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两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 时间:   2023-06-14      
  • 作者:   张伊      
  • 来源:   中旗网     
  • 浏览人数:  6861


2023年6月12日,两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送别仪式现场。陆元九同志的亲友、同事、学生、晚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家乡代表等上千人自发前往送别。有的举着“惯性技术泰斗陆老总千古”,“倾尽热血献航天 甘为人梯育桃李”,“航天报国终身不渝 自动控制行稳致远”等黑底白字的横幅,有的手捧陆元九的照片。









两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中旗网北京2023年6月12日现场传真(张伊)

殚精强国 一缕英魂存海宇,

竭虑宇航 满腔热血贯云天。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原顾问陆元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浙世,享年103岁。6月12日,陆元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特别向陆元九院士亲属打电话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慰问:“对陆元九院士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对陆元九院士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12日上午,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陆元九同志”,横幅下方是陆元九同志的遗像。陆元九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上午9时许,国务院国资委谭作钧副主任等有关单位领导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陆元九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陆元九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向陆元九同志亲属深切慰问。

陆元九同志的亲属在送别仪式

陆元九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蔡奇、丁薛祥、马兴瑞、荣丽、李干杰、袁家军、胡锦涛、李克强、张德江、李岚清、吴官正、王岐山、张庆伟、王文莉、李尚福、王勇、马凯、孙春兰、刘鹤等同志,通过各种形式对陆元九同志表示深切关心和慰问,对陆元九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送了花圈。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国务院国资委、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陆元九同志家乡中共来安县委、县政府等相关单位敬献了花圈。

谭作钧、刘东、徐占斌、李国平、杨雯、吴燕生、方向明、李洪、张宏俊、徐强、袁洁、李立新、李仲平、石兵、吴枫、刘眉玄、任玉昆、陈学钊等领导,和吴宏鑫、杨孟飞、王 巍、祝学军、杜善义、曾广商、龙乐豪、戚发轫、冯培德 (北航)、侯 晓、吴伟仁、朱广生、王国庆、周志成等院士,现场送别陆元九院士。

徐强、王巍、谭作钧、王海波、吴燕生、张忠阳、姜梁、王亚军、许达哲、李大明、李杰、袁洁、黄兴东、郝照平、刘纪原、王礼恒、李洪、王勇、张玉卓、等中国航天领域的院士、相关单位领导,惯性学会代表,十三所老所长、老专家代表等前往陆院士家中吊唁,芮晓武、贺东风等委托办公室领导前往吊唁,侯建国、李晓红、郑南宁、王飞跃等领导、相关单位电话表示哀悼。

有关领导同志前往送别或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陆元九同志的亲友、同事、学生、晚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家乡代表等上千人自发前往送别。陆元九院士家乡中共来安县委宣传部长沈洪特别从家乡赶来送别。














陆元九同志生平


IMG_20230612_144206.jpg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原顾问陆元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陆元九同志1920年1月生,安徽来安县人,1956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至1941年8月,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1941年8月至1945年10月,先后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四川嘉定武汉大学工学院担任助教。1945年10月至1949年9月,考取赴美公费留学生,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仪器学专业学习,并担任助教工作,获仪器学专业博士学位。1949年9月至1954年8月,先后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和研究工程师。1954年8月至1956年5月,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工作。

1956年5月,陆元九同志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1956年8月至1968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工作,先后担任室主任、副所长。1968年2月至1978年3月,任国防科工委第五研究院502所副所长。1978年3月至1983年10月,任七机部一院13所所长,其间1980年7月至1982年4月兼任七机部总工程师。1983年10月至1996年8月,先后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常委、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常委、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常委。1996年8月至2018年11月,先后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2018年11月退休。

陆元九同志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的航天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获中共中央颁发的“七一勋章”。

陆元九同志在中学时期就参加了南京市学生抗日救国运动。高中毕业后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成为本土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他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为摆脱回国限制,辗转至福特汽车公司工作,最终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

陆元九同志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工作期间,提出了“回收卫星”的概念,属世界首次。他出版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创造性地运用自动控制的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他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为我国惯性技术发展及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革”后,陆元九同志重新回到科研一线。作为中国航天惯导系统的领军人物,为我国惯性技术在运载火箭、导弹武器、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规划论证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元九同志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常委期间,大力推动航天系统自主培养高学历人才,航天人才断层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e6578c67b7d34d66b05aef90923f9f5a_noop.jpg

陆元九同志任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期间,发起“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工程”,为推动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元九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理想信念坚定,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对工作勤勤恳恳。他善于思考、求真务实,尊重科学、重视人才,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一生简朴、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对身边人要求严格,受到干部群众的敬重。

陆元九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陆元九同志安息吧!


GE6A0987.JPG


慰问亲属

慰问亲属

慰问亲属

陆元九同志亲属在送别仪式

向陆元九院士默哀










































身边工作人员

身边工作人员


陆元九同志亲属向老人做最后的送别

向老人三鞠躬

向亲人做最后的告别送

向亲人做最后的告别送

鲜花寄深情

送别

敬礼!陆老!!

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怀旗(右二)等同志前往送别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 1.jpg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前往家中吊唁



吴宏鑫、杨孟飞、王巍、祝学军、杜善义、曾广商、龙乐豪、戚发轲、冯培德 (北航)、侯 晓、吴伟仁、朱广生、王国庆、周志成等,这些共和国的院士们早早来到送别仪式的现场,再送老战友最后一程。

集团领导和院士们亲切握手

亲切握

亲切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特别推荐、资讯中心、革命人物故事、教科文卫

评论区

发布
    •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