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长存昭日月 碧血丹心耀中华
——新四军四师第九旅后代赴泗洪祭扫纪实
中旗网2023年10月22日 (张伊、张炜元)
为纪念朱家岗战斗81周年,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组织赴泗洪祭扫活动,该活动得到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和泗洪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及泗洪县委宣传部、泗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半城镇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朱家岗烈士纪念碑题写:浩气长存
2023年10月21-22日,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南宁、杭州、无锡、深圳、宿州、淮安10个城市的新四军9旅后代等30余人,在罗向东(9旅26团团长罗应怀之女)的带领下,赴江苏省泗洪县祭扫,追寻前辈的战斗足迹、缅怀为抗战胜利而牺牲的英烈。
10月21日上午,阳光明媚,秋风微拂,新四军九旅的后代来到庄严肃穆,苍松翠柏环抱的朱家岗烈士陵园,举行祭奠仪式,缅怀在战斗中牺牲的73位烈士。
烈士陵园的大门横眉上“朱家岗烈士陵园”七个大字,是原新四军第四师继任师长、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
王春(26团2营排长王鸿胪之孙)举旗引导大家走进朱家岗烈士陵园。他为此行特意定制了新四军九旅后代的旗帜。
在庄严肃穆的朱家岗烈士陵园举行祭奠仪式,王春主持祭奠仪式。
全体肃立,向朱家岗战斗牺牲的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宿迁新四军研究会赵连军副会长(左)和泗洪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周凤东副会长代表两个研究会敬献花篮
26团团长罗应怀将军之子罗刚将军和26团5连副连长、战斗英雄戴春涛之女戴晓光,代表全体团员向烈士墓敬献了花篮。
全体同志向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朱家岗战斗牺牲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
罗刚将军代表全体团员致祭奠词
肃立在高耸的烈士墓碑前,怀想前辈们血洒沃土,奋勇抗敌,慷慨牺牲,追念对73名烈士的缅怀,坚守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款款深情,道不尽后人思念;苍天垂首,寄托后人无尽哀思。
瞻仰在朱家岗战斗牺牲的烈士墓碑,向烈士们深深鞠躬
罗刚抚摸烈士墓碑,心潮澎湃。他多次来这里祭扫。父亲身为朱家岗战斗的指挥者,走过长征路,历经无数次战斗,唯对这次战斗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后辈人永记铭志。
郭青阳在父亲叶英(26团宣传股长)的战友宋云玺(26团保卫股长)的墓碑祭拜。父亲曾撰文怀念这位在朱家岗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郭青阳和哥哥郭龙光来到父亲战友孙存余的墓碑祭拜。碑名为四师老参谋长张震将军亲笔题写。
当年, 26团2连孙连长在朱家岗战斗中身负重伤,伤愈归队,身为二等甲级伤残的他,仍然战斗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为建立新中国和军队建设奋斗一生。1985年病逝后,根据他生前遗愿,安葬在朱家岗烈士陵园,永远与长眠在这片热土的战友相守。
张江宁(左 父亲26团2营营长张立业)举旗敬礼 ,李和平(父亲李坤堂26团机枪连连长)展开旗帜,九旅后代扛起传承的旗帜
图为在朱家岗烈士陵园举行祭奠仪式后合影。
一排左起:武宜、李和平、谢伟、李少华、张晓鸣、罗向东、张江宁、张建英、戴晓光、严萍、戴晓丽、戴晓明、徐震;二排左起:赵连军、周凤东、马春到、花纯征、孟凡敬、郭龙光、李金明、吴忠明、罗刚、郭青阳、徐立东、朱卫东;三排(举旗):王春、饶武汉
注:照片中除9旅后代和献花篮的赵连军、周凤东外,朱卫东(二排右1宿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李金明(二排左7八路军后代、著名军旅作家)、孟凡敬(二排左5内蒙军区原副司令罗刚、24集团军原副政委吴忠明两位将军的战友)
祭奠仪式后,参观朱家岗战斗纪念馆、大王庄新四军第4师驻地(瞻仰将士墙)、彭雪枫烈士陵园、张塘遗址等红色景点,还在宿迁参观了宿北大战纪念馆。
参观朱家岗战斗纪念馆
1942年12月10日,新四军第四师九旅26团在朱家岗进行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
罗刚、赵连军在朱家岗战斗纪念馆留影
罗刚在解说朱家岗战斗
1942年冬天,淮北苏皖边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遭受了日寇前所未有的大“扫荡”。11月中旬,日伪军以7000余兵力,兵分五路对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泗洪半城一带进行大“扫荡”,妄图一举歼灭新四军第四师及淮北党政军领导机关于洪泽湖地区。
参加朱家岗战斗的第9旅26团排长王鸿胪手绘的朱家岗战斗要图
12月10日,日军1500余兵力三路合围,夜袭驻在朱家岗的第二十六团。第二十六团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团长罗应怀、副团长严光作为主要指挥者,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寇精锐部队,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果断决策。全体指战员自晨至夜,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弹药未及时补充,就用大刀、手榴弹与敌人血战。在部队严重伤亡的紧急情况下,派“小鬼班”参战,十五六岁的战士义无反顾冲上阵地。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打敢拼,反复10余次激烈的肉搏战18小时,歼敌280余人,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第26团在朱家岗战斗中缴获的部分战利品
这次战斗,是粉碎日伪军持续33天大“扫荡”的关键一战,使淮北反“扫荡”由被动转为主动,淮北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这次战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列入经典战例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
在血战中,一营教导员吴承祖、二营四连副连长尹作新等73人壮烈牺牲;团长罗应怀、营长张立业、连长孙存余等68人光荣负伤。英烈功勋彪炳史册 英烈精神永垂不朽!
参观朱家岗战斗纪念馆,重温这场殊死搏斗的喋血之战,学习烈士赤胆忠心、英勇牺牲的伟大精神。
左起:戴晓丽、徐立东、戴晓明、郭青阳、郭龙光、戴晓光
朱家岗战斗纪念馆展厅的一面墙上印着《血战朱家岗》长篇叙事诗,这是1943年时任26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叶英创作。
当郭青阳看到展厅父亲写的长篇叙事诗时,激动得眼泪止不住地涌出。他说:父亲写的《血战朱家岗》长篇叙事诗,战争年代原本失落了。当年,拂晓报社以大鼓词印成单行本,在淮北民间艺人口头诵唱流传。
郭青阳、郭龙光与杨江淮合影(右 原四师九旅政治部机要干事杨西彩之子)
1980年,中共江苏淮阴地委宣传部把淮北地区民间流传的大鼓词,刊载于《淮阴地区革命斗争史料》上集中。1982年父亲得知后,给时任淮阴地委宣传部任副部长杨西彩(杨江淮的父亲)去信,得到此书。父亲将原诗在体材和内容上又作了修改,刊登在纪念朱家岗战斗胜利四十周年专辑上。(这封索书信和信封作为文物保存在宿迁博物馆)
1994年9月9日,在泗洪县召开《抗战在淮北》回忆录筹备会全体同志留影。
郭青阳(父亲中排左7叶英)和杨江淮(后排左1杨西彩)两家是世交。两位父亲离休后,都参加了老战士回忆录《抗战在淮北》的编写工作。
1943年,朱家岗战斗烈士公墓大门原貌
为了纪念在朱家岗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1943年秋,淮北人民在朱家岗建立了烈士陵园,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师长亲笔为牺牲的烈士撰写碑文。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后,朱家岗烈士陵园在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破坏时,当地群众收拾残碑珍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府两次重修烈士陵园。
1977年10月罗应怀将军(前排左2)调北京军区上任前,到朱家岗烈士陵园,与26团老战友花怀真(前排左1)等人一同凭吊朱家岗烈士。
罗向东清楚记得,1985年曾陪父亲到朱家岗烈士陵园祭扫,第一次见父亲流泪。在纪念朱家岗战斗七十周年时,也曾来陵园祭扫,距今已十年。今天再看展览,心情仍然激动不已。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罗应怀将军专程来到朱家岗烈士陵园瞻仰,回京找四师老师长张爱萍,一起向中央军委建议重新修建朱家岗烈士陵园。
1995年,在北京召开朱家岗烈士陵园修建座谈会,国家领导人和北京军区领导及新四军四师、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部分老战士参加了会议。
会后合影:第一排左起:1李来柱、 3 邹家华、4田纪云、5程思远、6李德生、7罗应怀、8谷善庆;第二排左起:5滕海清、7陈兰、8刘玉柱;第三排左起:9叶英、11赵圣瑞;第四排左起:2贺茂之
1997年,朱家岗烈士陵园修复再建工程顺利竣工,同年5月2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举行了朱家岗烈士陵园修建落成典礼。罗应怀将军和许多老战友赴朱家岗参加了落成典礼。现在的朱家岗烈士陵园,已经是人民群众纪念先烈、传承先烈遗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瞻仰大王庄将士墙
参观朱家岗战斗纪念馆后,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村。当地人民为了永远牢记新四军的功绩,在大王庄誓师广场,建有新四军四师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将士名录墙。在多个红色大理石旗帜型的墙上,镌刻着1万1千多名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英名。
王春扛旗,郭青阳(左)花纯征护旗大步跨入大王庄誓师广场
在大王庄新四军四师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将士名录墙前合影
后排左起:1郭龙光、2赵连军、3王善明、4马春到、5王春、6花纯征、7孟凡敬、8李金明、9吴忠明、10罗刚、11韩利军、12朱卫东、13饶武汉、14徐立东、15房长荣、16李雷训
前排左起:1郭青阳、2周凤东、3陈波、4唐小梦、5武宜、6谢伟、7徐震、8张江宁、9罗向东、10张晓鸣、11李少华、12严萍、13戴晓光、14张建英、15李和平、16 戴晓丽、17戴晓明
(注:照片中有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周凤东、泗洪县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陈波、泗洪文旅集团总经理房长荣及泗洪县干部韩利军、李雷训、唐小梦、王善明)
大家在将士名录墙前驻足,找找父母、亲人和自己所熟悉的父辈战友的名字。
赵连军副会长为大家能尽快找到自己父母在墙上的名字,特意提前从宿迁到大王庄拍照,在照片上标出此行后代父母名的位置。大家纷纷在自己父辈名字前拍照。
9旅供给部协理员谢瘦石之女谢伟手捧父亲的照片(父亲謝瘦石、母亲薛健、三叔谢瘦彤的名字刻墙上),26团2营营长张立业之女张江宁, 9旅司令部书记股长武丕成之女武宜
26团机枪排指导员张永科之女张建英, 9旅组织科长张政、母亲9旅休养所所长曹明之女张晓鸣
26团团长罗应怀之女、女婿吴忠明, 9旅2营排长王鸿胪之孙王春
新四军淮北苏皖边军区独立团团长徐光友之女徐震,新四军医务护理员唐亚南是罗刚的母亲
26团1营营长李光军之女李少华(中)、26团5连连长戴春涛的3位女儿戴晓丽(左1)、戴晓光(左2)、戴晓明和女婿徐立东,他们父亲的名字镌刻墙上;
花纯征在将士墙上找到父亲26团3营连长花怀真的名字,同时也找到父亲的战友26团9连副连长马林之烈士的名字
马林之烈士的曾孙马春到(泗洪县临淮镇马楼社区村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也参加了这次祭扫活动。图片是马春到(左)在朱家岗烈士陵园与罗刚的合影。
将士英名刻墙上,每个人也铭记心中。身为抗战老战士的子女,为父母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而自豪,是心目中的英雄。
参观大王庄新四军第四师驻地
从1942年12月17日,新四军四师司令部移驻大王庄,直到1945年11月10日,奉中央之命组建华中野战军。四师首脑机关在大王庄战斗生活了1056个日日夜夜。
参观四师驻地遗址
李金明、孟凡敬、吴忠明3位老兵参加祭扫活动
参观四师驻地前辈生活展馆
泗洪半城雪枫墓园
在雪枫墓园,管理处主任樊德军在路前引导介绍
向彭雪枫烈士墓敬献花篮,左:赵连军、周凤东,右:戴晓光、罗刚
全体团员面向彭雪枫师长墓肃立默哀,缅怀这位37岁英年早逝的新四军将领。
彭雪枫是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11日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牺牲,他是抗日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高度评价他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参观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参观彭雪枫将军纪念馆时,花纯征讲述了保护彭雪枫铜像的故事。
为了纪念朱家岗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1943年秋,淮北行署在朱家岗建立了烈士陵园。1946年雪枫墓遭国民党军队毁坏,当地群众收藏了彭师长遗骨和墓碑上的铜像。
左起:1945年12月,宣传部长陈其五、组织部长谢胜坤、联络部长任泊生 在彭师长墓合影;右图:
1945年9月11日彭师长逝世一周年,冯健阿姨抱着彭小枫来的墓地
1967年冬的一天,被煽动的一群无知人,到陵园纪念馆要砸彭师长的铜像。时任陵园管理处主任顾学毅(曾是新四军女战士)挺身而出,阻止砸铜像。为保全铜像,当夜,顾主任把铜像捆绑在怀里,冒着严寒,步行几十里到泗县,乘长途汽车到宿县(宿州市),把铜像送到军分区花怀真参谋长家保存。当年。花纯征目睹顾阿姨向父亲交代保存铜像的事,父亲接铜像时,郑重地说,“人在铜像在,人不在也有交待。”花纯征对顾学毅阿姨和父亲充满着崇敬。
经过十年风雨,父亲终于把铜像送回雪枫陵园的纪念馆,供后人瞻仰。现今这尊铜像存放于泗洪县档案馆。
参观张塘遗址
在抗日战争时期,张塘为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苏皖区党委)、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等10个党政军部门所在地。
泗洪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陈波等当地干部陪同参观
张塘遗址室外的展板
在张塘遗址合影
参观宿北大战纪念馆
21日下午,从泗洪回到宿迁,参观了《宿北大战纪念馆》。1946 年,国民党军以重兵进攻华东解放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宿迁以北地区联合作战,反击国民党军进攻,在陈毅、粟裕和谭震林的指挥下,以 20 个团的兵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69 师师部和3个半旅 2.1 万人,开创了我军一次歼敌3个半旅的纪录。此行不少团员的父母参加了宿北大战。
张晓鸣、严萍、李少华在父亲照片前
罗刚、徐震在父亲照片前
郭龙光、郭青阳两兄弟在展板上,看到8月刚出版的《新四军第九旅纪念文集》上登载的照片,辨认出父亲叶英。
1941年5月,中共华中局委派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到四师视察工作,6月在张塘皖东北区党委附近的孙园,召开四师党的活动分子大会,邓主任做了报告。
张晓鸣也辨认出父亲张政在照片上的位置;谢伟找到戴眼镜的父亲谢瘦石在第三排左7,看到当年父亲瘦瘦的脸庞真不敢认,她既激动又难过,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洋河股份名酒宿迁分公司拉起欢迎新四军九旅后代莅临纪念馆的横幅
张建英、饶武汉(26团机枪排指导员张永科的女儿、女婿,饶武汉的父亲是新四军二师老战士),他们从南京开车来,带上南京的严萍和张江宁,祭扫活动后,又安全把两位送回家。
在宿北大战纪念馆门前合影
从宿迁大战纪念馆出来后,部分同志顺道参观了宿迁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办公室,办公室满是书籍资料,研究成果不断出新。宿迁新四军研究会与北京四师分会有着多年的密切合作,也将继续携手共同研究新四军历史。
10月21日晚聚会合影
此行组团23人中,年龄在70岁及以上的有16人,占全团人数2/3还多,重回泗洪祭扫圆了活动组织者罗向东心中已久的愿望,团员们也都很珍惜这次有意义的活动。亲如兄弟姐妹的团员们在父辈战斗过的热土相聚,整个祭扫活动,时时处在感动之中,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他们表示,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父辈的鲜血,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10月22日活动结束后,杨江淮(淮阴日报记者)率先发出美篇报道祭扫活动,大家极为赞赏。随后,李金明(北京军区原政治部干部、军旅作家)、赵连军(宿迁)、陈波(泗洪)等先后发表文章,很好地介绍了此行活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照片提供者:陈茂义(宿迁)、杨江淮(淮安)、戴晓明、徐震、张建英、谢伟、王春等)
评论区