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井冈杜鹃红—— 纪念井冈山女红军彭儒诞辰110周年

  • 时间:   2023-05-04      
  • 作者:   胡山      
  • 来源:   今日郴州     
  • 浏览人数:  2358

222222.png

彭儒(1913-2010),原名彭良凤,湖南宜章人

2023年3月6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彭儒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彭儒是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是我党纪律检查战线优秀领导干部。她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湘南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斗争,是中国工农红军“彭家将”最小的战士,亲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为新中国首批全国“三八红旗手”,也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最后一位离世的老红军。

2023年3月26日,纪念井冈女红军彭儒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保利大厦举行。座谈会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江西省中国工农红军研究会主办。

来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江西省中国工农红军研究会、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中共郴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宜章县委党史研究室、湘南起义纪念馆、湖南省宜章商会等单位的代表和开国元勋后人齐聚一堂,深情缅怀彭儒同志英勇奋斗的一生。彭儒子女及亲属陈瑞生、陈宜生、陈延生、陈洪生、梁桂珍等参加纪念活动。

彭儒,1913年出生于宜章县碕石村,1927年4月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1928年初,她跟随兄嫂和姊妹们一起参加了碕石暴动和湘南起义,后与上百名碕石英雄儿女一起,跟随朱德、陈毅投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保卫斗争,忘我工作,英勇杀敌,浴血奋战。

1930年后,彭儒历任中共赣西南特区委妇委委员、永吉泰特委妇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妇委委员,中共福建省汀州市委组织部部长、代书记、中共苏区中央局妇委委员、长胜县委宣传部部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彭儒等32位女同志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途中因重病被组织上送回苏区,任中共于都县委宣传部部长。在敌军重兵围攻下,陈毅派部队护送彭儒陪同患肺病的爱人陈正人化妆去白区医治,后被迫隐蔽在家乡碕石村养病。1937年初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任党总支委员,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科长、延安干部家属学校补习科科长、中共延吉市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吉林省委妇委会常委。

1949年6月起,彭儒历任江西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副主席,南昌市三二〇工厂党委组织部部长。1953年3月后出任全国总工会干校人事处副处长、机关党委副书记,农业部监察室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宣教局副局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机关党委专职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水产部监察组副组长。“文革”期间,彭儒受到残酷迫害。1972年5月任国家水产总局顾问。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委专职委员,任林彪、“四人帮”两案办公室副主任,参与中央“两案”审理工作。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再次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离休后,作为特邀代表列席党的十三大。2010年10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98岁。

中共宜章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英长谈道:“彭儒同志忠诚革命、一生为民,无私无畏、品德高尚,心系家乡、赤子情深,为新中国成立、为共和国建设不懈奋斗,建立了不朽功勋!她是宜章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是‘碕石彭家将’的杰出代表,是宜章人民的骄傲。”

贺子珍是彭儒的老战友、好朋友,关系很好。从1928年4月上井冈山起,彭儒一直在毛泽东同志的关怀领导下工作战斗。

1965年毛泽东上井冈山时,一口气数出了当年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仍在党政军领导岗位的11位同志:“朱德、陈毅、何长工、彭德怀、谭震林、陈正人、江华、萧克、曾志、彭儒、贺子珍。”毛主席还向随行的同志提到,彭儒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活下来的少数几个女红军战士之一。

朱德元帅外孙、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刘建将军谈到:“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亿万人民心中!彭儒同志是朱德爷爷和康克清奶奶的老战友、老朋友,在革命事业中积累了深厚的质朴感情。”

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来到湘南,智取宜章,拉开了湘南起义序幕。1月22日(农历除夕),部队来到宜章碕石村彭家。当晚,朱德、陈毅、王尔琢、胡少海等视察农民夜校,那是朱德第一次见到彭儒。他翻阅年仅14岁的小教员彭儒手中的简易课本,深情地说:“我走过很多农民工人夜校,你们承启夜校的教材编写得最有水平。大家要好好的读书,过去穷人没有书读,你们现在读夜校是个好机会,要好好读,争取有个初中文化水平,将来的世界要靠你们这些青年人来创造。”从此,彭儒跟随朱德和陈毅的部队转战湘南,走上井冈山,成为井冈山最早的红军女战士之一。

部队向井冈山转移途中,“彭家女将”彭儒、吴仲廉、彭谦、彭娟等每人提个宣传桶,里面装满墨水或石灰水,还有一支粗大的笔,走在部队前面刷写标语。她们一路风餐露宿,往往整天吃不到一顿饭;每到宿营地,借百姓门板和稻草,地上一铺就睡。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她们坚持开展宣传工作,团结群众,鼓舞士气。1928年5月4日,江西宁冈县龙市镇召开“朱毛会师”庆祝大会。彭儒虽然年纪小,但满怀喜悦心情,大胆上台表演“葡萄仙子”独舞和湖南民歌,深受欢迎。

彭儒和丈夫陈正人在“文革”期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陈正人不幸去世后,彭儒带领子女去看望朱德和康克清。朱德对陈正人同志的不幸逝世表示同情和慰问,鼓励彭儒的子女“学做工,学做农,当好兵。要继承老一辈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刘建将军指出,彭儒同志诞辰110周年,也是伟大的湘南起义爆发的95周年。我们共同缅怀彭儒同志,纪念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功绩,也是对湘南起义碕石暴动的英雄们和牺牲将士们的深刻纪念。1928年,在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感召下,大批宜章儿女组成赤卫队勇敢反抗腐朽政权压迫,有力支援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战斗。仅在宜章碕石村,在彭晒和萧克带领下,167名碕石儿女扛起枪杆,走上井冈山,英勇作战,不仅打仗是英雄,做其他工作也都是骨干和模范,红军将士和群众都称赞他们是红四军中的“彭家将”。在保卫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战斗中,很多“彭家将”献出了宝贵生命。“彭家将”是英雄的湘南人民的光辉代表,他们的事迹折射出的是光芒万丈的井冈山精神。以他们为代表的革命英烈,用生命铸就了五星红旗、八一军旗中的铁血英魂。

陈毅元帅之子、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谈到,彭儒是1928年初湘南起义的参加者,是碕石“彭家将”这个红军英雄群体的光荣代表。湘南起义发动之后,造成百万工农奋起的巨大革命声势,在十几个县的广大区域中建立起红色政权,继八一、秋收、广州三大起义之后,给予国民党反动政权以沉重的打击。后来部队上了井冈山,实现了历史性的朱毛会师,在星火燎原的伟大革命风暴中,彭儒和她的英雄战友们一起为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所创造的红军传统成为我们这些革命后代坚守的精神财富世代传承。

陈昊苏为湘南起义95周年编成一本诗抄《万里红情百岁心》,纪念朱德、陈毅当年领导湘南起义的历史往事,内有几首关于“彭家将”和彭儒的诗作。其中朱德所题“世界一家”,体现了他在革命战争最艰难时刻所表现出的伟大的世界情怀,还有陈毅为彭家农民夜校——承启学校写的题词“承先应知责任重,启后当为国家谋”。陈毅第一次见到彭儒,就以革命家的远见想到对国家民族应该承担的光荣责任。应该说,他们这些第一代的红军战士就是以这种革命初心踏上了千难万险的漫漫征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贡献出青春热血和生命。

陈昊苏说,彭儒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开启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征程。她奋斗的足迹踏遍华南、华北、东北等祖国的山山水水,为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作出了伟大贡献。她是老区人民的光荣,妇女英雄的典范,像一颗辉煌灿烂的晨星,一直照耀着我们革命的后代勇毅前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下,开启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气势,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理想。我们要继承彭儒及所有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跟着党走向无限光明的未来。

会间,齐心同志特地委托有关人员打来电话,转达她对彭儒同志的深切怀念,并向与会的老革命后代和彭儒子女表示问候,祝贺纪念活动圆满成功。陈洪生代表彭儒后人及参会人员,感谢齐心同志的关心,祝革命老人健康长寿,表示将会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周恩来总理之侄周秉和谈到,彭儒对伯父周恩来感情深厚。1934年10月,陈正人受命留守中央苏区。彭儒与31位女同志随主力部队长征,后因病返回苏区。陈毅决定派部队护送身患肺病的陈正人和彭儒夫妇化装转移去白区养病,经千难万险他们回到了彭儒家乡碕石村养病。获悉中央红军已到陕甘后,陈正人经过千辛万苦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想不到你们还能活下来!”当得知彭儒因没有路费来不了时,周恩来立即给了陈正人100元让他寄给彭儒。彭儒在大哥彭瑛护送下来到西安,受到周恩来、叶剑英的热情接待和安慰。彭儒就像离家的孤儿再次见到母亲一样,激动得泪流不止。周恩来安慰说:“彭儒同志,你们两年来吃了不少苦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先休息几天,然后派人送你们到延安去。”

“文革”时期,彭儒和陈正人遭受迫害。为保护老干部的安全,周总理亲自将陈正人等几十位老干部先后接进中南海。住了一年零两个月后,陈正人最终也被“揪”了出去,受到残酷批斗,1972年4月6日因心肌梗塞去世。周总理十分悲痛地说:“耽误了!这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中央并没有撤销他的部长职务,他仍是国务院的部长,他的后事由国务院办理,追悼会等我从广州回来开,我要参加,并且要登报,新华社要发消息,骨灰要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同时,周总理指示立刻派人把彭儒从河南农村干校接回北京。1972年4月13日,陈正人同志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身患重病的周总理从广州赶回,他亲切握着彭儒同志的手说:“彭儒同志,你不要太难过了,心脏病来得快,抢救不及时就没有办法!”当即指示华国锋同志负责解决彭儒的审查结论和回北京的工作生活安排。

胡耀邦总书记之子胡德平说,彭儒于1927年4月加入共青团,14岁参加红军,上了井冈山。20世纪80年代一次八一建军节活动中,彭儒同志的座位较为靠后,胡耀邦同志亲自请她到前排就座,并对她说:“你是我们工农红军中最早的女战士,以后举办建军节的活动我们都要邀请你!”

陶铸、曾志之女陶斯亮谈到,郴州不愧是九仙二佛之地,在10万汉字中,常用的也有一万,独独把一个“郴”字赐给了郴州,意为“林中之城”。而宜章又是郴州的一块宝地,小小的县城已经有1400年历史。宜章人杰地灵,在土地革命时期,宜章的革命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工人领袖邓中夏就义前留下一句:“把我骨头烧成灰,邓中夏仍然是共产党员!”

宜章还是湘南暴动的策源地,从宜章走上井冈山的有4000人,其中2000人成为烈士。宜章更是有160多名碕石儿女走上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其中男女师范生就有20多人,他们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火种。碕石彭家将为革命几乎全部牺牲,他们的鲜血必将彪炳党史军史,湘南起义也必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留下重彩浓抹的一笔。陶斯亮认为,秋收起义与湘南起义,应并列为“井冈山双火炬”。

宜章是湖南的“南大门”,当年很多图强报国的有为青年,都是通过这条路走向广东,投考黄埔军校的,陶斯亮的母亲曾志当年正是在这条路上树立了要当女兵的坚定信念。彭儒、吴仲廉、曾志是宜章三姐妹,也被称是井冈山妇女运动“三杰”。她们是同乡,是童年挚友,还是小学直到师范的同学。她们选择了同样的信仰,选择了共同的道路。她们的人生坐标时而分开,但更多的是奇迹般的交叉,这使她们的命运是如此的相同,充满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彭儒与曾志更是八十年的革命战友,一辈子都在一起。曾志第一次见彭儒时,她七岁,而彭儒只有五岁,戴顶坠一圈小铃铛的帽子,头一摇铃铛叮咚直响。八十多年后,曾志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竟还能回忆起这样一个细节来。而这一细节,也能让陶斯亮想象出童年彭儒阿姨的可爱模样。

彭儒出生在宜章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碕石村,父亲是一位开明乡绅,因参加辛亥革命有为,当过四届县议员。以彭儒家当年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她完全可以过安逸舒适的生活。曾志和吴仲廉家庭条件也不错,三姐妹上小学时,就受到开明思想的启蒙,后又先后考入衡阳女三师,都入了党,一同参加湘南起义,一同走上井冈山,为党的事业奋斗了一生。这三姐妹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新女性,她们受过良好教育,思想开明,富于理想,可供她们选择的道路有千万条,可她们偏要选择一条需要用血肉之躯去开辟的荆棘之路,她们奋不顾身地走上了这条路,不曾回过一次头。

陶斯亮讲述,母亲性格刚烈又内向,对来看望她的老朋友老同事百般热情,然而她却不爱串门。自己所知道的,母亲看望最多、最为惦记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她和彭儒共同的小学老师,也是两人革命的启蒙者彭镜秋,曾志终生都称呼她为老师。另一个来往最多的就是彭儒,她们之间可以谈的内容可是太丰富了,她们可以从五六岁的小女孩谈起,谈到十六七岁的少女革命者,谈到井冈山上的女战士,再谈到延安岁月,以及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风风雨雨。八十年的友谊让她们有说不完的话。在曾志感情深处,一直很记挂彭儒这个妹妹。

邓子恢副总理之子邓运表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加此次纪念座谈会。母亲陈兰与彭儒年龄差不多,彼此互称大姐,让我们称她为“彭妈妈”。彭儒是我党各个革命阶段、尤其是中央苏区时期那些艰难岁月的亲历者、见证者。

邓运对彭儒最深刻的印象是她与自己父辈之间革命家的友情。邓子恢1952年组建中央农村工作部,陈正人1955年初来担任常务副部长。欢迎会上,邓子恢第一句话是:“中央认为陈正人同志不是‘高饶分子’。”这是两人在中央农村工作部共事的开端。他们真诚相待,积极向中央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为新中国农村工作作出不朽贡献。两家人长时间比邻而居,都有一个在战争时期被寄养在江西老乡家中的儿子,并且不约而同都起名叫“瑞生”,这些共同点使两家子女相识交往,亲如一家。

会上,黄克诚大将之女黄楠、宜章商会会长肖军、宜章碕石承启红军小学校长彭国梁等也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深情缅怀彭儒。

彭儒子女代表、中国保利集团原董事长陈洪生说:“母亲是矢志不渝的革命者,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也是一名充满人情味的共产党员。追忆先辈表达了我们对已故父亲母亲的缅怀和热爱。我们对父母的歌颂既是子女对父母的歌颂,也是革命后代对前辈的无限敬仰,是对父母所代表的那一代共产党人所拥有的高风亮节的敬仰。在20世纪的中国曾经诞生了像我们的父母那样一群人,他们如璀璨的群星照亮历史的天空,也照亮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缅怀和学习。“

江西省中国工农红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何光晔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参加这次座谈会很受教育,也很激动。父亲何长工与陈正人、彭儒是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1928年5月4日朱毛两军会师大会,何长工是主持司仪并发表了热情讲话,两军干部、战士表演了许多有趣节目。刚满15岁的彭儒大胆上台,表演独舞《葡萄仙子》和湖南民歌。这是何长工第一次见到彭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经七天七夜激战,终因敌众我寡,井冈山失守。时任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的陈正人和妻子彭儒从容组织部队和群众撤退。在敌人的反复搜捕中,他们踏着积雪,翻山越岭,在山上的草棚里隐蔽下来。当时,彭儒已怀有身孕,身体虚弱,双脚浮肿。既没有粮,也没有盐,夫妇俩只能靠吃野菜维持生存。在冰雪覆盖的井冈山上,他们奇迹般地坚持斗争了40余天,后来终于与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红四军32团党代表兼六县游击队总指挥何长工取得联系,被接应下山。

何光晔回忆,58年后的1986年6月,在北京301医院,病重且视力严重衰退的父亲紧紧拉住来看望他的彭儒的双手,激情难抑,声音颤抖,哽咽着高声喊道:“彭儒啊,当年我这个书记没关照好你们啊!差点没把你们饿死冻死在山里……你们碕石彭家上井冈山的人很多呀,我非常怀念当年在井冈山的同志们啊!”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战友情,情之深,意之切,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泪眼模糊。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彭家将”英雄的产生,是井冈山红军队伍的骄傲,是英雄的湘南人民的骄傲。他们的革命事迹,我们世世代代永远铭记传颂!

从富家千金到红军战士,再到一名坚强的领导干部,“忠诚革命,一生为民”的信念早已融入到彭儒的血液里。她离休后关心群众疾苦、家乡和老区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彭儒生前支援各地灾区人民、希望工程、老区建设等共捐出38万余元。临终前的2010年8月,她还捐助舟曲灾区5000元。去世后,彭儒子女遵照她的遗愿又为她交了最后一次党费5万元。


供稿:江西省中国工农红军研究会

【责编:中旗网晶晶】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革命人物故事、历史记忆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