时,据时136师曾雍雅师长回忆记录:各部队驻地人民群众,张贴标语、悬挂彩旗、载歌载舞、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男女老少含着热泪,热情欢送,把一袋袋花生、煮熟的鸡蛋、点心送到战士们手里……沿途还设有茶水站、慰问站……我们就这样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绥宁,战士们不断回头道谢:“再见吧,亲爱的绥宁人民”。



尾 声


湘西剿匪的胜利,受到了中南军区与四野首长的通报嘉奖。

时47军军长兼湘西军区司令员曹里怀对136师剿匪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136师战斗作风很好,不怕苦,不怕死,连续作战,战术灵活,指挥得力,提前2个月完成了任务……”

136师撤离绥宁后,会同军分区派遣独立二十四团和二十五团一个营进入绥宁清剿残余土匪。

直至1951年7月底,会同军分区部队共歼漏网土匪208人,搜出或从外地抓回匪首25名。至此,绥宁县境残匪全部剿清。横行湘西几百年的匪患,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全力围剿下,彻底得到了根除,湘西人民从此过上了无匪患的安宁生活。

让我们永远铭记为邵阳解放剿匪而英勇牺牲的有名无名烈士


邵阳剿匪牺牲的烈士:

崔保成 、黄海龙、姚馨如、

刘秀成、阎振远、马大祥、

匡其中、朱松和、汪继斌、

周建平、柯典平、刘世钫、

彭玉章、黄飞虎、何佑溪、

汤桢、王常安、熊桂华、

李志仁、杨建、彭泽仁、

黄侍田、麦连洛、王春哉、

龙德礼、杨相初、谢堂椿、

谢于琅、刘达成、肖显村、邓波……

(本烈士名字根据《邵阳剿匪新编》“大事记”及有关回忆资料收集整理)





今日的绥宁山河无恙、绿水青山、政通人和、民风淳朴。绥宁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已经实现全面脱贫,正大踏步地迈向全民小康。


本文写作参考:


解放军出版社《中南地区剿匪斗争》

路福贵《1949:我的南下》《绥宁剿匪记》

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邵阳剿匪新编》

曾雍雅《挥师解放绥宁全境》

邹毕兆《邵阳剿匪回忆》

李道之《忆隆武新邵边境十日会剿》

军缘《珍贵图片,历史见证——136师湖南绥宁剿匪故事》。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原作者,特别感谢南下邵阳工作团路福贵老领导、136师曾雍雅师长之女曾莹女士提供的视频与文字资料支持。因资料有限,整理难免不全、有误,请读者提出宝贵补充修改建议。


【责编:中旗网张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革命人物故事、历史记忆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