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涂通今同志遗体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医学中心(301医院医西院)告别厅举行。
108岁老红军、开国少将、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涂通今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中旗网北京2023年4月7日电(张伊、赵春毅)
涂彩人生 红军博士 救死扶伤 英明流百世
通今博古 医者师长 树人育才 功德垂千古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我军优秀的军事医学工作领导者,原军事医学科学院副兵团职顾问涂通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3日19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8 岁。4月7日,涂通今同志遗体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医学中心(301医院医西院)告别厅举行。
7日上午,301医院医西院告别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涂通今同志”,横幅下方是涂通今同志的遗像。涂通今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涂通今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涂通今同志的亲属在送别仪式。
上午9时30分,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涂通今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涂通今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向涂通今同志亲属涂柳果、王晓钟、涂雪松、李纪选、涂西华、杨晓燕等深切慰问。涂通今同志在京生前友好、学生、众多医务工作者等也前往送别。涂通今将军家乡龙岩市、長汀县领导专程前来送别。在京闽西籍革命后代和乡贤也前来送行。
涂通今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涂通今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习近平、张又侠、 许其亮、黄坤明、刘振立、苗华、李桥铭、秦树桐、王太岚、宗顺留、王谦、温光春、徐志刚等同志送了花圈。
军委办公厅、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陆军、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政协委员会、军事科学院、北京卫戍区、驻北京市老干部服务管理局、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军事医学研究院、空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涂通今同志的家乡龙岩市委、市政府、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军分区,长汀县,闽西,相关医院、医学机构,送了花圈。
革命前辈邓子恢、刘亚楼、林茂源、赵阳、陈志方、林伟、邱国光、肖新槐、杨成武、李资平、李欣、梁泽民、罗洪标、红九军团等革命后代,来自涂通今同志家乡、亲朋好友余红胜、胡盛、刘赐贵、陆增祺、房彤宇、孙建中、秦伯益、张士涛、贺福初、吴祖泽、段炼、马玉兰、上官世盘、夏立燕、涂一书、傅染生、戴钦舜、俞开洋、丘佳梅、修雄生、张剑宁、包庆明等等,也送了花圈。
涂通今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我军优秀的军事医学工作领导者,原军事医学科学院副兵团职顾问涂通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3日19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8 岁。
涂通今同志 1914 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红四军二次入闽路过涂坊乡时,青少年时期的涂通今聆听了毛主席极具感召力的革命演讲,坚定了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扩红”运动在闽西苏区展开时,他积极追随党组织,投身革命事业,于 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 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涂通今同志历任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护士,红九军团三十二军第九十六师卫生所医生、所长等职。期间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征服冰山雪岭、穿越沼泽草地的艰苦卓绝征程,他始终坚定信念跟党走、跟红军走,作为一名医务兵,涂通今同志救死扶伤、妥善救治每名伤员,圆满完成救治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涂通今同志历任后方四医院医务科科长,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学员,延安和平医院主治军医等职。1943 年初涂通今针对部队中痔疮病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略谈痔疮》,普及防治知识。1943 年冬,疥疮在部队流行,严重影响战斗力,涂通今同志查阅大量资料,摸清了致病机理,制定常规疗法,提出“集体灭疥”,1944年5月在《解放日报》发表的文章成为我军集体灭疥的重要参考文献。
解放战争时期,涂通今同志历任松江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东线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哈尔滨宾县战斗、东北剿匪、“三下江南”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战斗,深入作战第一线,督促检查医疗救治工作,根据战事进展及时调整配置卫勤力量。特别是他推行的“战伤新疗法””,大大提高了伤员治愈率,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涂通今同志历任苏联基洛夫军事医学科学院特别系学员,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顾问等职。1955 年9月作为首批公派留学生,涂通今同志前往苏联基洛夫军事医学科学院特别系攻读神经外科,为计划建设国家和军队神经外科研究所做准备。1957 年涂通今同志回国后,担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组建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和全军神经外科训练中心,多次出席国际交流医学会议并率军医代表团参加国家学术交流,为我军的医学事业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作出杰出贡献。在第四军医大学工作期间,他提出培养人才要面向基层、服务部队,研究工作要注重军事医学,特别是在“三防”研究方面,他领导成立了第四军医大学“四零三研究所”。1976 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涂通今同志向上级提出多条控疫和救治建议,取得良好成效。
1983 年 12 月,涂通今同志退出军队领导岗位后,仍然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关注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始终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他关心家乡建设,关心后代成长,多次为家乡、灾区捐款献爱心,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发挥余热,倾注了对党和人民的满腔热情。主编《急症神经外科学》《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一卷、参与编纂《医学百科全书》,与他人合译出版了《视神经肿瘤外科》,翻译和撰写了数十篇神经外科专业文章,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1985 年 4 月离职休养。
涂通今同志 1956 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 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4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 90 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涂通今同志始终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人民军队的医学事业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心血和精力。他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具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表里如一,淡泊名利,顾全大局,一切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具有高尚革命情操。他团结同志,关心部属,心系基层,情注官兵,具有很强群众观念和崇高道德修养。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严格要求亲属、子女,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涂通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涂通今同志永垂不朽!
亲属在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现场
慰问亲属
向涂老深情的三鞠躬
慰问亲属
慰问亲属
慰问亲属
亲属向涂老做最后的告别
亲属向涂老做最后的告别
亲属向涂老做最后的告别
亲属向涂老做最后的告别
早早来到告别仪式现场
长长的送别队伍
张雁之、等
中:上官世盘
原四医大学员李林
罗建东与张雁之
左起:张伊、张雁之、黄少斌、刘金女
刘松柏、孙力壮等
罗建东、李宁、包庆明等
朱安今、赵春毅
李宁、宋扬之
(本文得到了张雁之、宋扬之老师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